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镇林

作品数:18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大豆
  • 10篇间作
  • 7篇性状
  • 6篇耐阴性
  • 4篇单作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3篇玉米
  • 2篇叶片
  • 2篇叶性状
  • 2篇脂肪酸
  • 2篇脂肪酸组分
  • 2篇同工酶
  • 2篇种子
  • 2篇茎叶
  • 2篇茎叶性状
  • 2篇经济性状
  • 2篇赖氨酸
  • 2篇间作条件
  • 2篇大豆叶

机构

  • 18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8篇梁镇林
  • 6篇梁慕勤
  • 2篇聂琼
  • 2篇柏光晓
  • 2篇潘世元
  • 2篇武筑珠
  • 1篇朱文适
  • 1篇朱元适
  • 1篇梁颖
  • 1篇张永

传媒

  • 8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山地农业生物...
  • 2篇种子
  • 2篇大豆科学
  • 2篇贵州农学院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耐阴性研究 Ⅷ.大豆不同耐阴性品种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于1990~1991年在单、间作条件下分析了8个不同耐阴级别大豆品种子叶期的子叶、开花期末期功能叶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子叶期酯酶同工酶条带数比开花末期少,而带色和带宽则比开花末期深和宽;2.两个生育期不同耐阴级别品种则无自己的特征带,或在公共带上其带色和带宽呈现差异;3.开花末期单作和间作相比,间作缺少,B_3带和C_4带色、带宽较深和宽。
梁慕勤梁镇林朱文适潘世元毕志忠
关键词:大豆耐阴性间作酯酶同工酶
玉米种质资源赖氨酸含量分析及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对来源于全省 5 6个县 (区 )的 4 81份玉米地方品种的赖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贵州玉米地方品种赖氨酸含量平均水平较高 ,平均值为 0 .33% ,高于全国平均值 (0 .2 9% ) ,极限变幅为 0 .2 3%~ 0 .4 1% ,常见变幅为 0 .30 %~0 .37% ,含量在 0 .35 %以上的品种占总体的 2 9.7% ,遗传变异广泛 ;存在一些硬粒型 ,糯质型 ,红粒的高赖氨酸资源 ;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 ,赖氨酸含量有明显差异 ,黔南和黔东南玉米生态区具有丰富的高赖氨酸资源。在分析的基础上 ,筛选出一批赖氨酸含量较高的不同类型玉米品种 ,可以通过一定育种方法进行改良 ,拓宽优质蛋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 ,培育不同用途和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玉米品种。
柏光晓任洪沈建华武筑珠梁镇林聂琼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赖氨酸生态环境
玉米地方品种赖氨酸含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对贵州玉米地方品种的赖氨酸含量及其与品质性状、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赖氨酸平均含量水平较高(0 33%),高于全国该项平均值(0 29%),变异幅度为0 24%~0 41%,存在高赖氨酸的硬质胚乳种质;赖氨酸含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与粗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呈不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呈中度极显著负相关;与产量、百粒重、穗长、穗粗等呈弱显著负相关,而与穗行数、叶片数、穗位高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行粒数呈不显著正相关。
柏光晓聂琼任洪沈建华武筑珠梁镇林
关键词:玉米赖氨酸含量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
间作大豆不同含量单位叶绿素的遗传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分别用Ⅰ(mg/dm2)和Ⅱ[mg/g(fw)]两种含量单位研究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的遗传表现。结果如下:(1)多数组合(75.0%)Ⅰ含量的F1表现正向显性和超高亲优势,而多数组合(62.5%)Ⅱ含量的F1表现负向显性和超显性;(2)两种叶绿素含量性状都适合加-显模型,且h2B(61%~73%)都较高,h2N(31%~37%)都偏低,表明大豆叶绿素含量的遗传主要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决定,其中后者的贡献大于前者;(3)F1与双亲差异的t测验、相关分析以及F1的遗传表现,均显示大豆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偏母遗传现象;(4)叶绿素含量属数量性状,主要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但少数组合F2(Ⅰ含量)的双峰分布也表明有1~2个主效基因参与调控的可能。
梁镇林
关键词:大豆间作叶绿素
