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性粒/淋巴比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预测脊柱术后感染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 NLR)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albumin, ALB), CRP/ALB]比值对脊柱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45例脊柱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127例和感染组18例。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评估NLR、CRP/ALB比值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身体指数(BMI)、手术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感染组在年龄[(67.2±5.8)岁vs (58.3±4.6)岁, P<0.001],手术时间[(189.4±22.7) min vs (167.3±23.1) min, P<0.001],输血比率[是/否,(12/6) vs (52/75), P=0.040]、内固定比率[是/否,(10/8) vs (29/98), P=0.003],术后NLR [(7.5±2.0) vs (4.7±1.3), P<0.001]和CRP/ALB [(3.5±0.6) vs (2.4±0.4), P<0.00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3.651, P=0.001)、使用内固定(OR=2.362, P=0.038)、术后CRP/ALB升高(OR=2.324, P=0.002)、术后NLR升高(OR=1.681, P=0.011)、手术时间长(OR=1.584, P=0.043)、术中输血(OR=1.333, P=0.003)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术后NLR、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术后发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 (95%CI 0.785~0.934)、0.956 (95%CI 0.898~1.000)、0.982 (95%CI0.912~1.000)。[结论]脊柱疾病患者术后感染NLR、CRP/ALB比值显著升高,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均有预测价值。
- 魏可为武兴国李响杨忠
- 坐骨神经离断损伤周围SUMO表达规律的研究
- 杨忠张殿英郁凯李爱民李响
-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骨化相关特异性miRNAs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三维黏附培养下获得并分析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DISH )骨化相关特异性miRNAs。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通过手术分别获取4份DISH患者骨化黄韧带组织块与4份创伤患者正常黄韧带组织块,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组织块中成纤维细胞,在人完全脱细胞羊膜 (human acellular amnioticmembrane, HAAM)上培养,收获前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提取细胞总RNA并检测其质量,通过YM-100(Millipore)微离心过滤柱得到片段〈300nt的小RNA,采用μParaflo^TM miRNA微阵列基因表达实验和分析技术分析miRNAs表达谱,对结果中部分差异miRNAs进行qRT—PCR验证;采用PicTar2005、mirandav5、TargetScan5.1软件预测靶基因;使用Gene Ontol—ogy进行靶基因功能注释,基于KEGGPathway数据库分析靶基因所参与的骨化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使用TRANSFAC7.0public转录因子数据库及Patser预测程序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成纤维细胞在HAAM上生长时形态保持良好,呈簇状分布,复层生长并建立起细胞间联系;免疫荧光鉴定发现DISH组细胞骨钙素和Ⅰ、Ⅱ、Ⅲ型胶原呈阳性,正常组细胞Ⅰ和Ⅲ型胶原呈阳性;共获得15种信号比值〉1.5倍差异表达的miRNAs,12种上调、3种下调,qRT-PCR验证结果与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一致;共预测出67个靶基因,影响细胞分化、黏附及矿物质沉积等活动,参与MAPK、Wnt、TGF-β、Focaladhesion等多个骨化相关信号途径,预测出10种差异性miRNAs的转录因子。结论HAAM可实现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三维黏附下生长,部分miRNAs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DISH发病。
- 赵晓涛雪原张殿英董胜利郁凯李建鹏杨忠
- 关键词:微RNAS黄韧带骨化异位性微阵列分析
- 下胸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下胸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下胸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垂足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1~65岁,平均44岁。诊断均经术前CT、MRI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T10-11 4例,3例有髌阵挛和踝阵挛;T11-12 5例,4例有踝阵挛;T12L1 8例,仅表现为Babinski征阳性。采用上关节突整块切除后涵洞法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胫骨前肌肌力、矢状面Cobb角及MRI片上脊髓最狭窄处硬膜囊横截面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2~76个月,平均48,6个月。术后JOA评分(9.53±0.94)分,平均恢复率72.9%。术后胫骨前肌肌力评分均达到4级以上,平均恢复率95.0%。手术前后Cobb角无变化。脊髓最狭窄处硬膜囊横截面积由术前(35.8±7.3)ml^2。增加至术后(132.9±6.5)mm^2。结论下胸椎椎间盘突出可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采用上关节突整块切除后涵洞法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固定治疗,脊髓减压确切,脊柱稳定,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恢复。
- 张超雪原王沛杨忠代钦周慧芳盛旦潘剑锋
- 关键词:胸椎椎间盘移位运动神经元椎管狭窄减压术
- 淫羊藿甙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细胞信号通路Smadl、Smad5和Smad4表达的凋节作用及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机制。方法在体外分别用含淫羊藿甙0、10^-9、10^-8和10^-7mol/L的条件培养液干预MC3T3-E1细胞。给药后第1天、2天和3天,分别应用四甲基噻唑蓝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用速率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madl、Smad5、Smad4及骨钙素、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于细胞生长的第21天观察钙结节数量。结果淫羊藿甙含量为10^-8mol/L时,MC3T3-El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 周慧芳史念珂雪原杨忠张超王硕
