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邵勃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装甲兵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主题

  • 6篇装甲
  • 5篇装甲车
  • 4篇坦克
  • 4篇装甲车辆
  • 3篇有害气体
  • 3篇生理
  • 3篇限值
  • 3篇乘员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变化
  • 2篇噪声
  • 2篇生理负荷
  • 2篇火炮
  • 2篇火炮射击
  • 2篇舱室
  • 1篇噪声环境
  • 1篇摄氧量
  • 1篇射击
  • 1篇坦克乘员
  • 1篇通风

机构

  • 9篇装甲兵工程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25...

作者

  • 9篇郝向阳
  • 9篇杨邵勃
  • 7篇张伟
  • 4篇谢江深
  • 2篇刘建聚
  • 2篇马强
  • 2篇潘高田
  • 1篇王惠先
  • 1篇赵晓宇
  • 1篇刘洪涛
  • 1篇张绍军
  • 1篇白香成
  • 1篇谭秀英
  • 1篇郭红霞
  • 1篇房树志
  • 1篇郭强
  • 1篇张爱忠

传媒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第七届人-机...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装甲车辆乘载员通风需要量限值》标准的制定
一、引言《装甲车辆乘载员通风需要量限值》标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标准化办公室于2003年批准立项,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负责主编。二、目的、意义与适用范围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郝向阳杨邵勃张伟
文献传递
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噪声与有害气体对乘员生理负荷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某型坦克火炮静止射击和行进射击时舱室噪声与有害气体对乘员生理负荷的影响。方法测定坦克火炮静止射击和行进射击时舱室噪声、无机有害气体、总悬浮颗粒物(TSP)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同步动态监测乘员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听力及左右手握力等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坦克行进时的连续噪声为107~112 dB(A),主要为低频,能量主要集中在300 Hz左右。射击时的脉冲噪声为167~172 dB(P),B-持续时间多为300-400 ms,作业后3 h乘员有轻度听力域移。坦克火炮静止射击和行进射击时舱室内主要有害气体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TSP和总烃为主,其浓度随发射炮弹数目的增加而升高。伴随坦克静止和行进火炮发射,乘员心率、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论坦克火炮静止射击和行进射击时舱室噪声与有害气体对乘员的作业能力与身体健康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郝向阳杨邵勃白香成张伟谢江深王惠先刘建聚
关键词:坦克有害气体
《装甲车辆乘载员通风需要量限值》标准的制定
本文首先介绍了<装甲车辆乘载员通风需要量限值>标准的制定目的、意义与适用范围,接着论述了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标准的主要技术途径及各技术参数的说明,最后阐述了该标准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国标、军标、行标的关系。
郝向阳杨邵勃张伟
关键词:装甲车辆通风系统空气质量
文献传递
坦克舱室环境对乘员生理负荷影响的调查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噪声与有害气体对乘员生理负荷的影响。方法:测定坦克行进时舱室连续噪声和火炮射击时脉冲噪声,同步监测乘员听力变化;测定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有害气体浓度,同步动态监测乘员生理负荷变化。结果:坦克行进时舱室的连续噪声为107~112dB(A),能量主要集中于300Hz左右;坦克火炮射击时的脉冲噪声为167~172dB(P),B持续时间多为300~400ms,作业3h后乘员有轻度听力域移。舱室有害气体浓度随发射炮弹数目的增加而升高。伴随坦克火炮射击,乘员生理负荷指标产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噪声与有害气体对乘员作业能力和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
郝向阳杨邵勃郭红霞谭秀英刘建聚张绍军谢江深
关键词:坦克射击噪声有害气体生理负荷
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有害气体动态分析及评价被引量:4
2007年
