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氮离子注入选育高效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米根霉被引量:11
- 2007年
- 为了获得能够高效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菌株,采用氮离子注入诱变方法,对出发菌株米根霉RLC41-6进行改良,获得高产L(+)-乳酸菌株RQ4012,发酵周期为72h,产酸能力达74.37g/L,产酸速率达1.03g/(L.h),比RLC41-6提高了1.6倍。经过多次传代实验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 杨英歌李文柳丹樊永红王冬梅郑之明余增亮
- 关键词:离子注入米根霉木糖L(+)-乳酸
- 磁控改性复配物治理水华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对酸改性粉煤灰与超纯磁铁矿粉复配物絮凝并通过磁力收集淡水水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浓盐酸改性的复配物,在粉煤灰用量为120mg/L,超纯磁铁矿粉用量为60mg/L的情况下,对藻液浊度、COD、FN/FP含量等水质指标处理效果最佳,而且磁响应性强,移出速度快.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蔡冬清柳丹季程晨王相勤余增亮
- 关键词:粉煤灰磁控复配动力学
- 蓝藻介导磁聚物化学强化一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壳聚糖-超纯磁铁矿粉磁聚物对低浓度生活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并利用磁场将絮体收集实验得出,引入蓝藻充当媒介,可使絮体大而密实,有助于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引入超纯磁铁矿粉,可使形成的絮体带有强磁性,便于借助外磁场快速移出水体,从而为固液分离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思路。
- 蔡冬清季程晨柳丹王相勤吴跃进余增亮
- 关键词:生活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蓝藻
- 磁控复配物强化一级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对利用酸改性粉煤灰与超纯磁铁矿粉复配物对生活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并通过磁场将絮体收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浓盐酸改性的复配物,在粉煤灰用量为120 mg/L,超纯磁铁矿粉用量为60 mg/L的情况下,对水体浊度、COD、总P去除效果最佳,所成絮体磁响应性强,移出速度快。最后,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蔡冬清柳丹季程晨王相勤余增亮
- 关键词:生活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粉煤灰磁控
- 磁聚去除淡水藻华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研究了磁场作用下壳聚糖与Fe3O4复配去除淡水藻华.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用量1.6mg/L,Fe3O4用量4mg/L的情况下,通过0.5T的外磁场富集可使藻个数由4.80×106个/mL降为2.80×103个/mL;叶绿素a去除率达100%.藻液浊度、COD、总N、总P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9.6%、85.0%、73.9%、28.7%,并初步探讨了磁聚除藻的机理.
- 柳丹蔡冬清王相勤余增亮
- 关键词:壳聚糖磁场复配絮凝
- 磁聚复配物絮凝预处理维生素C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针对维生素C废水生化处理难度大、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磁聚复配物絮凝预处理维生素C废水,讨论了pH、复配物用量、搅拌速度与时间、温度、磁场强度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5~6,40mg/L壳聚糖与100mg/LFe3O4复配,搅拌速度200r/min下搅拌5min,温度35~40℃,外加磁场(0.5T)作用1min的情况下,维生素C废水的絮凝率达到99.6%,COD去除率为87.5%,表明磁聚复配物对维生素C废水不仅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可显著提高固液分离的速度。
- 柳丹王相勤季程晨蔡冬清余增亮
- 关键词:维生素C废水壳聚糖磁场絮凝
- 磁聚复配物对L-乳酸发酵液的预处理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对用磁聚复配物预处理L-乳酸发酵液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复配物用量、搅拌速度与时间、温度、磁场强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5~6,40mg/L壳聚糖与100mg/L Fe3O4复配,200r/min下搅拌5min,35~55℃,外加磁场(0.5T)作用1min的情况下,发酵液的絮凝率达到了98.5%,表明磁聚复配物对L-乳酸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具有优良的絮凝能力,且更大的优势在于显著提高了固液分离的速度。
- 李文柳丹杨英歌王冬梅樊永红姚建铭郑之明余增亮
- 关键词:L-乳酸发酵液壳聚糖复配絮凝
- 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产辅酶Q_(10)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辅酶Q10(coenzyme Q10,CoQ)对心脏充血性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实验研究了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对提高CoQ10的产量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筛选出六株突变菌株,研究了突变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CoQ10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编号为N1菌株产量达6.9344mg/L,是对照菌株的10倍多,最低的N2菌株的产量也是对照菌株的1.3倍。
- 王丽郑之明樊永红苏彩欣许德军柳丹古绍彬余增亮
- 关键词:辅酶Q10低能离子束粟酒裂殖酵母紫外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