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
- 作品数:214 被引量:1,364H指数:25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0种药物室内杀灭钉螺的效果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寻找和筛选新的高效、低毒和使用方便的杀螺剂。方法采用浸泡法、喷洒法和撒粉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对10种除草类药进行杀螺试验,同时以清水作空白对照。结果浸泡法A-004、13—008和B-009,在0.5、1.0、2.0、4.0、8.0、16.0和32.0mg/L浓度下,其24、48h和72h的杀螺率分别为6.7%~56.7%、23.3%~86.7%和30.0%~100.0%:6.7%~80.0%、10.0%~96.7%和26.7%~100.0%;10.0%~66.7%、16.7%~100.0%和23.3%~100.0%;喷洒法B-009用0.5、1.0、2.0、4.0、8.0、16.0和32.0g/m^2喷洒,3、7d和15d的杀螺率为3-3%~90.0%、13.3%。96.7%和20.0%~100.0%;撒粉法A-001和A-002药样采用相同喷洒法剂量作撒粉灭螺,其3、7d和15d的杀螺率分别为6.7%~96.7%、10.0%-100.0%和16.7%~100.0%;6.7%~933%、6.7%~100.0%和20.0%~100.0%。结论10种除草类药样在各灭螺方法中均有一定的灭螺活性,撒粉法显示A-001和A-002具有较好的灭螺活性,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 吴锋朱宏儒杨坤
- 关键词:钉螺灭螺药杀螺效果
- 蒿甲醚及其在预防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张燕萍黄轶昕杨坤洪青标孙明玉孙乐平
- 关键词:蒿甲醚预防措施日本血吸虫病抗疟作用
- 钉螺卵在恒温环境中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钉螺卵在不同恒温环境中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方法 将钉螺卵置于不同的恒温环境中 ,观察其发育历期与积温 ,采用拟合模型方程法求出螺卵发育的零点温度 ;按有效积温法则 K =N (T- C) ,计算螺卵发育的有效积温。结果 钉螺卵在 15~ 30℃环境中的平均发育历期为 (2 7.2 9± 17.2 9) d。螺卵的发育零点为 11.79℃ ;高温临界温度为 38.2 2℃ ;平均发育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5 5 7.76± 198.95 )日度和 (2 36 .0 2± 6 8.2 0 )日度。结论 螺卵的发育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但温度过高对螺卵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2 7℃左右为钉螺卵发育的最适温度 ;螺卵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 洪青标姜玉骥杨坤奚伟萍孙乐平黄轶昕周晓农
- 关键词:发育零点有效积温
- 中国国际话语权演进中的血吸虫病防治被引量:4
- 2021年
-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成功典范,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和经验已被纳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工作中。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偕同共进,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指导下、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整合各方面力量取得了重大成功。改革开放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确认识现实情况,抓住一切机遇,解决所面临的问题,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控制标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卫生合作项目中,为全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 周丽颖张键锋李伟杨坤
- 关键词:血吸虫病国际话语权
- 基于影像组学与临床实验室指标构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分级诊断模型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索基于B型超声影像与临床实验室指标构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分级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血吸虫病患者超声影像及临床实验室数据。以血吸虫病肝纤维化Ⅰ级病例为第1组,Ⅱ级和Ⅲ级病例为第2组;选取2018—2021年病例数据为训练集、2022年病例数据为验证集,构建机器学习二分类模型。采用ITK-SNAP软件标记影像特征,采用Python 3.7编程语言和PyRadiomics工具包提取影像特征。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样本间影像特征差异,并采用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关键影像特征筛选。采用Scikit-learn机器学习库进行机器学习建模,包括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等4种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最优机器学习模型筛选,并使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评估对机器学习模型中超声影像鉴别特征贡献度最高的特征。结果2019—2022年,累计将491例血吸虫病患者超声影像和临床实验室检查数据纳入研究。累计提取了851项影像组学特征和54项临床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检验(t=-5.98~4.80,U=6550~20994,P均<0.05)及LASSO回归特征筛选,纳入44项特征或指标进入下一步研究。临床实验室指标SVM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63和0.611,超声影像组学SVM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51和0.892,多模态SVM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60和0.913。机器学习模型中贡献度居前10位的特征或指标包括2项临床实验室指标和8项影像组学特征。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和临床实验室指标相结合的多模态机器学习�
- 郭照宇邵菊萍邹小青赵琴平钱沛君王文雅黄璐璐薛靖波许静杨坤周晓农李石柱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超声影像
