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尊金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膀胱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9例BTCC患者的癌组织及10例BTCC患者距离肿瘤组织3cm以外的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PD-L1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30例BTC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10例距离肿瘤组织3cm以外的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PD-L1mRNA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组织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不表达PD-L1分子,而BTCC癌组织中免疫组化PD-L1阳性表达率为62.7%(37/59),RT-PCR检测PD-L1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6.6%(20/30)。PD-L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PD-L1BTCC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希望成为膀胱癌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 柯尊金曾甫清朱伟
- 关键词:膀胱肿瘤肿瘤标记物
- 膀胱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柯尊金
- 文献传递
- 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用,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疗法,辅以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在1个月左右症状缓解出院,并常规抗结核6~15个月后痊愈。结论胸部X线、痰涂片或培养、PPD、血Anti-TBAb及PCR等综合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的关键。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增加糖皮质激素用量,果断采取抗结核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将有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柯尊金曾甫清李恒
- 关键词:肾移植肺结核
- Duckett术Ⅰ期修复尿道下裂64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阴茎背侧横形岛状带蒂皮瓣(Duckett术)Ⅰ期修复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尿道下裂患儿64例,其中阴茎体型52例,冠状沟型12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裁取阴茎背侧横行岛状带蒂皮瓣制成皮管,绕阴茎转至腹侧,与原尿道远端吻合Ⅰ期尿道成形。结果所有患者均Ⅰ期修复成功。术后并发尿瘘7例,其中2个瘘口2例,单一瘘口5例,6~12个月后行瘘口修补后痊愈;尿道外口狭窄3例,经尿道扩张1~2个月后缓解,无其他并发症。48例随访1~3年,阴茎外观较好,排尿正常。结论应用Duckett术式Ⅰ期修复尿道下裂,皮瓣血供丰富,成功率高,术后阴茎外观较好,但尿瘘的发生率较高,有待进一步改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减少皮瓣血供损伤,提高缝合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柯尊金丁心喜朱伟曾甫清
- 关键词:尿道下裂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
- 组织瓣覆盖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36例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组织瓣覆盖技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手术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3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手术中,采用组织瓣覆盖技术覆盖尿瘘修补口。其中尿瘘口旁推移皮瓣法24例,Y-V皮瓣法5例,X-V皮瓣法4例,阴囊肉膜瓣转移法10例。结果随访3~12个月,1次修补总成功率95.4%,其中单发尿瘘成功率100%。结论根据尿瘘的大小、位置、数量和局部条件选择不同修补手术方法,采用组织瓣多层覆盖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柯尊金丁心喜朱伟曾甫清
-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瘘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