- 关键词:成骨细胞淫羊藿甙SMAD蛋白质类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 郁凯杨忠李爱民李响朱本清张殿英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 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脊膜骨化的手术策略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介绍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脊膜骨化的手术策略并讨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黄韧带骨化致胸椎管狭窄患者98例,其中18例经手术证实合并硬脊膜骨化。男11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58岁。病程5~4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均由于症状加重选择后路减压术,通过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和硬脊膜。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Cobb角测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初始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8例均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保守治疗8~10 d后脑脊液漏停止。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症状加重、蛛网膜下腔感染、伤口感染、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60个月,平均49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脊髓压迫复发、神经症状加重等。术后1、12个月患者JOA评分及ODI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及疗效、ODI值均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患者Cobb角(8.0±1.2)°与术前(6.7±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1)。术后2个月MRI水平位、矢状位和脂肪抑制像上显示受压节段脊髓膨起良好。结论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和硬脊膜的手术方法,对于治疗继发于黄韧带骨化和硬脊膜骨化的胸椎管狭窄安全可靠,无修补的方法对于硬脊膜缺损的处理也有效。
- 杨忠雪原张超代钦周慧芳潘建峰盛旦
-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
- 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21例。其中后柱合并外侧柱骨折4例,三柱骨折17例。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2周、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获得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测量对比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变化;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1.8)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8±0.6)个月,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后内侧入路可同时显露内侧柱、后柱内侧及外侧部位骨折,使用双支撑钢板分别固定后柱内侧及外侧骨折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董胜利张殿英赵晓涛郁凯李建鹏杨忠
- 关键词:钢板固定后柱
-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化修饰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SUMO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类泛素化修饰(Sumoylation)在人体多种生物学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见,损伤后修复再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本文拟对SUMO化修饰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作用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 郁凯杨忠张殿英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 微型骨腱骨带袢钢板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介绍采用微型骨腱骨带袢钢板(endobutton CL bone-tendon-bone,Endobutton CL BTB)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21例我科收治锤状指畸形并采用微型骨腱骨带袢钢板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8~45岁,平均(31.3±5.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2.1)d。所有患者均为伸肌腱止点断裂,无末节指骨基底撕脱性骨折。选择远侧指间关节背侧“S”形切口,于远节指骨背侧基底钻孔,将微型骨腱骨带袢钢板上肌腱缝合线自指腹穿入至指骨背侧基底穿出并拉紧后缝合伸肌腱近端以重建止点。术后及随访参照Crawford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测量患指及对侧健指各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记录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本组2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6±5.1)个月。手术时间为20~40 min,平均(29.6±10.3)min;术中出血量为5~10 ml,平均(7.5±2.6)ml。对比手术前后患指外观,20例锤状指畸形均矫正,1例出现背伸受限,伸直-20°。根据Crawford评定标准:优18例,良2例,优良率95.2%。伤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1°±7°,近指间关节92°±4°,远指间关节82°±8°,总主动活动度259°±15°;健侧TAM为259°±15°,患侧TAM26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8)。根据TAM系统评定标准:优18例,良2例,优良率95.2%。术后1例出现背伸受限,1例因指腹手术瘢痕出现握持不适感,3例术后拔克氏针后背伸受限,术后6个月逐步恢复背伸功能。结论采用微型骨腱骨带袢钢板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手术操作简便,肌腱断端缝合可靠,术后患指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高翔李建鹏陈玉宏杨忠张殿英
- 关键词:肌腱病修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