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刘文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PID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7例盆腔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给予摆位误差的量化测定。所有病例给予CT的定位和放疗。将治疗过程中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所拍摄的正位和侧位片,与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误差。结果 17例患者在每日摆位误差中,主要为前后的误差,在2mm~22mm之间,平均为(13.21±7.17)mm;其次为头脚,在1mm~23mm之间,平均为(8.01±5.32)mm;左右误差发生最小,在0.2mm~8.7mm之间,平均(5.27±3.99)mm。结论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盆腔肿瘤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进行测定,为放疗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
- 徐俊杰高丽娟黄群锋林承光吴裕起林刘文
- 关键词:盆腔肿瘤摆位误差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计划靶体积不确定度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适形调强放疗为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契机。但是,高度适形的治疗技术使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剂量梯度变得非常陡峭,每日的摆位不确定度对理想化的治疗计划产生的影响也会因此而加大。本研究探讨使用热塑面罩固定时,该治疗过程的摆位不确定度,以及为补偿这种不确定度需要在临床靶体积周围所加的安全边界的大小。方法:选取首次做适形调强放疗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9例。每周进行一次CT重复扫描,方法与做治疗计划时完全相同。共获取85次扫描参数。通过读图软件对每周扫描的CT图像与计划设计的CT图像进行比较,求出每次摆位与首次定位时感兴趣的解剖标记点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19例患者的85次扫描参数比较,不同解剖骨性标记点在X、Y、Z方向的绝对位移值分别为(0.89±0.69)mm、(0.82±0.79)mm、(0.95±1.24)mm。矢量位移的系统误差分别为0.94mm、1.00mm、1.32mm,随机误差分别为0.87mm、0.80mm、1.04mm。等中心点的三维矢量位移的平均值为1.87mm,95%可信区间为2.03~7.24mm,平均值3.82mm。结论:对早期鼻咽癌患者的适形调强放疗,其X、Y、Z轴向上由临床靶体积统一外扩3.00mm形成临床靶体积-计划靶体积安全边界来弥补由于体位固定的不确定度对靶区剂量分布造成的影响应该是足够的。
- 林承光李国文林刘文吴裕起萧达宜赵充卢泰祥崔念基
- 关键词:鼻咽肿瘤适形调强放疗计划靶体积
- 适形调强放疗在临床投照摆位前后应注意的问题被引量:2
- 2003年
- 该文对适形调强放疗中的摆位及体位重复性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投照摆位前后应注意的问题。
- 苏建新黄峻黄绍敏刘青林刘文肖达宜林承光
- 关键词:适形调强放疗摆位
- 调强放疗体位的三维离线验证
-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在保证或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但是,高度适形的治疗技术使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剂量梯度变得非常陡峭,每日的治疗摆位能否确保理想化的治疗计划得到落...
- 林承光林刘文李文杰迟锋黄峻
- 关键词:摆位放疗疗法靶区
-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对危及器官计划体积(PRV)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therapy,IMRT)计划设计时,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lanning risk volumes,PRVs)的定义对计划优化设计的结果影响很大。而PRV的设定与执行调强放射治疗时体位固定的不确定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探讨鼻咽癌IMRT时需要设定的危及器官安全边界的大小。方法:选取首次做适形调强放疗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9例。每周进行一次CT重复扫描,方法与做治疗计划时完全相同。共获取85次扫描参数。通过读图软件Osiris对每周扫描的CT图像与计划设计的CT图像进行比较,求出每次摆位与首次定位时感兴趣的解剖骨性标志点(这些骨性标志点代表视神经、脑垂体、脊髓、腮腺)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19例患者的85次CT扫描参数与计划CT扫描参数进行比较,视神经、脑垂体在X、Y、Z三个轴向的绝对位移值分别为(0.86±0.53)mm、(0.84±0.68)mm、(0.93±1.02)mm,轴向矢量位移的Σ(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83mm、1.08mm、1.21mm,δ(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85mm、0.83mm、1.14mm。脊髓、腮腺在X、Y、Z三个轴向的绝对位移值分别为(0.98±0.74)mm、(1.25±0.88)mm、(1.43±1.02)mm,轴向矢量位移的Σ分别为0.98mm、1.35mm、1.87mm,δ分别为1.02mm、1.46mm、1.54mm。结论:使用连续CT多次重复扫描的方法来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时危及器官安全边界值的大小是可行的。
- 林承光李国文刘晓臻林刘文赵充刘少鹏林览峰萧丽苹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摆位不确定度
- 鼻咽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部与颈部摆位误差比较研究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期)患者19例,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面罩上定出左、中、右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直径约为0.3mm的铅珠作为显像标记,然后CT扫描。将CT图像通过网络传至Peacock逆向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实施治疗。治疗1—6周每周在CT模拟机进行重复扫描,扫描及固定和摆位方法都与进行计划CT时相同。将每周验证体位重复性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通过读图软件进行比较,并利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头、颈部摆位误差。结果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2.44±2.24)、(2.05±1.42)、(1.83±-1.53)mm,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1.05±0.87)、(1.23±1.05)、(1.17±1.55)mm;颈部和头部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5.28、-3.42,P=0.000、0.000、0.001)。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系统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33、1.67、1.56倍,颈部随机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57、1.34、0.99倍。结论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采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情况下,颈部的摆位误差大于头部。
