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英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盖膜对地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1989年
- 地麦盖膜栽培,其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绝对含水量都显著增加,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利用率,而使植株的根量和根的体积增加,根系的生理活性增强。同时减轻了干旱对地麦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缺水、少肥问题,显著地提高了产量。
- 杨成英
- 关键词:小麦生长发育保护地盖膜
- 冷浸田三种水分管理水稻的群体生长
- 1994年
- 采用作物生长分析法对冷浸田水稻在淹水、湿润、常规栽培三种水分管理情况下的群体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以湿润栽培最好,稻株根系发达,能以根促叶和保持叶片较强的光合能力及较长的光合时间,产量最高,比常规栽培高1.4%~9.2%,比淹水栽培高15%~28.69%。
- 段红平杨成英
- 关键词:水稻冷浸田水分管理
- BR-120对地麦配套技术增产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1997年
- 粮食专用型BR-1208000倍水溶液分蘖期和灌浆期喷施,明显促进试验中各组配套技术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粒数.在每hm2施用细厩肥15000kg作盖种肥+硫酸钾60kg/hm2作种肥或生物钾肥75kg/hm2拌种的条件下。
- 周天雄杨成英唐福玉姚宝云
- 关键词:BR-120增产小麦
- 地麦节间和穗部性状育种选择的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地麦品种“杂14”节间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其结果表明:(1)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和生长剂的施用,产量极显著地增加(2)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杆径和茎秆第1,2,5,6节的节间长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可作为地麦育种选择的指标(3)不同栽培条件下,节间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不相同因此,育种选择时,宜在能保证充分显现其育种材料特性的栽培条件下进行。
- 唐福玉杨成英
- 关键词:穗部性状选择育种小麦
- 几项技术对旱地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初报被引量:3
- 1995年
- 几项技术对旱地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初报PreliminaryStudiesontheEffectofIncreasingYieldbyaFewTechniqueforWheatofDryFarm杨成英,唐福玉,段红平(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技术学院,昆明...
- 杨成英唐福玉段红平
- 关键词:小麦旱地播种施肥
- 湿润栽培对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 1991年
- 水稻冷浸田湿润栽培,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温2℃左右,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白根数、绿叶数和干物质量增加。尤其使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的温度适宜,大大提高了水稻实粒数及有效穗数,使产量显著增加。
- 杨成英
- 关键词:水稻冷浸田湿润栽培生长发育
- 云南旱地小麦高产栽培中有机肥和钾肥的作用被引量:3
- 2002年
- 探讨了有机肥和钾肥在云南旱地小麦高产配套技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三种种肥情况下 ,有机肥与其它配套技术结合对旱地小麦有明显的增苗、增穗作用 ,并使粒重有所增加 ,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水平。并且有机肥 30t/hm2与 15t/hm2 的小麦产量差异一般不显著 ,但多效唑 (MET)拌种以有机肥 30t/hm2 效果最好 (达极显著水平 )。
- 段红平杨成英
- 关键词:旱地小麦有机肥钾肥高产栽培
- 云南山区冷浸田水稻盖膜湿润栽培的研究
- 1989年
- 山区冷浸田水稻盖膜湿润栽培,增加了株行间的光照及温度,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土壤中空气含量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植株的根系发育和分蘖发生成长。特别使抽穗扬花期的温度增加,大大提高了水稻结实率。本试验注重选用良种,使产量增加极显著,充分显示了山区冷浸田水稻盖膜湿润栽培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 杨成英张运芳杨济民
- 关键词:水稻冷浸田栽培
- 水稻插植方式的新探讨被引量:1
- 1996年
- 三种不同的水稻插植方式比较,以纵横宽窄行条裁产量最高,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现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其原因是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增加了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协调了群体与个体间的矛盾,使群体中的产量边际效应在宽窄行条裁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是高产水稻比较理想的插植方式。
- 段红平洪汝科杨成英秦德林
- 关键词:水稻插植方式
- 云南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增产机理的研究
- 1997年
-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无水灌溉小麦采用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叶片水势和呼吸速率,增加小麦叶片下表皮外壁厚度,单位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和叶肉细胞层数,增大叶肉细胞,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利于维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和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麦株的抗旱性。
- 严美春杨成英
- 关键词:小麦地麦抗旱性配套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