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 作品数:76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壤因子对棉花黄萎病拮抗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数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在不同理化因子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趋势,总结适宜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生长的土壤理化因子。【方法】以实验室已分离的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为基础,对培养皿土壤中不同理化因子下的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和V.dahliensis进行涂布定量。【结果】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更易在土壤温度为30℃、相对含水量37.5%、土壤肥力3T、土壤盐分含量0.3%碱性土壤中定殖,且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会使V.dahliensis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变弱。【结论】以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确定拮抗细菌BHZ-29的适宜环境生长因子较单一,有待于进一步根据新疆棉田的特点来进行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的定殖能力研究。
- 党文芳李雪艳杨红梅楚敏楚敏曾军高雁张涛曾军欧提库尔霍向东娄恺张涛
- 关键词:土壤定殖
- 拮抗葡萄灰霉病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特征及对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对葡萄灰霉病的抗病机制,通过抗生素标记法筛选抗性标记菌株,成功获得能抗300μg/mL利福平的标记菌株TP-1R,研究了标记菌株的抗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对葡萄灰霉病的拮抗作用,并分析其在葡萄中的定殖情况以及对葡萄果实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在经15次传代培养后,仍能在含利福平的培养基中稳定生长,且标记菌株对灰霉病的拮抗作用与原始菌株无明显差异。检测到标记菌株在葡萄上的定殖量于贮藏(20℃)第15 d达到峰值,为4.32×10^(6)CFU/g,在贮藏第30 d菌株定殖数量仍可达到3.11×10^(6)CFU/g,菌株TP-1能在葡萄上稳定定殖;接种菌株TP-1发酵液能有效抑制灰霉病的发生,降低葡萄采后腐烂率。在贮藏期间,葡萄防御酶PAL、PPO、A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拮抗菌TP-1处理组的3种酶活性显著高于CK(P<0.05),在第15 d时,拮抗菌处理组PAL、PPO、APX活性是CK的1.23、1.19、2.01倍。菌株TP-1在葡萄上的定殖可诱导葡萄PAL、PPO、APX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葡萄对灰霉病的抗性。本研究为揭示贝莱斯芽孢杆菌TP-1的生防机理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邹强牛新湘刘萍杨红梅杨红梅王宁楚敏包慧芳王宁张雨萌林青佐长赓包慧芳史应武
- 关键词:定殖酶活性灰霉病
- 新疆黄萎病棉株内生细菌定量及其季节空间变化规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文研究了新疆棉花内生细菌定量在季节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棉花内生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内生细菌16S rDNA基因特异引物对新疆不同季节及空间的棉花总DNA进行扩增,随后将PCR产物纯化,得到内生细菌的部分16S rDNA序列(长度为370 bp)。以含该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新疆棉花不同季节和不同空间内生细菌定量。【结果】7个地区的苗期、蕾期、花期、吐絮期内生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规律。苗期精河达到最低值,平均值为2.32×10~7copies/g(FRW),蕾期图木舒克平均值最高,达1.35×10~8copies/g(FRW),花期石河子最低,平均值达1.267348×10~7copies/g(FRW),吐絮期库尔勒平均值最高,达2.31×10~8copies/g(FRW)。内生细菌数量在空间上整体为东疆最高,南疆相对较高,北疆最少。东疆哈密苗期最高,平均达3.96×10~8copies/g(FRW),南疆库尔勒吐絮期次之,平均达2.31×10~8copies/g(FRW)。【结论】棉花内生细菌的数量在不同的季节和空间存在差异,整体变化趋势明显。
- 李雪艳张涛杨红梅楚敏高雁曾军霍向东张涛林青欧提库尔李玉国娄恺史应武
- 关键词:内生细菌
- 棉花内生古菌群落组成及时空动态
- 史应武杨红梅楚敏高雁曾军霍向东张涛林青欧提库尔李玉国娄恺
- 新疆且末地区沙尘暴过程中空气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比较
- 2021年
- 采集新疆且末地区沙尘暴空气微生物样品,揭示沙尘暴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为沙尘暴灾害预警提供依据.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菌群组成、丰度、优势菌群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新疆且末地区沙尘暴空气样品中共获得740364条有效序列,聚类为15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nmic Units),包括9个门,87个属.门水平上,丰度最高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0.52%),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0.9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84%)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2.63%);在属水平上,优势属为不动杆菌属(Actin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odomonas)、鞘氨醇宝盒菌属(Sphingobacterium)、海洋杆菌属(Ponibacter).沙尘暴中期空气细菌的Chao 1(135.013)、ACE(130.424)、Shannon(2.614)指数均高于沙尘暴前期和沙尘暴后期空气细菌多样性数值(p<0.01).沙尘暴空气细菌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时期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湿度和气压可能与沙尘暴空气细菌多样性呈正相关,与经度、维度、海拔和温度呈负相关.新疆且末地区沙尘暴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沙尘暴前中后期空气微生物菌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
