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麒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注射
  • 2篇皮素
  • 2篇注射
  • 2篇痫性发作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素
  • 2篇内皮素-1
  • 2篇海马
  • 2篇海马内
  • 2篇海马内注射
  • 2篇海马硬化
  • 2篇海人酸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治疗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神经功能重建
  • 1篇失眠
  • 1篇失眠治疗
  • 1篇体外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梅麒
  • 2篇张业昆
  • 2篇谢伟坚
  • 1篇徐安定
  • 1篇易咏红
  • 1篇李灏
  • 1篇孙卫文
  • 1篇廖卫平
  • 1篇莫秀英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海马内注射内皮素-1致大鼠痫性发作及海马硬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在海马内注射内皮素(endothelin,ET)-1观察是否会诱导大鼠的痫性发作和海马硬化的发生。方法通过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大鼠右侧海马CA3区一点,分别注射1μ1内皮素-1(200pmol)、海人酸(1.2μg(...
梅麒
关键词:内皮素-1海人酸海马硬化
文献传递
海马内注射内皮素-1导致大鼠痫性发作和海马硬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内注射内皮素(endothelin,ET)-1是否导致大鼠痫性发作和海马硬化。方法立体定位在成年大鼠海马CA3区内分别注射1μL ET-1(200 pmol,15只)、海人酸(kainate,KA5 pmol,15只)或磷酸盐缓冲液(PBS,0.01 mol,8只),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电及对侧海马病理学改变。结果海马注射PBS后大鼠未见痫性发作,脑电图呈10~15 Hz、150~200μV基本节律。注射ET-1或KA2 h内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痫性发作和脑电图异常改变(尖波或尖慢波),KA组3~5级发作率高于ET-1组(86.67%vs 16.67%,P<0.05)。部分ET-1和KA组大鼠在给药后2~3周可见癫痫样发作行为学改变。与PBS组比较,ET-1和KA组给药后48 h对侧海马各区Nissl染色细胞数明显减少,GFAP表达增强(P<0.05);给药后30 d,对侧CA3区和门齿区苔藓纤维出芽评分高于PBS组(P<0.05)。结论海马注射ET-1可以导致大鼠癫痫样行为改变和海马硬化。
梅麒徐安定廖卫平孙卫文易咏红李灏
关键词:内皮素-1癫痫海马硬化海人酸
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控制、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翻身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身体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及根据患者的实际功能情况进行相应的进食、梳洗、穿衣、用厕、床与轮椅相互转换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9±3.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9.8±10.3)分及运动功能FMA(52.8±7.4)分,三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7±4.2)、(62.5±9.6)、(48.6±7.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174、3.400、4.275,均P<0.01)。结论: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有良好的作用,能够促进功能障碍恢复及生活能力的提高。
谢伟坚梅麒张业昆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高压氧康复
体外反搏技术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CP)辅助治疗初诊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初诊失眠症患者,排除特殊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CP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催眠类药物治疗,ECP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辅助体外反搏治疗,疗程1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睡眠质量(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对催眠类药物的依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血压无明显变化;治疗后ECP组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明显增加,AIS评分明显下降,且对催眠类药物的依赖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患者对催眠药物的依赖与否同颈内动脉血流增速及AIS评分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初诊失眠的患者在使用催眠类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体外反搏治疗有助于增加临床疗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梅麒谢伟坚张业昆黄炬辉莫秀英何卓凡
关键词:体外反搏失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