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沙龙滨

作品数:29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硅藻
  • 8篇格陵兰
  • 7篇古海洋
  • 7篇海域
  • 6篇全新世
  • 5篇古海洋环境
  • 5篇海洋环境
  • 4篇西部海域
  • 4篇海冰
  • 3篇中晚全新世
  • 3篇晚全新世
  • 3篇末次冰消期
  • 3篇末次冰消期以...
  • 3篇古环境
  • 3篇CCA
  • 3篇冰消期
  • 2篇中全新世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环境变量

机构

  • 18篇宁波大学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宁波市文物考...
  • 1篇宁波海洋研究...

作者

  • 29篇沙龙滨
  • 13篇李冬玲
  • 8篇蒋辉
  • 6篇刘焱光
  • 4篇刘伟
  • 4篇刘学良
  • 4篇何国富
  • 3篇吴燕妮
  • 2篇王伟铭
  • 2篇徐晓群
  • 2篇舒军武
  • 1篇吴中海
  • 1篇翟滨
  • 1篇李加林
  • 1篇吕同艳
  • 1篇王蕾
  • 1篇王张华
  • 1篇周成旭
  • 1篇任健
  • 1篇李铁刚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极地研究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仪器仪表与分...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作家天地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城市开发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白马湖地区硅藻记录的早-中全新世海平面上升事件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对浙江萧山白马湖地区BMH全新世钻孔沉积物中硅藻及其主成分进行分析,揭示研究区9 600—7 230cal a BP期间与海平面相关的沉积环境变化。结果显示9 600—8 950cal a BP期间,硅藻组合以淡水种为优势种,未出现海水种,反映研究区为淡水沼泽环境,没有受到海水的影响;8 950—8 600cal a BP期间,硅藻组合中半咸水种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但仍以淡水种为主要优势种,表明研究区受到间歇性潮汐或风暴潮的影响,对应于高潮滩-潮上带的沉积环境;半咸水种和海水种含量在8 600—8 300cal a BP期间显著增加,而淡水种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当时海平面显著上升,白马湖地区处于潮下带;在8 300—7 230cal a BP段的沉积物中未发现硅藻壳体,可能与当时研究区干涸成陆或埋藏条件有关,对应于跨湖桥文化时期(8 000—7 000cal a BP)。白马湖地区硅藻记录的8 600—8 300cal a BP海平面上升事件,在同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东南亚乃至全球其他很多地方均有记录,可能与该时期劳伦太德冰盖融水事件(Laurentide Ice Sheet)以及Agassiz-Ojibway湖溢水事件所导致的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关。
吴燕妮李冬玲沙龙滨舒军武王伟铭徐晓群
关键词:硅藻
末次冰消期以来冰岛周边海域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北部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其周边海域古海洋环境的深入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大面积分布是该地区的显著特点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意义。此外,冰岛周边海域大量火山灰沉积,也为古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资料。本文以冰岛为中心,回顾了冰岛周边海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的现状,探讨了该海域不同记录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分析末次冰消期以来古环境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吴燕妮沙龙滨李冬玲刘焱光梁钰莹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古海洋环境海冰
格陵兰西部海域硅藻—环境变量定量研究及古气候、古海洋环境重建
格陵兰西部海域位于北极—北大西洋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硅藻作为最重要的微体水生生物之一,因其数量大、分布广,对环境反应灵敏、且易于保存,成为古气候、古环境...
沙龙滨蒋辉Karen Luise Knudsen
关键词:硅藻
文献传递
中-晚全新世冷水团对西格陵兰Disko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西格陵兰位于北极—北大西洋地区,其海洋环境演变受西格陵兰洋流中冷、暖水团的显著影响。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格陵兰Disko湾DA06-139G孔沉积物中主要硅藻属种进行研究,试图揭示5000a BP以来西格陵兰洋流中冷、暖水团强度变化对研究区海洋环境的影响。5000—3800a BP期间,东格陵兰寒流携带的极地冷水团强度较弱,而北大西洋暖水团势力较强,Disko湾地区海洋环境较为温暖。3800—2000a BP期间,西格陵兰洋流中极地冷水团势力呈现阶段性增强,此时Disko湾地区气候缓慢转冷,海冰覆盖面积逐渐增加。2000a BP以后,特别是650a BP之后,样品在主成分轴一上的得分显著增高,表明Disko湾气候明显变冷,来自东格陵兰寒流的极地冷水团强度显著增强。Disko湾中晚全新世以来的硅藻记录及样品在主成分轴一上的得分所指示的极地冷水团的强度变化与格陵兰冰芯温度及海冰变化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研究区海流特征与大气温度、海冰等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李冬玲沙龙滨刘焱光蒋辉吴燕妮
关键词:中晚全新世硅藻
宁波甬江流域地理野外实践教学设计
2020年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专业培养的重要核心环节。本文利用本土地理资源"甬江",从三个时期设计了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前期笔者沿河流流向选择了七个具有野外实践价值且比较适宜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具体考察点,大致确定了教学目标、时间及活动组织方式;中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自然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在各考察点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实践内容;后期安排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及活动评价。