- 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II5%杀螺胺颗粒剂大现场示范灭螺效果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通过现场试验获得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应用的技术指标,为血吸虫感染高危环境应急处置提供钉螺控制新技术。方法在扬州市邗江区(小现场)和仪征市(大现场)各选择1个环境进行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灭螺试验,比较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和是否环境清障条件下的杀螺效果。结果小现场试验显示,30、40、50 g/m^2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1、3 d和7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54.55%、68.41%和73.45%,57.27%、68.59%和80.28%,63.49%、77.58%和85.55%;其中30 g/m^2与40 g/m^2剂量组在喷撒后1、3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喷撒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9,P〈0.05),40 g/m^2与50 g/m2剂量组喷撒后1、3 d和7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现场试验显示,未清障和清障环境采用40 g/m^2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3、7 d和15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5.29%、83.89%、83.41%和87.70%、91.02%、91.84%;清障组喷撒后3~15 d钉螺总体死亡率为90.02%,显著高于未清障组(84.28%)(χ^2=9.950,P〈0.05);清障与未清障组喷撒15 d后活螺密度分别由19.90只/0.1 m^2和19.83只/0.1 m^2下降至0.60只/0.1 m^2和2.60只/0.1 m^2,分别下降了96.98%和86.89%。结论 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喷撒灭螺适宜剂量为40g/m2,对环境中高于50 cm的植被清障将提高灭螺效果。
- 张正球马玉才孙乐平高扬陆宾王福彪张进陈前洪青标汪伟杨坤梁幼生戴建荣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灭螺效果应急处置
- 血防宣传标语的语言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标语的语言现状。方法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收集血防健康教育宣传标语62条,从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2个方面,分析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大部分标语语言形式恰当,语义内容合理,起到了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但尚有部分标语存在语言形式不够恰当或语义内容不够合理等问题。结论为了更好地发挥血防标语的宣传教育作用,其语言形式的恰当性和语义内容的合理性是2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周丽颖邓瑶杨坤
- 关键词:血吸虫病宣传标语语言形式语义内容
-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血吸虫病传播的范围与强度预估
- 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的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
- 杨坤潘婕杨国静李石柱许吟隆周晓农
- 关键词:血吸虫病气候变化疾病预防
-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被引量:79
- 2004年
-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 193个气象站 195 1~2 0 0 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气象数据库 ,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 (SDT)模型的结果 ,构建全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计算各地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年有效积温(ET) ,并应用GIS等技术比较分析ET/SDT比值的时空分布。以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 1.7℃和2 .2℃为依据 ,预测未来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扩散趋势和高危地带。 结果 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气象GIS数据库 ,在以前的 5 0年中全国平均温度略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上世纪 90年代后上升趋势明显 ,回归方程为T年平均 =0 .0 198X -2 8.476。构建了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的ET/SDT的比值随年代略呈上升趋势 ,日本血吸虫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钉螺潜在分布区域。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区域预测分布图显示 ,血吸虫病流行区将明显北移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敏感区域较 2 0 3 0年的明显扩大。 结论 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将随气候变暖出现北移 。
- 周晓农杨坤洪青标孙乐平杨国静梁幼生黄轶昕
-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日均温
-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分析方法适合探讨流行病学中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对于疾病发生或传播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两方面,综述此方法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期望拓展在寄生虫病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 何健杨坤
- 关键词:基因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