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创兴
- 作品数:124 被引量:36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小儿呼吸道WU多瘤病毒感染免疫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WU多瘤病毒(WUPyV)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时其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探讨该病毒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方法应用PCR技术对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1 253例住院患儿的咽拭子及82例健康体检儿童咽拭子进行WUPyV核酸检测,并同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副流感病毒1、3型(PIV)和鼻病毒(Rhv)共10种病毒。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同时对15例单纯WUPyV感染患儿、20例单纯RSV感染患儿、22例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IFN-γ、IL-1β、IL-1α、IL-2、IL-4、IL-6、IL-8、IL-10、IL-12p70、IL-12p40、IL-13、TNF-α)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1253例患儿WUPyV阳性32例(占2.55%),其中单纯WUPyV感染15例(46.88%),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有17例(53.13%),分别为RSV、RHV、IVA、ADV;RSV阳性158例(占12.61%),其中单纯RSV感染85例,合并感染73例,与另9种病毒均存在混合感染情况。82例健康体检儿童10种病毒的PCR检查均阴性。单纯WUPyV组患儿外周血IL-6、IL-8、IL-1β、TNF-α、IL-12p4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单纯RSV组患儿外周血IL-6、IL-8、IL-1β、TNF-α、IL-12p40水平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单纯WUPy组此5种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的程度均较单纯RSV组稍低,但两病毒组间此5种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WUPyV组及单纯RSV组患儿外周血IL-2、IL-4、IL-1α、INF-γ水平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外周血中几乎未检测到IL-10、IL-12p70、IL-13。结论 WUPyV感染可导致患儿免疫功能异常,其模式与RSV组感染导致的异常细胞因子改变类似但程度较轻。
- 张娜林广裕陆学东谢淑霞庄婉莉林创兴封金花叶依娜梁丹丹蔡晓莹马廉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WU多瘤病毒免疫机制
- 粤东地区2008-2010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人鼻病毒检出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了解2008--2010年粤东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人鼻病毒(HRV)的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和感染特点。方法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部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进行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常见10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并收集HRV和RSV阳性患者资料。结果1335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阳性率最高的是流感病毒A型(IVA)(25.1%),其次是RSV(15.1%),HRV(9.3%)。HRV感染几乎常年都有发生,2009年检出高峰在夏季,2010年为秋季。单纯HRV感染和混合其他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胸片、白细胞计数、急性反应蛋白和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HRV和单纯RSV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相似,喘息和咳嗽在RSV感染的患儿中更为多见,单纯RSV感染患儿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25例,28.4%)高于单纯HRV感染(6例,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81,P=0.596)。结论HRV是粤东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流行季节随年份的不同略有差异,婴幼儿普遍易感。HRV感染患儿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咳嗽和喘息均较RSV少,但HRV和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
- 封金花林广裕陆学东林创兴陈派镇周晓华蔡晓莹梁庆斌马廉
- 关键词:鼻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
- 易惊与惊跳对手足口病并发脑膜脑炎的临床早期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5年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少数并发脑膜脑炎者病情变化迅速,从病程的第Ⅱ期进展至第Ⅲ期通常仅有几小时,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目前医疗资源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HFMD均留院医学观察,这就要求一线临床医师能够早期、正确判断出重症HFMD,以有效控制疾病负担[1-2].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关于HFMD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对于临床早期发现重症HFMD具有指导意义[3-4].本研究将易惊与惊跳作为HFMD合并脑膜脑炎的早期识别指标,评价其预测价值.
- 陈洁玲梁庆宾林广裕蔡志伟蔡晓莹林创兴郑燕玲周晓华陈派镇
- 关键词:脑膜脑炎手足口病并发HFMD
- 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AH)的疗效.方法:符合AH诊断标准及研究入选条件的患儿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应用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应用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治...
- 周晓华江远仕林广裕蔡晓莹黄素红林创兴陈派镇谢金纯
-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儿童患者孟鲁司特阿奇霉素
- WU多瘤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和比较WU多瘤病毒(WUPyV)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WUPyV、RSV等病毒感染情况,并收集WUPyV和RS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在1 70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WUPyV阳性46例(2.7%),RSV阳性365例(21.5%);单纯WUPyV感染为22例(47.8%),单纯RSV感染为88例(24.1%)。RSV感染患儿的合并感染率高于WUPyV感染患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1)。WUPyV阳性检测率在春季呈现高峰,RSV则在冬季。WUPyV感染患儿的中位年龄为26.2个月,RSV感染患儿为14.9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9.5,P<0.05)。WUPyV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与RSV感染相似,咳嗽(χ2=13.34,P<0.001)和喘息(χ2=10.53,P<0.001)在RSV感染的患儿中更为多见。WUPyV感染后主要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而RSV感染后主要为毛细支气管炎。单纯RSV感染患儿更多需要激素治疗(χ2=9.321 P=0.002)。结论部分患儿呼吸道感染与WUPyV感染有关,WUPyV感染的临床特征与RSV感染类似。
- 叶依娜陆学东林广裕林创兴梁丹丹张娜封金花谢淑霞蔡晓莹陈派镇吴扬马廉
- 关键词:WU多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感染
- 人博卡病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仅有50%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能被明确,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仍有10%~39%病因未明;在婴幼儿住院患者中,仅美国平均1年就有大约25万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因此,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对于医学界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博卡病毒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微小病毒。由于该病毒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虽然发现不久却引起了儿科医生的重视。
- 周仁彬林创兴林广裕
- 关键词:人博卡病毒基因测序喘息
- 2011年粤东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
- 梁庆宾林广裕李伟中蔡志伟陆学东陈派镇林创兴周晓华蔡晓莹
- 儿童不伴腮腺炎症的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
- 林创兴林广裕蔡晓莹吴家敏陈洁玲蔡灿鑫陈俊铎陈培填
- 普通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普通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357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巨细胞病毒DNA检测情况,患儿年龄29 d~14岁,其中男性2136例,女性1440例。结果:3576例咽拭子标本中巨细胞病毒DNA阳性801例,阳性率为22.40%,其中29 d~4个月,>4个月~1岁、>1~2岁、>2~3岁、>3~5岁及>5~14岁患儿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分别为22.38%(130/581)、42.99%(279/649)、34.43%(189/549)、20.16%(101/501)、11.51%(70/608)、4.65%(32/688),各年龄段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19,P<0.01),其中4个月~1岁年龄组的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最高。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的患儿中诊断为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仅有1例,其余800例无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表现,无需相应的抗病毒治疗。结论:普通儿童呼吸道感染咽拭子标本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较高,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无需将咽拭子标本巨细胞病毒DNA检测作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规病原学检测项目。
- 陈俊铎林创兴林广裕蔡晓莹周晓华李星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巨细胞病毒咽拭子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儿严重百日咳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儿严重百日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的救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4月收治的2例确诊重症百日咳患儿,在2017年百日咳诊疗指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10 mg/(kg·次),每天2次]治疗。并文献复习国内外重症百日咳的治疗现状,总结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中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例重症百日咳患儿均在月龄6个月以下、合并严重的痉挛性咳嗽、反复发绀、呕吐、且百日咳核酸PCR确诊阳性。病例1中,患儿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效果显著。病例2中,患儿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明显改善,予反复多次停用静脉大剂量氨溴索,并改用口服盐酸氨溴索片常规剂量后,严重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出现,而重新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缓解。结论应用大剂量氨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严重百日咳在国内首次报道,且在改善其痉挛性咳嗽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 杨奕校林广裕周晓华林创兴陈派镇蔡晓莹陈俊铎
- 关键词:百日咳重症盐酸氨溴索大剂量痉挛性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