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结石内镜治疗疗效评估(附17例报告)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并发胆管结石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ERCP治疗17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病人中,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病人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空肠吻合病人4例。成功进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14例(82.4%)。4例行诊断性ERCP,10例为治疗性操作,均成功行取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无消化道穿孔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结石的病人,使用ERCP进行诊治安全、可行。
- 梅佳玮张毅张毅张毅张文杰赵铭宁顾钧吴文广陶怡菁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肠吻合术胆管结石
- 球囊造影引导进镜法在Billroth Ⅱ式及Braun吻合术后ERCP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球囊造影引导进镜法在BillrothⅡ式及Braun吻合术后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6例BillrothⅡ式及Braun吻合术后因胆胰疾病入院病人资料。所有病人均沿最佳进镜路径,使用球囊造影引导进镜法操作。结果 BillrothⅡ式及Braun吻合术后病人的总体进镜成功22例,治疗成功21例。术中发生输入襻穿孔1例,无消化道出血病例。结论沿最佳进镜路径,使用球囊造影引导进镜法可能改善BillrothⅡ式及Braun吻合术后病人的进镜和治疗成功率。
- 吴文广梅佳玮张文杰张文杰顾钧赵铭宁庄明刘颖斌陶怡菁
- 关键词:BILLROTH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 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4
- 2016年
- 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治胆胰疾病的常规内镜技术,但对于消化道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正常的消化道解剖结构已被改变,ERCP检查具有一定困难,特别是部分复杂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重建的消化道迂回曲折,而十二指肠镜长度有限,无法到达胆肠吻合口和胰肠吻合口,无法进行胆管插管和造影,常规的ERCP操作实际上无法实施。
- 陈莺梅佳玮吴文广张毅王雪峰徐雷鸣
-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单气囊小肠镜胆肠吻合术护理配合
- 腔内引流技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腔内引流技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B、C级胰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施行PD的68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4±3)岁。按PD切除后引流方案分为腔内引流组(腔内组)32例与常规引流组(常规组)36例。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引流液性状、胰漏发生率、胰漏严重度分级的差异。结果腔内组引流液中未见胆汁,淀粉酶为(1401±8)U/L,胰周总引流量为(49±5)ml;常规组引流液淀粉酶为(2160±13)U/L,胰周总引流量为(76±4)ml;两组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7,P=0.031),引流液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胰漏发生率25.0%(8/32),均为A级胰漏;常规组胰漏发生率30.5%(11/36),A级胰漏6例,B、C级胰漏共5例。两组胰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级胰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7,P=0.029)。结论腔内引流技术可达到体腔内液体充分引流及胆胰液分离的治疗要求,并降低术后B、C级胰漏的发生率。
- 施伟斌梅佳玮王健东沈军周学平王雪峰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引流术
- 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8例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上消化道手术后病人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操作难度明显高于正常解剖结构的病人,而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后的ERCP操作难度更高,成功率更低,大部分病人不得不接受创伤更大、风险更高的常规再次手术。本文应用十二指肠镜下球囊造影引导进镜法来完成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后ERCP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 吴文广张文杰顾钧赵铭宁陶怡菁梅佳玮刘颖斌王雪峰
- 关键词:全胃切除十二指肠镜
- miR-1275通过靶向抑制SPOCK1对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亦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中国其发病率在男性中仅次于肺癌。据报道,新发胃癌约一半发生于东亚国家,而其死亡率也高于其他国家,我国也是胃癌高发地之一。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 梅佳玮
- 关键词:胃癌
- 残胃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确诊残胃癌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1年;初次手术行Billrotn II式胃大部切除术24例;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18例;残胃手术切除率为73.3%.结论 残胃癌大多发生于初次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多发生于Billroth II术式,癌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治性手术是残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 施伟斌梅佳玮王雪峰王健东龚伟方国恩
- 关键词:残胃癌
- 胃肠减压在选择性胃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目的:评价胃肠减压在选择性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的入组、排除及剔除标准,共有169例行选择性胃切除术的病人被随机分入常规置管组(T组n=55)、术中置管组(NT1组n=59)和无管组(NT...
- 梅佳玮
- 关键词:胃肠减压胃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ERCP在胰管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ERCP在胰管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ERCP诊治的14例胰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6—77岁,中位年龄58岁。闭合性胰腺损伤6例;胰腺术后并发胰瘘8例,其中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5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行ERCP,根据造影结果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分级采取内镜下逆行胰管支架引流术(ERPD)、内镜下逆行胆管支架引流术(ERBD)+ERPD联合手术等治疗措施。术后发生胰瘘患者行ERCP诊断和引流治疗。观察患者经ERCP诊治后的恢复情况及ERCP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均经ERCP确诊,其中AAST分级Ⅲ级4例,予ERPD治疗;IV级2例,予ERBD+ERPD治疗。8例胰腺术后并发胰瘘患者均经ERCP发现主胰管损伤,确诊后行ERPD治疗,术后胰瘘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6(12—25)d。所有患者ERCP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患者的胆管及胰管支架均在出院3个月后拔除。结论ERCP不仅用于胰管损伤的明确诊断,而且还可用于治疗,具有安全、微创等优势。
- 梅佳玮赵铭宁张文杰顾钧吴文广刘颖斌王雪峰
- 关键词:胰腺管胰腺瘘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Billroth 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ERCP诊治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 总结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进行ERCP诊治的经验,对其手术操作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75例BillrothⅡ式术后因胆道疾患接受ERCP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中,顺利进入空肠输入襻69例(92%),其中选择性胆道插管成功68例,3例行诊断性胆道造影检查,65例为治疗性操作.后者中16例行EST+取石+鼻胆管引流术,19例行塑料支架胆管引流术,18例金属支架胆管引流术,12例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取石+鼻胆管引流术.1例患者因空肠输入襻穿孔(1.3%)急诊行手术治疗,2例(2.6%)并发术后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BillrothⅡ式术后患有胆道疾病的患者,进行ERCP诊治是安全、可行的.
- 王雪峰梅佳玮张文杰顾钧庄明施伟斌龚伟张勇
- 关键词:胃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