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琴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大豆
  • 7篇短果枝
  • 7篇性状
  • 7篇株型
  • 7篇花序
  • 7篇果枝
  • 7篇长花序
  • 6篇株型性状
  • 3篇株型品种
  • 2篇沈农6号
  • 2篇生育
  • 2篇施肥
  • 2篇施肥水平
  • 2篇肥水
  • 2篇不同施肥
  • 2篇不同施肥水平
  • 1篇选育
  • 1篇选育目标
  • 1篇育种
  • 1篇生育规律

机构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杨艳琴
  • 8篇谢甫绨
  • 8篇张惠君
  • 7篇王海英
  • 6篇温学发
  • 6篇陈贵
  • 3篇李刚

传媒

  • 7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Ⅳ .不同种植密度下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剪叶处理对长花序短果枝新株型大豆的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总的趋势是,剪叶处理多数情况下会因为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单株结荚数下降、粒重降低,而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降低幅度越大。剪短果枝叶片会造成短果枝上着荚数下降,但能适当增加长花序上的着荚数;相反,剪长花序叶片会造成长花序上的着荚数下降,但能适当增加短果枝上的着荚数。长花序上着生的叶片和短果枝上着生的叶片,其功能有一定的互补性。剪去长花序叶会造成单株荚数、粒重的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长花序上的结荚数和粒重下降更多,因此,在大豆育种实践中利用长花序性状时,为了保证产量的稳定性,必须配合短果枝等其他具有互补效应的性状的选择。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李刚温学发杨艳琴陈贵
关键词:大豆长花序短果枝剪叶处理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温学发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谢甫绨
关键词:大豆综合生产力结荚习性
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沈农91-44'的生育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通过两年试验,采用'沈农91-44'、'沈农94-10'、'辽21051'和'辽豆11号'大豆品种(系),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的生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沈农91-44'在密度为10000株/...
杨艳琴
关键词:大豆长花序短果枝生育特性
文献传递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II.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生理生态参数被引量:5
2004年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测定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的生理生态参数,结果表明,其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出苗后77d左右。在60cm和30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均会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不一样。在3种种植密度下,60cm行距种植的大豆群体,鼓粒期叶片衰减速率均比30cm行距的小。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叶片生产效率有明显的差异,每生产1kg籽粒需叶面积13.32~27.08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叶片衰老加快,生产效率降低。60cm种植方式下,无论是何种种植密度形成的群体,群体内的温度均较高。30cm行距条件下,群体叶面积较大,荫蔽较好,因此无论何种种植密度形成的群体,其湿度变化幅度较小。在10:00~14:00,60cm行距种植条件下,各种密度形成的群体其湿度均较大。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温学发陈贵
关键词:大豆长花序短果枝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Ⅲ .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产量性状被引量:5
2004年
60cm行距种植时,单株的短果枝数、短果枝总荚数和短果枝总粒重均较多,而且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的短果枝数、短果枝总荚数和短果枝总粒重均呈递减趋势。短果枝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株高40~60cm处。不同种植方式对短果枝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与60cm行距的情况相比,30cm行距下短果枝的分布有上移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对短果枝的分布也有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下部短果枝分布比例逐渐减小,植株上部分布比例逐渐增大。与短果枝性状不同的是,由于长花序着生在植株顶端,因此长花序受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短果枝籽粒所占的比例为13.7%~26.2%。60cm垄距有利于短果枝的着生,短果枝籽粒所占的比例较大,尤其以15.0万株/hm2密度下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26.2%。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籽粒所占的比例变幅较小,为5.2%~10.1%。在60cm行距种植密度不高于15万株/hm2的情况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沈农6号的产量潜力发挥较好。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温学发陈贵
关键词:大豆长花序短果枝产量性状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Ⅴ.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大豆沈农6号的光合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但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施肥量适中或较低时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而施肥量高时叶面积指数在达到峰值后便急速下降。同一品种鼓粒中期长花序叶、短果枝叶及其它叶片间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并且它们受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也比较小。长花序叶的光合速率大于短果枝叶以及短果枝的同节位主茎叶,多数处理组合的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其同节位主茎叶。气孔导度高,细胞间隙CO2 浓度低,光合速率就较大。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r =0 .6 9 )达到显著水平,而长花序叶(r =0 .4 0 )和短果枝同节位主茎叶(r=0 .11)
李刚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陈贵
关键词:大豆长花序短果枝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 Ⅵ.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大豆沈农6号的产量形成被引量:1
2005年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产量形成,结果表明,沈农6号的生物产量在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这说明生物产量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都较大。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生物产量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不同,最大积累速率也不同。在同一施肥水平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生物产量最大积累速率有降低的趋势。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下,以种植密度为15 .0万株/hm2 的植株籽粒所占的比例最大(37% )。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和15 .0万株/hm2 的群体籽粒分布均集中植株中下部,而种植密度为2 2 .5万株/hm2 的籽粒主要分布于植株中上部。短果枝出现的最早层次都是在2 0~30cm。在植株上,短果枝的分布位置有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施肥水平与密度互作间的产量差异显著。这说明:对沈农6号而言,种植密度对产量形成更为重要。
李刚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陈贵谢甫绨
关键词:大豆长花序短果枝
大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性状的利用研究——Ⅰ.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的生育规律被引量:7
2004年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 cm和30 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40~50 d;株高增长最大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70~77 d;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较低时,降幅较大,种植密度较高时,降幅较小.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荚重、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单株荚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91~98 d;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谢甫绨王海英张惠君温学发杨艳琴陈贵
关键词:大豆长花序短果枝生育规律
近期美国大豆育种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温学发张惠君杨艳琴谢甫绨
关键词:大豆育种种质资源选育目标品种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