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弘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凯恩斯
  • 2篇资本
  • 2篇资本积累
  • 2篇资本家
  • 2篇就业
  • 1篇主义
  • 1篇资本主义
  • 1篇资本主义社会
  • 1篇资产阶级
  • 1篇利息
  • 1篇利息理论
  • 1篇谬误
  • 1篇阶级
  • 1篇货币
  • 1篇供给价格
  • 1篇固定资本
  • 1篇函数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3篇樊弘
  • 1篇王丹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科学
  • 1篇政治经济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198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再论凯恩斯有效需求和就业倍数理论的谬误
1980年
凯恩斯就业一般理论的谬误,我已在《用实践的标准检验凯恩斯的就业一般理论》(载《经济研究》1980年第三期)一文中进行了批判.本文准备依据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理论,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揭露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和就业倍数理论的荒谬性,批判凯恩斯根据他的有效需求原则所得出的有关就业倍数学说的三个论点.
樊弘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固定资本资本家资本积累
用实践的标准检验凯恩斯的就业一般理论
1980年
当代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以下简称《一般理论》),曾经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噪一时,直至目前仍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影响。《一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充分就业问题。凯恩斯认为,社会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而有效需求则由“消费倾向”、“对资产未来收益的予期”和对“灵活的偏好”即对货币的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工资单位”以及货币量所决定。在凯恩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失业人口的存在,并不是由资本制度所造成,而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而是由于资本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而造成的资本边际效率(予期利润率)的“突然崩溃”。凯恩斯以有效需求理论为依据。
樊弘
关键词:凯恩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
凯恩斯和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货币和利息理论的比较被引量:4
2018年
樊弘(1900—1988),四川江津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担任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之职。1937—1939年,樊弘来到英国剑桥,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在剑桥学习期间,樊弘深入比较了马克思《资本论》和凯恩斯刚刚发表不久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撰写了《凯恩斯和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货币和利息理论的比较》一文。该文于1939年10月发表于英国的《经济研究评论》第7卷第1期。这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篇对凯恩斯和马克思进行比较的文章,樊弘在文中充分肯定了马克思的贡献,提出凯恩斯是以另一套术语讨论了马克思业已表达的观点。1968年,该文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和现代经济学》所收录。在澳大利亚学者霍华德和金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中,樊弘也因这篇论文成为书中唯一被编入书后索引的中国学者。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恰逢樊弘教授逝世30周年,本刊特地安排翻译了樊弘的这篇经典论文,以飨广大读者。
樊弘张雪琴(译)王丹
关键词:凯恩斯供给价格资本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