间作大豆产量因素的主要遗传参数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对间作大豆产量因素的遗传力(h ̄2_B)、遗传变异系数(GCV)、遗传相关(r_g)、遗传进度(GS)及选择指数(Y)等几个主要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小区产量除与百粒重表现负相关外,与其余5个产量因素均为正相关,其中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遗传相关都达极显著水平。3.在相同选择强度下(K=2.06),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度(CGS)大于相关遗传进度(CGS_y)和直接选择产量的遗传进度(GS_y),表明在对产量的选择中,指数选择优于相关选择和直接选择。4.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四个产量因素对大豆产量有明显的增进作用,可作为间作大豆产量综合选择的重要性状。
梁镇林
关键词:大豆间作
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一个新核型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报道了在以贵州地方品种为材料的大豆根尖细胞制片中,发现一个带有两对随体的栽培大豆(G.max)新核型。并且观察到双核仁间期核的出现频率为3.65%,表明两对随体都具有核仁组织功能,同属核仁染色体。分析认为,在核仁和核仁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上,不同生态地区分布的栽培大豆品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变异性和多态性。多对随体栽培大豆的存在,有可能说明该物种起源于多倍体种。
梁镇林
关键词:大豆核仁染色体组型多态现象
大豆叶片不同方法表示的叶绿素含量差异及表现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比较和分析了大豆叶片以单位叶面积、叶鲜重和叶干重作底数表示的三种不同叶绿素含量(分别简作Ⅰ、Ⅱ和Ⅲ含量)之间的差异及表现。结果表明,14个大豆品种的叶绿素平均含量的高低为Ⅲ>Ⅰ>Ⅱ,含量变异的大小为Ⅲ>Ⅱ>Ⅰ。间作大豆比单作大豆含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当用单位叶面积表示时,差异不显著,而改用单位叶重表示后,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开花期至鼓粒期,叶绿素含量是上升的,而Ⅱ含量(除间作大豆叶绿素b外)和Ⅲ含量都呈下降趋势。此外,大豆品种间叶绿素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位次和极值差(%),因表示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改变。相关分析表明,单位叶面积鲜重(ULW)和干重(SLW)均与Ⅰ含量无相关,而与Ⅱ、Ⅲ含量有不同程度负相关。
梁镇林石瑞云
关键词:大豆叶片叶绿素
大豆耐阴性的研究 Ⅸ.不同耐阴级别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研究
1992年
1990~1991年在单、间作条件下分析了8个不同耐阴级别大豆品种子叶期的子叶、鼓粒中期的功能叶过氧化物酶,结果表明:(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子叶期酶带数少于鼓粒中期,且颜色较浅;(2)不同耐阴级别的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时期酶带数有较大变异,但A_6和B_2是所有参试品种的共带,这反映了种的专一和个体发育的连续性,同时在带位高低,带色和带宽等方面都表现了各自的特异性;(3)相同年份间作鼓粒中期带色和带宽上有些谱带比单作稍深和宽。
梁慕勤梁镇林朱文适潘世元毕志忠
关键词:大豆耐阴性过氧化物酶同功酶
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及选择被引量:17
1997年
在间作条件下,测定和估算了栽培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回归、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除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负向回归和相关外,其余8性状与小区产量均为正向关系。其中主茎节数、株高、开花期、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6个性状与产量间的基因型相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且这些性状对籽粒产量有较大的相关遗传进度(CGS′y)。在对产量选择的3种方法中、指数选择优于相关选择和直接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虽然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度(CGS′y)有随选择因素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但是在只含2至3个因素的某些简单的综合选择。
梁镇林梁颖
关键词:间作大豆经济性状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变化和相互关系被引量:3
1990年
在大豆种子发芽期间,测定了8个栽培品种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萌发期间种子脂肪酸组分均以油酸含量的变异最大,棕榈酸最小,除硬脂酸外,萌发第8天的各单一脂肪酸的变异均大于其它各天。2.萌发期间的油酸与亚油酸是互为消长的,其含量变化曲线呈镜像对称图形。3.萌发大豆的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值为-0.989和-0.754),亚油酸和亚麻酸为极显著正相关(r=0.704)。4.多数参试品种的u/s比率随发芽天数的增加而降低。5.大豆的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优先为萌发种子所利用,此外,多数被测品种在萌发早期有交替利用油酸和亚油酸的特点。
梁镇林朱文适梁慕勤潘世元
关键词:大豆种子萌发脂肪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