温巍山
- 作品数:2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陈洪绶雕版插图临摹和变体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2015年
- 文章通过对晚明画家陈洪绶雕版插图作品临摹和变体画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对古代经典插图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如何继承、运用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教师不应把注意力只放在技法层面的学习与借鉴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活学活用和思辨的认知方法。而变体画的尝试就是这样一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归纳、提炼、再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 温巍山
- 关键词:陈洪绶临摹变体画教学
- 陈洪绶插图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艺术特色
- 2015年
- 通过对晚明画家陈洪绶插图创作三个时期的划分,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陈洪绶插图创作研究体系和一个完整的文人画家参与插图创作的个案研究。客观分析、评价老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插图创作背景、人文思想、审美情趣以及创作状态,归纳、提炼其插图版式、图式、造型和线性表现的艺术特色,避免不分时期地盲目评价,一分为二地探究与解析画家的插图作品。
- 温巍山
- 关键词:陈洪绶插图艺术特色
- 自然线条与线性的启示被引量:5
- 2009年
- 线条与线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对自然物象的一种心灵感应和审美需求,也是大自然的一种客观存在,调整视角,重新阅读、解析和感悟局部的、微观的自然世界中线条与线性,并将这种丰富的资源深入的挖掘和运用,对造型艺术、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温巍山
-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创作审美线条感悟
- 陈洪绶《九歌图》插图创作的习作性和探索性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通过对明代画家陈洪绶青年时期的插图作品《九歌图》的基本背景、图式、造型与线性客观状态的分析与研究,认为该作品是陈洪绶早期插图创作中具有"习作性"和"探索性"的一个线描系列,其人物造型、线条笔法尚处在绘画的初级阶段。
- 温巍山
- 关键词:陈洪绶插图线描
- 线描的细分与设计艺术的互动
- 2011年
- 一.线描的细分与内涵的演变
泰戈尔曾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泰戈尔所说的“表现方法的秘密”是指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英国美术史家贡布里希一段与答案有关的描述:
- 温巍山
- 关键词:设计艺术线描中国文化贡布里希美术史家
- “3+4”视传设计专业速写课程衔接案例研究
- 2016年
- 文章通过对"3+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速写课程衔接贯通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课程衔接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衔接,更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衔接,中职与本科要深入合作,才能落实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
- 温巍山
- 关键词:速写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衔接
- 传统线描人物画的艺术特色被引量:2
- 2002年
- 该文从以线造型和程式化的艺术手法出发,论述了传统线描人物画在塑造形象方面的艺术特色。从“骨法用笔”与线条审美的角度,分析了线描绘画中线的中国精神和品评标准,同时列举了吴道子、李公麟、陈洪绶三位大师的作品予以论证和说明。
- 温巍山
- 关键词:艺术特色以线造型程式化艺术手法
- 论《博古叶子》插图版式的文人特质与图式的高古格调被引量:1
- 2016年
- 文章对明代画家陈洪绶晚期插图作品《博古叶子》的基本背景、版式与图式表现作了客观分析与研究,认为该作品的创作与其当时的生存状态紧密关联,插图既注重了故事情节和场面刻画,又凸显了文人特质与高古格调,线性表现散逸、随性,《博古叶子》是陈洪绶晚期插图创作的代表作品。
- 温巍山
- 关键词:版式图式文人
- 温巍山美术作品
- 2011年
- 温巍山
- 《报捷》的构图特色与画面表现探究
- 2016年
- 明代画家陈洪绶《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系列插图之一《报捷》作为压台戏的最后一幅,画家通过对植物茂盛、生机勃勃的繁密刻画,对人物表情与道具的悉心经营,暗示着即将到来的衣锦还乡、美满姻缘和大团圆的结局。该画画面构图由于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使得画面的布局与经营与整个系列的其他画面有所不同,画面的景物刻画与人物表现都有其独特的创意和代表性,是陈洪绶在插图创作高峰期不断创新、探索的产物。
- 温巍山
- 关键词:构图特色画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