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树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一个隐微的回答——翻译何以可能之方法论解读
- 2009年
- 基于理解的语言性及其诠释学因素的客观存在,伽达默尔提出了"不可翻译性"之诠释学原则。从佛经翻译到全球境域中的东西互译所显露出的种种翻译死角也局部支持这一结论。伽达默尔本人对《真理与方法》中文翻译的态度变化,不仅状写了可翻译与不可翻译之两难,而且也是本体诠释学对翻译何以可能的一个隐微的方法论之回答。
- 李本书杨泽树
- 关键词:翻译伽达默尔
- 同调与异趣——评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对话被引量:1
- 2008年
- 《真理与方法》的出版,把伽达默尔卷进了20世纪哲学对话的风暴中心。哈贝马斯无疑是这场风暴最有力的推波助澜者。肇始于其"论社会科学的逻辑"一文的两人的争论,围绕着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所提出的"诠释学普遍性"以及"权威与理性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作了同调与异趣并存的深度对话。
- 杨泽树
- 关键词:伽达默尔哈贝马斯
- 闲先圣之道
- “闲先圣之道”是孟子的主要志业所在,也是儒学诠释的一贯模型。孟子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东亚文明之影响至深且巨,揭橥其丰富的诠释蕴含之于文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西诠释学对话乃至中西文明对话,不仅必要,而且必须。“闲先圣之...
- 杨泽树
- 文献传递
- “效果历史”——理解之维的哥白尼革命被引量:1
- 2007年
- "效果历史"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他的诠释学和客观主义诠释学间的分水岭所在。伽达默尔正视了理解作为"效果历史"之实相。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以及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经典所作的不同诠释,佐证了伽达默尔关于理解是"效果历史"事件似的自我理解的历史性判断。伽达默尔关于理解是"效果历史"事件的深刻洞见,开启了一场诠释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 杨泽树
- 关键词:效果历史自我理解哥白尼革命伽达默尔
- 孟子夷夏辨的价值意味被引量:2
- 2012年
- 孟子的"用夏变夷"常为"严夷夏之防"者所引证。无论从上下文结构与语境,还是从具体个案与整个文本出发,都可以看出"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之论断中的夷与夏是文明意味的概念。把孟子的夷夏辨视为民族认同的经典理据,实在是一桩孟学诠释史上的冤狱。
- 杨泽树
- 孟子政治思想研究
- 产生于思想文化异常繁荣、社会急剧转型的社会背景中的孟子政治思想,沿着'内圣而外王'的政治轨道,'十字打开'了儒家政治思想.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系统展开集中表现在仁政体系的构建上.'仁政'集中体现了'混道德与政治为一谈'的...
- 杨泽树
- 关键词:政治思想儒家政治
- 文献传递
- 陈寅恪“格义”研究发凡被引量:2
- 2013年
- 《支愍度学说考》首次系统地厘清了中印文化接触史上的"格义"法病。在中国文化遭遇新一轮的西风东渐之际,敏感到"格义"现象的复生,并重提思想史上清算"格义"的旧账,绝非无历史感者所能然。而其所绘制的"格义——合本——新译——新义"的路线图,实为跨语际文化融合之常道。
- 杨泽树侯敏
- 关键词:格义
- “居移气”——人文化成及其界限
- 2017年
- 盘点从“居移气”到“孟母三迁”再到“择邻处”的儒学命题,既是对孟子实践智慧的扫描,也是对孟学日用入路的照察。以往对“性善论”的讨论,多聚焦于孟子的形上世界。关注“居移气”一路的形下命题,德性主体之为主体,方有落实。而此对于孟学之研究,则或有纠偏之用。
- 杨泽树
- 关键词:人文化成
- 闲先圣之道——孟子诠释蕴含研究
- “闲先圣之道”是孟子的主要志业所在,也是儒学诠释的一贯模型。孟子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东亚文明之影响至深且巨,揭橥其丰富的诠释蕴含之于文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西诠释学对话乃至中西文明对话,不仅必要,而且必须。“闲先圣之...
- 杨泽树
- 关键词: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哲学思想
- 文献传递
- 《阿Q正传》“小尼姑”一角的文化承载
- 2018年
- 《阿Q正传》中出场的女性以“小尼姑”一角为主。除了配合阿Q角色的完成,显然还有其独立的文化意味。没有小尼姑的出场,阿Q虚妄自大与恃强凌弱的乡原个性、男权中心乃至礼教中心的虚妄心态就无以终极上演。就小尼姑与阿Q的关系而言,作者至少暗示了对礼教中心、禁欲主义与男权至上的嘲讽。既不忘国民性的改造与文化的再造,又揭示普遍人性,此即鲁迅创作的一贯之道。
- 杨泽树刘华梅
- 关键词:《阿Q正传》文化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