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浩

作品数:28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乌鲁木齐
  • 9篇降水
  • 9篇TSP
  • 6篇污染
  • 6篇暴雨
  • 4篇悬浮颗粒物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总悬浮颗粒
  • 4篇总悬浮颗粒物
  • 4篇颗粒物
  • 4篇大暴雨
  • 3篇汛期
  • 3篇水汽
  • 3篇水汽输送
  • 3篇特大暴雨
  • 3篇位涡
  • 3篇冷空气
  • 3篇旱涝
  • 3篇大气污染
  • 2篇低频振荡

机构

  • 27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新疆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甘孜州气象局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国网河南省电...

作者

  • 28篇杨浩
  • 9篇何清
  • 8篇王晓芳
  • 6篇钟玉婷
  • 6篇崔春光
  • 5篇汪小康
  • 4篇刘新春
  • 3篇李超
  • 3篇许冠宇
  • 3篇祁海霞
  • 3篇白永清
  • 3篇刘琳
  • 2篇王斌
  • 2篇杨浩
  • 2篇张文刚
  • 1篇傅慎明
  • 1篇刘涛
  • 1篇林春泽
  • 1篇郭生练
  • 1篇李红莉

传媒

  • 6篇气象
  • 5篇暴雨灾害
  • 3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八届海峡两...
  • 1篇第28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 7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移云团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青藏高原对流云团东移常造成长江流域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当前这类暴雨是业务预报上难点之一。开展高原云团东移特征及其演变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高原东移云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包括高原东移云团引发长江流域暴雨的观测事实、东移云团的活动特征及其环流条件,凝练了高原云团东移的物理模型,最后针对地形影响对流降水发展的经典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王晓芳李超杨浩王婧羽傅慎明王敏易兰
关键词:物理模型地形
华南前汛期典型旱涝年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与冷空气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0年华南85站逐日降水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选取2004、2010年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典型旱、涝年,分别统计旱涝年降水及冷空气低频特征,讨论低频冷空气与低频降水的关系,并揭示低频冷空气信号源地。结果表明:(1)涝年降水存在10~20 d和30~60 d显著低频周期,旱年还存在20~30 d低频周期。无论旱涝年,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10~20 d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2)涝年华南前汛期10~20 d低频冷空气直接源地位于华北至渤海一带,南传特征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西西伯利亚地区,高层高位涡空气沿315 K等熵面向低层输送,干侵入为西北路径。旱年对流层低层冷空气传播特征不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东北地区,由于高低层位涡传输通道断裂,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降水减少,干侵入为东北路径。
许冠宇杨浩王晓芳李丽平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低频振荡位涡
“21·7”河南特大暴雨水汽和急流特征诊断分析被引量:26
2022年
2021年7月中下旬在河南省发生了一场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落区集中,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自动站雨量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探讨了多尺度系统、急流和地形对水汽的输送和辐合及降水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暴雨发生在远距离台风影响的有利环流背景之下,大量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从边界层和对流层低层进入河南东侧,来自南海的水汽从南侧对流层中低层进入降水区,在低涡、切变线和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下,引发强降水。低空急流与边界层急流的耦合形成低层水汽辐合上升中心,地形起到了动力阻挡抬升和热力抬升作用,并与急流综合作用,使强降水呈带状出现在山前,且20日位于豫中,21日在豫北。
汪小康崔春光王婧羽杨浩周文
关键词:地形作用
“21·7”河南特大暴雨降水特征及极端性分析被引量:20
2022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突发性强、暴雨落区集中等特点。6天累计降水量平均达到219.05 mm·站^(-1),有155个站超过600 mm。全省5.43万km^(2)累计过程降水量大于250 mm,超过“75·8”过程(1975年8月)的3.45万km^(2)。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18日15时至19日04时、19日09时至21日08时、21日09时至22日14时),最大降水时段发生在19—21日,落区集中在太行山东南侧、伏牛山东北侧的豫中北地区。有1514个站出现至少1个时次的短时强降水(≥20 mm·h^(-1)),大值中心分别位于郑州、新乡和鹤壁等地,部分区域短时强降水贡献率超过70%。强降水中心在20日中午至21日夜间由河南中部向河南北部移动,强度由强变弱再加强。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极端性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郑州国家站7月20日17时1 h降水量达201.9 mm,超过“75·8”过程的小时降水强度,并打破全国国家站历史纪录。3 h和6 h最大降水量均发生在郑州尖岗水库附近。郑州站7月总降水量高达902.0 mm,约是近70年历史平均值的6倍。