- 林承光林刘文刘秉梯刘小毛李国文
- 关键词:摆位误差
- 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大小和变化趋势监测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采用个体化加长真空垫+热塑网状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摆位误差的大小及其体重的变化趋势。[方法]鼻咽癌患者23例,整个疗程1~6个周次中每周拍摄正侧位EPID图像一次并测量患者体重。将EPID图像与计划CT所生成的DRR图像进行配准,利用获得的配准差值分析摆位误差的大小及其在不同周次间的差异,同时分析患者体重的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不分周次的情况下,头脚、腹背、左右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5±0.121cm、0.064±0.122cm、0.038±0.135cm。按不同周次进行划分,头脚、腹背、左右各个方向在6个不同周次的摆位误差无明显差别(P均>0.05)。Bivariate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头脚、腹背、左右三个方向上的偏移幅度与体重变化均无关(r=0.147,P=0.152;r=0.102,P=0.321;r=0.114,P=0.267)。[结论 ]采用个体化加长真空垫+热塑网状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整个疗程中的摆位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患者体重的变化对摆位误差无明显影响。
- 林刘文高丽娟黄群峰徐俊杰刘少鹏黄峻林承光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摆位误差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 直肠癌放疗中膀胱容积测量仪保持膀胱充盈度可行性探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利用膀胱容积测量仪使直肠癌患者放疗实施过程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可行性。方法用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患者尿量并记录,然后排空尿液,利用量杯测量尿液量,验证其可靠性。42例患者计划CT的膀胱容积作为标准尿量,每天在放疗前使用膀胱容积测量仪监测膀胱容积,测量患者主诉“尿急”时的膀胱容积(主诉尿量)、通过干预到达标准尿量(控制尿量),观察尿量变化。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使用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膀胱尿量与放疗计划进行比较,两者测量值基本保持一致( P=0.84)。实测尿量与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尿量明显相关性( P=0.00)。患者的憋尿能力逐渐性下降,控制尿量从第1、2、3、4、5周分别下降5%、6%、6%、4%、11%,主诉尿量分别下降21%、20%、20%、21%、26%( P=0.00)。结论患者膀胱尿量在治疗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膀胱容积测量仪干预下膀胱容量接近计划时水平,从而能保持膀胱稳定的充盈度。
- 黄群锋刘金迪刘慧许森奎林刘文王涛林承光
- 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热塑面罩固定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的摆位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疔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9例,仰卧体位,个体化泡沫头枕,热塑面膜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而罩上定出左、中、右3个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直径约为0.3 mm的铅珠作为显像标记,然后行CT扫描。将CT图像通过网络传到Peacock的逆向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一至六周,每周在CT模拟机进行重复扫描,共85次,扫描及固定和摆位方法都与进行计划CT时相同。将每周验证体位重复性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通过读图软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19例患者的85次重复CT与计划CT比较,得出使用本面罩系统时,等中心点的平均位置坐标为(-0.84,+0.65,+0.01)mm;不同解剖骨性标记点在x、y、z 3个轴向的绝对位移值分别为(0.89±0.69),(0.82±0.79),(0.95±1.24)mm;等中心点三维矢量位移的平均值为1.87mm;等中心点三维矢量位移的95%可信区间(CI)最大值7.24mm,最小值2.03mm,平均值3.82mm;第一周到第三周等中心点二维矢量位移95%CI的平均值是4.17mm,第四周到第六周的平均值是5.12mm。结论使用连续CT多次重复扫描的方法来研究鼻咽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可行的。
- 林承光李国文林刘文李文杰黄峻苏建新邓小武崔念基
- 关键词:体位固定放射疗法摆位不确定度鼻咽癌
- 模拟透视下寻找胸部肿瘤中心的方法分析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模拟机透视下寻找胸部肿瘤中心的技术方法。方法 选择 10 6例胸部肿瘤 ,在模拟机透视下 ,分别用常规方法以气管分叉、主动脉弓为参考点 (对照组 )和以椎体前缘为参考点 (实验组 )来寻找胸部肿瘤中心 ,利用CTsim与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 ,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 以椎体前缘为参考点寻找胸部肿瘤中心的准确度达 95 % ;以气管分叉、主动脉弓为参考点寻找肿瘤中心的准确度为 75 % ,实验组的技术方法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技术方法的准确度。结论 以椎体前缘为参考点在模拟透视下寻找胸部肿瘤中心的技术方法简单、直观、精确 。
- 貌友兄李扬成林承光张华满林刘文
- 关键词:胸部肿瘤模拟机肿瘤中心椎体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