翁雯雯沙龙滨
关键词: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设计
藏南裂谷区晚第四纪泉华的ESR测年适用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藏南裂谷区泉华(硅华和钙华)是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的水热活动产物,其形成年代对研究该区域水热活动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是一种测定泉华年龄的有效测年手段。但存在硅华样品成分复杂,其ESR测年信号具有混合叠加、相互干扰的现象,影响ESR信号的读取;且应用ESR测年法对藏南的钙华样品研究较少,不利于全面掌握藏南水热活动历史等问题。因此对藏南泉华样品ESR测年适用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藏南地区泉华ESR测年的准确性,同时为开展区域构造活动研究提供扎实的年代学基础。该文选取藏南阿里—日喀则地区搭格架热田区的硅华样品和夏康坚温泉区的钙华样品,开展了泉华样品的ESR信号选取和附加剂量影响、钙华ESR信号热稳定性探究,进而得到相对准确的泉华发育年代。研究结果表明:搭格架热田区第三、四级阶地处硅华分别形成于81±16 ka、177±20 ka,夏康坚温泉区河漫滩和第一级阶地处的钙华分别沉积于106±32 ka、264±26 ka。辐照剂量方面,藏南泉华样品在0~7680 Gy范围内对人工附加剂量响应良好;温度方面,硅华受封闭温度影响较小,钙华g=2.0034心信号在20~250℃范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合ESR测年。矿物结构方面,藏南钙华的矿物纯度、结晶程度较好,ESR年龄结果相对准确。
王晟吕同艳吴中海吴中海叶强尼玛次仁沙龙滨
关键词:ESR测年泉华硅华钙华藏南G值
格陵兰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分布与海冰覆盖率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格陵兰西部海域35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硅藻与月平均海冰覆盖率的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4月、10月和12月平均海冰覆盖率是该海域硅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的属种与站点得分情况,将格陵兰西部海域划分为4个区域:拉布拉多海海冰覆盖率最低,主要分布暖水种;戴维斯海峡多为冷水或极地硅藻分布;北部的巴芬湾海冰种开始大量出现,与该海域12月平均海冰覆盖率较高相关;Disko湾内10月平均海冰覆盖率最高,对应于海冰种、部分极地种和冷水种的高百分含量。
沙龙滨刘焱光李冬玲蒋辉
关键词:硅藻
北极-亚北极地区多指标重建的全新世海冰变化
Large amplitude variations of Arctic sea ice have been recorded for the instrumental period with a strikingly ...
沙龙滨Marit-Solveig SeidenkrantzAnne de VernalHugues GoosseSandrine Solignac
基于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解析陆源污染物在东海区域的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陆海统筹"海洋保护战略的提出,近海水质修复越来越依靠对污染源数据的准确掌握,而活性磷酸盐和总无机氮等常规水质指标不能对海洋中陆源污染物进行有效指示.因此,本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等技术分析了象山港和东海不同深度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基于CDOM快速分析技术的近海水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象山港水质受沿岸排放影响显著,其氮磷营养盐、陆源腐殖质(EEM-PARAFAC组分C1和C4)和生活源类蛋白质(C3和C5)物质显著高于东海表层水体.在东海水体中,5个荧光组分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近岸表层海域,与盐度分布相反,清晰表明长江冲淡水等陆源输入对CDOM的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陆源物质输入是东海表层水体中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而底层污染物的来源则更为复杂.总体上,污水类物质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东海北部表层CDOM的组成.本研究表明,利用EEM-PARAFAC等技术可快速有效地识别海洋中CDOM的来源,深刻揭示了陆源排放对海洋水质的影响程度,可为"陆海统筹"海洋保护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宋庆斌王政陈明龙戴玉霞董玲倩于旭彪沙龙滨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象山港海洋保护
西伯利亚极地海域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北极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全球大气、海洋环流等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北极冰盖的反复变化和海平面的波动不仅影响着白令海峡的关闭与开启、水团交换和洋流系统的变化,同时还影响着北冰洋边缘海陆架的暴露与淹没。西伯利亚极地海域,包括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拉普捷夫海,作为环北冰洋最为宽阔的浅水陆架区,其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经历了海洋环境的重大变化。利用北冰洋主要边缘海——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拉普捷夫海所开展的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分析上述三个海域多指标重建的古海洋环境演变与古气候记录,全面系统地了解第四纪以来西伯利亚极地海域的古海洋环境演变历史,发现古洋流、古海平面、古海水温盐度等古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除在根本上要受地球轨道参数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太阳入射辐射量的变化和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外,还受到各种正负反馈机制和放大效应引起的北极冰盖扩张和退缩、冰川地壳均衡补偿、入海径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为今后北极古海洋古气候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贾福福沙龙滨李冬玲李冬玲
关键词:楚科奇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