杨浩杨浩汪小康汪小康王婧羽王晓芳王晓芳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秦巴山脉“4·23”区域性暴雨的若干异常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利用逐小时降水、雷达、FY-4A卫星等观测资料及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1年4月23日秦巴山脉大范围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水汽和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范围大,多站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且大巴山区出现了山地突发性暴雨事件。500 hPa秦巴山脉异常的“东高西低”环流形势维持使得青藏高原至陕西间的气压梯度力增大,中层西风气流增强。中低层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叠加作用是造成该次暴雨的背景动力条件,西南低涡前方的东南气流一方面与北侧偏东风形成的切变线为暴雨发生提供了环境场的辐合上升运动,另一方面将西南气流和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输送到秦巴山脉汇聚。同期近海台风和东北冷涡活动相关联的环流导致东北路径的水汽输送异常强(贡献达到30%),成为本次暴雨过程水汽来源的独特之处。与历史同期比,偏南通道和东北通道的水汽路径上比湿都是异常的正距平,说明暴雨期水汽来源丰沛。暴雨过程主要由西南低涡前方的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造成,大巴山区迎风坡对气流的地形抬升与环境场偏南气流的辐合上升叠加,对流活动强,降水强度大且突发性强;而秦岭山区近地面是偏东风在山前辐合抬升,中层为西南引导气流的环境场上升运动,比大巴山区降水期的上升运动弱,主要以层云降水为主,但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异常环流条件下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异常水汽输送结合地形影响是秦巴山脉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王晓芳李山山汪小康李超杨浩崔春光祁海霞
乌鲁木齐市TSP 离子化学组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9 年乌鲁木齐4 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观测站点资料,采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TSP中水溶性离子成分,结果表明(1)2009 年乌鲁木齐市区3 站总离子浓度为151.28μg/m3,白杨沟为40.83μg/m3....
何清杨浩刘新春钟玉婷
关键词:TSP影响因素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市不同天气条件下TSP水溶性离子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2009年乌鲁木齐4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观测站点样品,采用离子色谱仪测定了不同天气条件下TSP中水溶性离子成分,分析了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对乌鲁木齐市TSP中的NH4+、Ca2+、N03-和S04(2-)浓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降水对离子有清除作用,使其在TSP中浓度减小。大风及沙尘天气使TSP中ca2+浓度大幅增加,其它离子增加幅度很小。连续污染日,各离子在大气中累积至较高浓度,是同期晴天条件下的2~7倍。气象因素对采暖期TSP离子浓度变化影响较大。非采暖期乌鲁木齐市TSP离子浓度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壤尘和建筑尘的影响。
刘新春钟玉婷何清杨浩
关键词:TSP乌鲁木齐
2021年中国降水异常气候特征及4次典型极端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2021年,我国天气形势复杂,气候异常性显著,极端事件频发。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主汛期和华西秋雨的异常性特征,并对河南和湖北4次高影响天气过程展开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 2021年4-10月全国平均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7.8%,其中河南、河北和山西等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2)在外强迫因子“拉尼娜”异常海温的影响下,副热带高压外围水汽和北方冷空气异常活跃,导致华西秋雨降水量打破1961年以来历史记录。(3)河南“21.7”特大暴雨发生在台风、低涡、切变线和辐合线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大量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在低空急流与边界层急流耦合、地形的动力阻挡抬升和热力抬升共同作用下,强降水雨带出现在山前。(4)在有利的多尺度环流背景下,地形与低层风场辐合带的相互作用触发了对流,并使得降水维持在狭长山谷地形区域内,引发随州“8.12”极端强降水。(5)中γ尺度的强对流单体的合并加强导致了武汉两次对流大风事件,中层突然增强的水平风引发了下沉运动,下落后造成地面局地强冷池和地面极值大风。
汪小康杨浩崔春光李超祁海霞杜牧云王婧羽王晓芳
关键词:主汛期华西秋雨特大暴雨
乌鲁木齐市TSP离子化学组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2009年乌鲁木齐4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观测站点资料,采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TSP中水溶性离子成分,结果表明(1)2009年乌鲁木齐市区3站总离子浓度为151.28μg/m3,白杨沟为40.83μg/m3。4站...
何清杨浩刘新春钟玉婷
关键词:TSP影响因素乌鲁木齐
气候变暖背景下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9年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阶段,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高寒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规律,对合理开发利用高原地区水资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回顾总结了近30 a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其内容涉及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空中水汽密度垂直变化、水汽输送通道特征以及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趋势和未来预估。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旨在加深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的理解和认识,为促进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了目前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如因地形复杂导致的站点稀疏、观测困难、资料短缺等,需要在未来的科学考察中重点加以关注。
杨浩崔春光王晓芳张文刚王斌
关键词:降水变化水汽输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