分析及评价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变化。以某型坦克为试验样车,测定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有害气体如:无机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测定出舱室主要有害气体以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氨(NH3)、TSP和总烃为主,有害气体浓度随发射炮弹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又以CO浓度最大。为加速坦克作业环境限值的国家军用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
郭强郝向阳杨邵勃
关键词:坦克火炮射击舱室有害气体
装甲车辆驾驶员在热环境下持续作业时机体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趋势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索装甲车辆驾驶员在热环境下持续作业时心理、生理的变化趋势。方法  10名标准对象按交叉设计法分为对照组和驾驶员组。驾驶员组按装甲车辆实际作业需要实施连续作业 ,作业环境温度 32℃~ 38℃ ,相对湿度 5 0 %~ 80 %。作业过程中同步动态测定驾驶员的心率、体温、收缩压、脉压差 4项主要生理参数变化 ,从计算机化的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抽取情绪状况问卷、系列加减和数字检索对驾驶员作业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测定。结果 作业开始后 ,驾驶员 4项生理参数曲线迅速同步升高 ,(36± 3)min时形成第一次高峰 ,随后平稳下降 ;(14 4± 8)min时 ,心率、体温、收缩压又明显上升 ,形成第二次高峰。作业后行为心理测量结果提示 ,驾驶员疲劳程度迅速增加 ,握力大幅度下降 ,兴奋性明显下降 ,迷茫、抑郁等负性情绪上升 ,视感知 -操作错误数升高 ,正确数下降 ,智力下降 ,运动速度、灵敏性下降。结论 装甲车辆驾驶员在热环境下持续作业时相关生理参数呈现双峰反应 ,第一峰出现在 (36± 3)min ,为机体动员期 ,随后进入生理平稳期 ,第二峰出现在 (14 4± 8)min ,为生理耐限期。
郝向阳刘洪涛杨邵勃房树志马强赵晓宇张伟潘高田
关键词:装甲车辆驾驶员热环境心理变化
乘员在高温、噪声环境下持续作业时的生理及心理变化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对某型坦克乘员在高温、噪声和近似实战条件下持续作业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研究,初步探索了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和有关的生理和心理参数值,这对今后制定我军卫生学评价监督标准,以及制定科学可行的作训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郝向阳张伟杨邵勃潘高田谢江深
关键词:高温噪声生理心理装甲车
装甲车辆乘载员通风需要量限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保证装甲车辆舱室空气质量符合卫生学要求,为乘载员提供安全的微小气候环境。方法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标准编制。结果制定出《装甲车辆乘载员通风需要量限值》,标准规定:(1)装甲车辆行驶时,乘员所需最低人均新风量34 m3.h-1,空气交换率≥27 h-1;载员所需最低人均新风量为25 m3.h-1,空气交换率≥36 h-1。舱室温度<32℃行驶时,乘载员头部风速应≥0.15 m.s-1,而热气候(≥32℃)下操作时乘载员头部风速应≥0.5m.s-1。(2)火炮射击时,以≥100 m3.h-1作为乘员人均新风量,空气交换率为≥80 h-1,头部风速为≥0.5 m.s-1。(3)核生化(NBC)状态下,乘员的新风量应≥25 m3.h-1,空气交换率为20 h-1;与之相对应,载员所需人均新风量应≥18 m3.h-1,空气交换率为≥26 h-1;乘载员头部风速为≥0.1 m.s-1。结论该标准适用于装甲车辆的论证、设计、试验、验收和使用的卫生评价。
杨邵勃郝向阳张伟张爱忠
关键词:装甲车辆
某装甲部队坦克乘员VO_(2max)及背肌力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坦克乘员体能状况,为加强科学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某部102名男性坦克乘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车长组26名,驾驶员组27名,一炮手组26名,二炮手组23名。按GJB 1337—92亚极量踏阶运动间接法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背力计测定方法测定背肌力。结果该部坦克乘员VO2max值为(45.60±4.96)mL.kg-1.min-1,为军标评价等级的中等;各组间VO2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车长组VO2max明显低于军标外(P<0.05),其余组与军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乘员VO2max评价为优良者占14.7%,中等者占45.1%,较差及差者占40.2%。乘员背肌力为(117.73±19.57)kg,为军标评价等级的中等;乘员背肌力评价为优良者占38.2%,中等者占50.0%,较差及差者占11.8%。结论该部坦克乘员VO2max和肌力总体评价均在中等水平,应改善训练方法以提高训练效果。
谢江深马强郝向阳张伟杨邵勃
关键词:坦克乘员最大摄氧量肌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