- 夏库拉·巴克特亚尔林青刘珍珠杨红梅娄恺李萍
- 关键词:沙尘暴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
- 新疆不同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比较
- 2024年
- 为分析新疆不同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性能,采用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伊犁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自然发酵谷物饮料—玛格孜木与波杂中分离乳酸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比较筛选菌株的生长特性、产酸、耐酸、溶血性、抑菌能力、抗氧化活性及降解生淀粉和熟淀粉性能及产香能力评价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波杂中乳酸菌多样性高于玛格孜木,前者分离出5个属5株菌,后者分离出2个属7株菌。波杂来源的乳酸菌在生长速度、产酸能力、对肠道病原菌的抑菌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生淀粉液化和糖化能力均高于玛格孜木来源乳酸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菌株的主要风味贡献物为含硫、短链烷烃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和氮氧化合物。综上,波杂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性能较玛格孜木更高。
- 刘亚男高雁杨奕凡霍向东张龑吴江超邵志伟林青马润泽陈开旭胡有贞关波曾军
-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性能
- 产植酸酶益生乳酸菌的筛选
- 2024年
- 【目的】分离筛选产植酸酶益生乳酸菌菌株。【方法】以发酵饲料、博扎、浆水为代表的发酵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形态差异菌株,通过产酶筛选及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产植酸酶乳酸菌菌株,并通过耐酸、耐胆盐、耐肠胃液、自聚集力及抑菌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4株产植酸酶乳酸菌,其中菌株JS5植酸酶酶活高达0.83 U/mL,与植物乳杆菌菌株DSM 20174相似性为100%,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菌株JS5在pH值3条件下存活率高达100%,在胆盐浓度0.1%时JS5存活率为0.55%,在模拟肠液和胃液中,存活率分别为8.56%和0.38%,其活菌数均在1×10^(6)CFU/mL以上,达到发挥益生作用的最小活菌数要求。菌株JS5自聚集力为(9.69%±0.44%),可促进菌株在肠道定殖。菌株JS5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植保乳杆菌JS5产植酸酶较高,可在模拟肠胃液中存活,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能力和抑制病原菌生长,可用于益生的畜禽微生态制剂。
- 王浩中林青曾军高雁赵燕慧时红玲马贵军马正海娄恺霍向东
- 关键词:乳酸菌植酸酶
- 不同油气储藏区微生物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响应
- 2018年
-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对地下油气储藏情况的响应。【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研究焉耆境内不同油气储藏地区,地下80~100 cm土壤样品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结果】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呈现利于藏油气区域微生物活性>不利于或难于评价藏油气区域>无藏油气区域的规律;在利于藏油气和不利于或难评价藏油气区域样品中,氨基酸和多聚物利用微生物在AWCD的贡献上均高于对照区域,而羧酸、胺类均低于对照区域。主成分分析表明,三个不同藏油气区域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有着明显差异,PCA 1、PCA 2中权重最大的基质为D-甘露醇和D-木糖,分别为载荷值0.97和0.87。【结论】新疆焉耆三个区域,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受油气分布影响。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可能作为油气储藏初步勘测的一种手段。
- 楚敏林青张志东高雁史应武杨红梅霍向东顾美英曾军李玉国欧提库尔张涛
-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PBAT生物降解膜替代PE地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铺覆传统PE膜为对照,通过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测定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不同作物(除棉花外)之间土壤酶活也无显著差异(P>0.05),部分土壤酶活性与速效钾、速效磷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林青曾军史应武杨红梅张涛高雁楚敏王斌王金鑫孙九胜霍向东
- 关键词:生物降解酶活性
- Brevibacillus halotolerans菌及其制备生防菌剂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种编号为Z‑9的Brevibacillus halotolerans的生防菌剂及其应用,通过从新疆图木舒克和阿拉尔棉花和红枣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属于耐盐短芽孢杆菌属中的新菌Brevibacillus ha...
- 史应武牛新湘杨红梅楚敏林青娄恺王宁包慧芳詹发强龙宣杞杨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