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扬
- 作品数:2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人文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一部汉魏两晋词语的最新工具书——《乐府古辞词典》序
- 2011年
- 上个世纪末以来,对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词语的研究渐呈一派兴旺气象,除不断有论文发表外,相关的专著与工具书也陆续与读者见面。
- 梁扬费振刚
- 关键词:工具书词语两晋词典乐府
- 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的历史、成就和价值——《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总序被引量:4
- 2010年
- 最早系统载录广西文献者当推清代谢启昆《广西通志.艺文略》,其后《近代广西经籍志》、《广西省述作目录》、《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诸书各有贡献。20世纪40年代,陈柱、黄华表开始整理广西地方古籍;80年代以来,广西古籍整理成果渐丰,而以莫乃群主编《桂苑书林丛书》成就最高。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则是对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中作家别集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整理,也是对广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一次比较深入的发掘研究和重要创获。这些广西地方古籍,对广西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与应用价值。
- 梁扬
- 镇安府任上的赵翼被引量:2
- 1981年
- 宦辙经年到,邮签万里修。 地当中国尽,官改土司流。 这是赵翼在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1770)出守广西镇安府(府治天保,即今德保县)时所写《镇安土风诗》的开头几句。诗中洋溢着他对“乾隆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的自豪感和自己要“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陬”的积极进取精神。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是清代中叶的诗人兼史学家。他在诗坛上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瓯北诗集》和《瓯北诗话》行世。他论诗特别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荣古虐今”的社会偏见。其《论诗绝句》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 梁扬
- 关键词:歌圩乾隆
- 《小山泉阁诗存》版本生成考论被引量:2
- 2006年
- 清朝著名诗人汪为霖宦居广西多年,诗歌创作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经其后人搜集整理编刻的诗集《小山泉阁诗存》现存版本多样、内容驳杂,很有校勘整理意义。考论此“诗存”的生成原委有助于客观动态地把握汪为霖的创作脉络和整体风貌,并对了解性灵派及清代中期诗坛情况有所助益。
- 梁扬戎霞
- 关键词:考论
- 清代散曲专集叙论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学研究是以作家作品为主要对象,因此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基石。与诗、词、文等文体相比,学界对于曲家及曲作的研究相对较冷落。尤其是清代散曲,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事实上,清代散曲在整体上虽不能与元代相媲美,但亦有不逊色于元明之作。然而,清代散曲却总给人以衰息之印象,考其原因,则很大程度在于清人曲作的编辑、整理的缺失,即清代散曲专集甚少。根据《全清散曲》的著录,清代散曲专集的总数量亦有数十种,其中较著者有三十八部。因此,为其撰写叙论,考订作者、编者、版式、版本源流、作品数量、存佚等情况,将为散曲研究提供重要文献资料。
- 刘深梁扬
- 关键词:散曲专集小令套数
- 《红楼梦》语言之国外研究评述被引量:2
- 2006年
- 汉语言文学的瑰宝——《红楼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初涉重洋开始的两个世纪间(1793—1993),它不仅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而且于19世纪30年代开始流传到俄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荷南、西班牙等国、被翻译成十七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千百万读者。而其集中国文学之大成的艺术特征。
- 梁扬谢仁敏
- 关键词:语言艺术汉语言文学全译本德国汉学家戏剧研究
- 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权威性新著
- 2013年
-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西卷》最近己由中华书局出版面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编撰的一部大型丛书,它是我国第一部全版图的分省文化地图,其中《广西卷》由钟文典、刘硕良主编。这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论述广西地域文化的专著,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全书结构宏大完整,内容丰富充实。“绪论”出手不凡,视野开阔,观点鲜明,理论性强,富有气势和激情。例如第一节论“独特多维的自然环境”,既肯定“八山一水一分田,再加一片海”这样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创造了生物、矿产多样性的难得条件,使广西许多重要和珍稀的动植物及有色金属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 梁扬
- 关键词:地域文化研究广西卷文史研究馆
- 袁枚与广西被引量:3
- 1981年
-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中叶的著名诗人,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但其创作成就和影响,实在二人之上。 袁枚平生事业的起点,是广西巡抚金鉷的荐引。乾隆元年(1736),袁枚来探望在广西巡抚幕中的叔父袁鸿,时年二十一岁。由于“家徒四壁,日用艰难”①,父亲只能给他二两银子作路费,托柴东升带他到江西高安府署,又借银十二两,只身坐倒划船进广西,历尽饥寒,于端午前一日到达桂林。但袁鸿官运不佳,旅桂三十年还只是个幕僚,深感没有出路,因而一见袁枚,便怫然大怒道:“汝不该来!”弄得他惶恐无措。不料次日引见巡抚,金鉷看到袁枚“长身鹤立,广颡丰下,齿如编贝,声若洪钟”②,不禁暗暗称奇。
- 梁扬
- 关键词:巡抚《随园诗话》乾隆忧民
- 论汪为霖与广西高密诗派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汪为霖(1763一1822),字傅三,号春田,江苏省如皋县丰利场(今如东县丰利镇)人,清中期杰出的诗人。十七岁中武进士,授厦门参将,不久转刑部湖广司郎中,出任广西思恩府(治今武鸣县)、镇安府(治在天保县,即今德保县)知府,有政声。壮岁辞归故里,隐居文园。著有《小山泉阁诗存》8卷,存诗961首。
- 戎霞梁扬
- 关键词:高密诗派诗人
- 辛词用典问题初探
- 1980年
- 从苏轼开始的豪放派作家“以诗为词”之后,词就一变唐代民间词和五代文人词的面貌,出现了许多书卷典故。婉约派词人也有善于用典的,如周邦彦就擅长运化唐人诗句。辛弃疾比他们更进一步,他大量地运用典故,广泛熔炼古人语言为自己作品的现实内容服务,形成其词作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关于辛词用典问题的评价。自南宋以后,便聚讼纷纭。赞成的,说他“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很有些“全盘肯定”的味道;批评的,则说他“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病”,“非词家本色”,又未免有“全盘否定”之嫌。他们不从辛弃疾的复杂的生活内容,毫放的斗争性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宋体会他的作品,而只就形式方面来看问题,这就很难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
- 梁扬
- 关键词:辛词辛弃疾歌头水调古代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