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网络传播与文化传承——网络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化传承中的一粒种子
- 2023年
- 我是个教书匠,大学教员。时下这个网络时代,对于我等大学教员来说,既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说坏,是因为网络消解了知识的专属性,以致削弱了作为知识讲授者的大学教员的重要性。加之网上总是兴高采烈地滚动播报个别教授、博导真真假假的绯色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辈的社会评价。实不相瞒,即使回到我的乡下老家,也很少有人因为我是大学教授而多少现出尊敬的眼神。
- 林少华
- 关键词:文化传承教书匠知识讲授博导专属性
- 村上与莫言的文体特征——以比喻修辞为中心被引量:1
- 2014年
-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与中国作家莫言均可谓文体家。在一般读者印象中,两人的文体似乎截然不同。但若深入文本细部,仍不难发现二者存在堪可比较的文体元素。本文以比喻修辞为中心,从陌生化、幽默、通感和诗化倾向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两位作家的文体特征,以期提供优秀文本之所以为优秀文本的理由及其有益的启示性或借鉴价值。
- 林少华
- 关键词:文体特征修辞比喻
- 我和山口百惠
- 2020年
- 看这标题,不少人怕要吃一惊吧?怎么,林老师跟山口百惠套上近乎了?河南一家从未近乎过的出版社日前忽然来电,要我帮忙校对山口百惠新书《时间的花束》的译稿。山口百惠是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红得不能再红的歌星、影星,多年前写过回忆录《苍茫时分》,这回写的是《时间的花束》—由时分而时间,续集?
- 林少华
- 关键词:山口百惠回忆录
- 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
-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已进入世界阅读视野,进入中国阅读视野也已有十五年之久了。进入中国阅读视野后的村上春树,既可能有别于日本读者心目中的村上春树,又可能不等同于欧美读者眼中的村上春树。本文旨在对处于全球化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
- 林少华
- 文献传递
- 作为斗士的村上春树——村上文学中被东亚忽视的东亚视角被引量:29
- 2009年
- 村上春树一般被视为以描述现代都市人感觉见长的“软性”作家。探讨“东亚与村上春树”这一课题的学界,也大多致力于研讨村上文学中的精神疗愈元素、心灵共振元素、后现代元素、工业文明批判元素和文体元素等等,而往往忽视了其中最具启示性的东亚元素和东亚视角,即村上对近现代东亚史中的暴力与邪恶的追问、鞭挞及他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作为斗士的勇气、良知、担当意识和内省精神。本文通过对《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和《天黑以后》的文本分析尝试就此加以梳理。
- 林少华
- 关键词:暴力斗士
- 地震中的最后一课
- 2008年
- 地震发生几天来,我的心一直被感动着——被总理憔悴的面容和强忍的泪水,被军人忘我的精神和殊死的拼搏,被捐款的市民,被献血的大学生,被勇敢的志愿者……而作为教师,更被自己同行的表现感动着牵动着震动着。
- 林少华
- 关键词:地震大学生志愿者教师
- 我的博导梦
- 2014年
- 博导者,博士课程研究生指导教师之谓也,即高校教师的一项工作分工.如以前农村生产队长派工,有的去挑大粪,有的去扛麻袋,有的去扶犁,有的去锄地,无非分工不同罢了,无所谓高低贵贱.当然,傻瓜都知道,挑大粪这活计,只要身强体壮,人皆可挑;而扶犁则不同,需要一定的技术.因此,久而久之,扶犁便由工种进化为称谓——此即博导之由来也.有趣的是,作为工种,博导世界各国都有,而作为称谓,则为吾国首创.君不见,如今名片上媒体上,常常有人专门标出“博导”二字.
- 林少华
- 关键词:博导指导教师高校教师分工称谓
- 之于村上春树的物语:从《地下世界》到《1Q84》被引量:17
- 2010年
- 在纪实文学《地下世界》中,村上春树认为包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案犯在内的奥姆真理教信徒之所以由普通人变成信徒而深受其害,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固有的自我",即失去了制造"固有的物语"的主体性,致使自己接受教主提供的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即作为"精神囚笼"的封闭性物语。因此,小说家的职责在于创作开放性物语与之抗衡。这一物语理念在其新作《1Q84》中得到了延续、发展和实践。不同的是,《1Q84》抽去了制造封闭性物语的主体,因而减弱了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和现实批判力度。在这个意义上,《1Q84》并非一部成功的优秀的作品。
- 林少华
- 关键词:奥姆真理教
- 天边,天边那条线
- 2018年
- 我被眼前的风景惊住了,吸引住了。一片平整整浅黄的大豆,一方齐刷刷油绿的玉米,一排直溜溜苍翠的松树。距离由近而远,层次由低而高,颜色由浅而深。上面是雨后纯净的晴空和绵软的白云。平畴,远树,云空。我的目光最后落在那行松树,盯住树冠底端同玉米田之间那条直线。细若游丝,亮比晨曦,一端被高大的树丛接住,另一端隐没在更远的远方。
- 林少华
- 关键词:玉米田松树大豆
- 村上春树“遭遇”辛弃疾
- 2016年
- 梦回古代贤士,与当今莺歌燕舞之态差距何其之大。以翻译村上春树作品著称的林少华教授,在济南感受辛弃疾,别有一种南辕北辙的畅快感;尚在读高中的燕雨柔,在苏州和海南寻找逝去的文化江湖,古与今杂糅在一起,显示出较强的文学功底。
- 林少华
- 关键词:文学功底稼轩梦回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