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西彬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汉语
  • 3篇句法
  • 2篇文化
  • 2篇现代汉语
  • 2篇格式义
  • 2篇格位
  • 2篇高校
  • 2篇高校班级
  • 2篇高校班级文化
  • 2篇班级
  • 2篇班级文化
  • 2篇V
  • 1篇倒装
  • 1篇倒装句
  • 1篇动词
  • 1篇对句
  • 1篇隐现
  • 1篇语序
  • 1篇语言
  • 1篇语言领域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作者

  • 11篇杨西彬
  • 2篇徐玉莲
  • 1篇徐丽华
  • 1篇徐杰

传媒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中国德育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语言科学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理论与汉语研究
2020年
“格”理论主要指形态格、语义格和句法格的相关理论。基于形态格,学者们讨论了汉语与作格语言的关系;基于语义格,学者们深入讨论了汉语的语义格类型、格语法在汉语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以及它对同构多义句型的解释。句法格分为两个阶段:Chomsky(1981)提出的“格位过滤器”和徐杰(2003)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扩充的格位过滤器”。前者对被动句做出了精彩的解释,后者把格位释放者分为可选型和必选型两种,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被动句的解释,还可以解释“介词悬空”现象;基于该理论所提出的“格位释放序列原则”更可以对汉语中连动句、兼语句做出合理的分析。这些成果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杨西彬樊留洋
关键词:语义格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汉语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格位理论是模组化了的生成语法理论体系中多个模块之一,其理论概括最为成熟、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自从生成语法理论引入汉语研究以来,学者们运用该理论模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该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原因...
杨西彬
关键词:现代汉语句法现象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被引量:7
2011年
推进高校班级文化创新是一项基础性、急迫性的工程。然而,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却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要建设一流的高校班级文化,就要实现高校班级文化的重新建构与强力突围。本文分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并尝试提出应对之策。
徐玉莲谢爱林杨西彬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
句管控视角下现代汉语“在+V”与“V+着”的比较研究
“在+V”和“V+着”两种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很普遍,两者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在使用上存在着一些纠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一个难题。以前研究者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了“在”和“V”上,这两种格式本身倒很少有人关注到,目前也...
杨西彬
关键词:格式义
文献传递
班级学生突发事件及其有效防范--论高校班级文化的和谐建设被引量:3
2011年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数量持续增加。预防和减少班级突发事件发生,必须构建和谐凝聚灵动的高校班级文化。要建设一流的高校班级文化,就要提升对高校班级文化的认识,全力提高高校班级文化的品位,建立制度,知行合一,不断创新与发展,推动高校班级整个文化场的升级,实现高校班级文化的重新建构与强力突围。
徐玉莲谢爱林杨西彬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突发事件网络文化文化场文化品位
坦桑尼亚语言政策施政影响研究
2020年
坦桑尼亚不同时期的语言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比非洲其他国家这些成就更为明显。这些语言政策对国家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领域斯瓦希里语的国语政策维护了民族团结,对新独立的国家建构起到了重大作用;在社会领域不仅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扫盲成绩,还有助于消除部族主义;在教育领域,带来了旷长日久的关于教学语言选择的问题,相关研究也为下一阶段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方位的参考;在语言领域,由于斯瓦希里语的推广,很多部落语言式微。相关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杨西彬徐丽华
关键词: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教育领域语言领域
“一+量词+NP”结构中量词和“一”的隐现机制被引量:3
2006年
"一+量词+NP"结构中,数"词一"或"量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隐现,从而造成这种结构的两个变式":一+NP"式和"量词+NP"式。量词、NP及句法位置是这两种变式形成的主要制约机制;此外,结构前动词的音节和附着成分、结构与动词的亲密程度以及话语的语义重点,"对量词+NP"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深层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的理据等是制约产生这两种变式的主要原因,两种变式在语用上也有差异。
杨西彬
关键词:量词隐现
现代汉语“连动句”的重新审视——从《马氏文通》的相关研究说起被引量:3
2016年
连动句长期以来都被作为现代汉语的"特殊句法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马建忠(1898)讨论了汉语中的"动字相承"现象,该研究有意区分"动字相承"和"动字相连",这为重新审视该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连动句研究需要区分"动词相连"和"动作相承",而后者才是"连动"的核心特征。这一区分和认识不仅有助于重新梳理现代汉语中相关的现象,还有助于解决学界对于连动句研究中的诸多争议,为更好地解释该现象奠定基础。
杨西彬
关键词:连动句《马氏文通》
“叔叔”和“叔”——从“永成叔叔”的歧义说起
2006年
一般认为“叔叔”和“叔”只是有语体上的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上都有着不小的区别的。本文从“永成叔叔”的歧义说起,考察分析了“叔叔”和“叔”的不同,认为“叔叔”不仅是亲属称谓,还经常作社会称谓,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首先是称谓词,同时是个成词语素,也可以用作社会称谓,同时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叔”在社会化程度上相对于“叔”更彻底。
杨西彬
关键词:亲属称谓社会化泛化
“在+V”与“V+着”的格式义及其对句法语用的制约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在+V"和"V+着"作为整体格式进行比较研究,概括出其格式义,并分析它们对句法、语用的制约机制。我们认为,"在+V"和"V+着"的格式义分别是"事件在进行中"和"状态在持续";后者是在前者整体事件上截取的匀质片段;格式义的不同使得两者在句法上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性,也是它们在语用上存在诸多对立的根本原因;由此指出副词"在"和助词"着"关涉的分别是"事件"和"动作";"格式本位"研究对本体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杨西彬
关键词:格式义句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