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孝文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6篇腔内
  • 5篇血管
  • 5篇静脉
  • 4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夹层
  • 3篇动脉瘤
  • 3篇腔内治疗
  • 2篇蛋白
  • 2篇胸主动脉
  • 2篇胸主动脉夹层
  • 2篇血管瘤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诊治
  • 2篇置管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12篇郴州市第一人...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樊孝文
  • 11篇郑翼德
  • 8篇余永忠
  • 6篇方力
  • 2篇熊建明
  • 2篇汤恢焕
  • 2篇刘光强
  • 2篇黄建华
  • 2篇曾剑
  • 1篇杨辉
  • 1篇胡小艳
  • 1篇全凌锋
  • 1篇邹琴
  • 1篇王吉旭
  • 1篇陈丽娟

传媒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方法将71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A(经皮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置管溶栓组)、B(经皮外周静脉穿刺给药溶栓组)、C(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组)、D(经皮深静脉穿刺置管溶栓组)4组,泵入尿激酶溶栓。统计并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住院费,以及患肢不同时间的肿胀缓解度、深静脉通畅度评分、痛苦度评分的差异。结果穿刺置管成功率:A组88.9%(16/18),B组100.0%(19/19),C组93.8%(15/16),D组72.2%(13/18)。A组与B、C、D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费:A组(9139.5±1110.1)元,B组(4902.9±872.1)元,C组(9030.7±728.1)元,D组(25229.9±1203.4)元,A组与B组、D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肿胀缓解度:D组较高,A、C组次之,B组较低;静脉通畅改善度:A、C、D组效果较好,B组较差;痛苦度评分:A、B组较低,C、D组较高。结论A组不仅有较好的溶栓效果,而且在穿刺成功率、降低痛苦度和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溶栓方法。
郑翼德胡小艳方力樊孝文余永忠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深静脉血栓形成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方法:5例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包括α受体阻断剂在内的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夹层累及肾动脉者予尽早手术。并发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各4例,均予急诊手术。1例支架远段进入假腔者,予再植入支架转入真腔。2例支架末端主动脉内膜出现新破口者,1例予再次植入支架,另1例行非手术观察治疗。结果:5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均达到100~120/60~70 mmHg目标范围。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3例恢复正常,1例明显好转。4例低氧血症患者术后氧分压恢复正常。1例支架远段进入假腔患者,成功将血流转入真腔。2例支架末端出现新破口者,1例经再次植入支架,破口完全封堵,另1例行非手术观察治疗者,假腔无继续扩大。结论:对于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出现的复杂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积极相应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郑翼德方力樊孝文
关键词:血管腔内治疗肾功能不全
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胫后静脉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23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组;B组33例为经皮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组;C组23例为胫后静脉切开顺行置管溶栓组;D组31例胫后静脉切开置管近、远段联合溶栓组。4组均用尿激酶泵入溶栓。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的患肢置管成功率、置管消耗时间、肿胀缓解度、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B、C、D4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A组:100.0%(23/23);B组:75.8%(25/33),C组:91.3%(21/23);D组:93.5%(29/31),D、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消耗时间分别为(2.0±0.8)min、(47.6±8.4)min、(38.5±5.9) min、(39.2±4.8)min,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肢肿胀缓解度分别为(66.50±19.61)%、(76.19±15.85)%、(76.36±12.59)%、(85.95±12.93)%,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通畅通畅度评分分别为(1.57±0.51)分、(1.29±0.56)分、(1.28±0.57)分、(0.88±0.44)分,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0%(2/23)、16.0%(4/25)、14.29%(3/21)、13.79%(4/29),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发生率分别为47.6%(10/21)、28.57%(6/21)、27.78%(5/18)、16%(4/25),D组与A组47.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后静脉置管近、远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溶解血栓,且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和安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临床溶栓方法。
郑翼德樊孝文余永忠王吉旭卢勇徐韶飞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胫后静脉
TGFβRII和Smad4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5年
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组织中TGFβRII和Smad4的表达,以探讨血管瘤组织中两者的关系及其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结果示TGFβRII和Smad4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呈低~中度表达,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均呈中~高度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提示TGFβ信号通过Smad4依赖型信号转导通路在退化期血管瘤中发挥作用,可抑制血管增生和促进内皮细胞调亡。
熊建明黄建华刘光强汤恢焕樊孝文曾剑
关键词:血管瘤转化生长因子ΒSMAD4蛋白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7
2005年
对2004年1~10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成传统手术组和腔内激光治疗组,每组30例。传统手术组和腔内激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4±18.4)min和(46.5±15.5)min;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10.1±40.7)mL和(10.7±12.5)mL;住院时间分别为(5.8±2.4)d和(3.8±1.3)d;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激光腔内治疗组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提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黄建华刘光强熊建明樊孝文曾剑汤恢焕
关键词:静脉曲张外科学激光手术
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因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到院就诊且采用TIPS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流速与内径大小的区别以及一些常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在手术前后的含量差异,并对患者实施TIPS术后的止血效果及再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实施TIPS手术后止血成功率为98.6%,止血效果显著,且6个月内再出血的概率为6.7%。手术后,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及内径明显降低,流速明显升高,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ATL、TBIL、ALP、PT水平较手术前明显升高,而后三者在术后3个月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这些指标均在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TIPS技术对EGVB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虽在术后短期内对肝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但在6个月后基本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可以在临床医师正确评估后,进一步推广使用。
卢勇郑翼德余永忠樊孝文谭永辉徐韶飞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门静脉压
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治分析:附8例报告
2022年
背景与目的:肠系膜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动脉瘤已出现破裂大出血,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大。本文回顾性分析肠系膜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8例患者行腹部CTA或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为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腹腔动脉造影+栓塞术;1例因腔内治疗失败后选择行开放手术;1例首选开放手术。8例患者均抢救成功,3例患者腔内治疗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药物保守治疗好转;1例患者开放手术术后出现创伤性胰腺炎,予以药物治疗治愈。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再出血、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与再次手术。8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患者正常饮食后无腹痛腹胀不适,无再次出血;复查腹部增强CT或CTA提示动脉瘤栓塞良好,血肿明显吸收。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疾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做出正确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可分为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安全和有效,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瘤体位置和形态决定具体手术方案。
徐韶飞郑翼德樊孝文卢勇余永忠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分支血管灌注不良分型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通过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腹腔肝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灌注以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分支血管灌注不良分型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80例(腹腔肝动脉血管灌注100例,肠系膜上动脉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10、15d后治疗效果评分以及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状况.结果 腹腔肝动脉血管灌注中观察组患者治疗5、10、15d后治疗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系膜上动脉中观察组患者治疗5、10、15d后治疗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肝动脉血管灌注中术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系膜上动脉中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分支血管灌注不良分型的应用及其临床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分支血管灌注不良分型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樊孝文郑翼德余永忠卢勇徐韶飞谭永辉
关键词:血管灌注
S100蛋白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中看到细胞CXCR4抗原免疫组化和mRNA表达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考虑是两种原因造成的:1、BMSCs是由两种(或多种)混杂的细胞(快速增殖及慢速增殖细胞)所组成,同时也提示目前所建立的BMSCs培养细胞不是一种单纯...
樊孝文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S100蛋白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脱位合并胭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有胭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临床检查、血管造影和(或)多普勒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手术方式采用血管吻合术7例,取栓+血管修补术5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例,人工血管移植3例。术后抗凝、祛聚、扩管、解痉、预防感染治疗。6例患者(37.5%)保肢成功,10例患者二期行截肢(趾)手术。5例患者行骨折固定前因发现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术中减压,2例术后预防性切开减压,其中3例最终保留肢体成功。【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应高度怀疑合并有胭动脉损伤,通过仔细临床检查,必要时结合多普勒、血管造影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稳定骨折。
樊孝文方力郑翼德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