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霖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哈尔滨白条草蜥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被引量:3
- 2013年
- 为比较白条草蜥不同种群形态和繁殖特征的地理变异,于2011年和2012年的4—8月,通过野外捕捉、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的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种群的两性异形和繁殖输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条草蜥的哈尔滨种群具有明显的两性异形现象,雌性和雄性平均体长分别为55.86mm和52.13mm,雌性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F1,62=15.337,P<0.001)。去除体长的影响,雌性具有较大的腹长(F1,61=4.937,P<0.05),雄性具有较大的头部(头长:F1,61=103.56,P<0.001;头宽:F1,61=68.524,P<0.001);较大的雌性具有较高的年生殖力(r=0.732,F1,18=20.821,P<0.01)和年繁殖输出(r=0.681,F1,18=15.579,P<0.01)。与以往研究相比,白条草蜥的两性异形现象具有明显的地理变异,北方的哈尔滨种群两性的体长均明显大于南方的滁州种群两性的体长,符合贝格曼定律。
- 马涛杜青霖赵文阁刘鹏
- 关键词:白条草蜥地理变异两性异形
- 黑龙江草蜥不同种群雌性形态和繁殖策略及温度生态的研究
- 黑龙江草蜥是变温动物,是探究环境温度与个体温度相适应的良好的实验材料,通过实验室的方法研究适应不同地理气候的黑龙江草蜥种群,对于相同温度及环境的适应。主要研究包括:温度对黑龙江草蜥繁殖策略的影响、体温调节的影响、温度对不...
- 杜青霖
- 关键词:孵出幼体体温调节地理变异
- 文献传递
- 怀孕和断尾对雌性黑龙江草蜥体温调节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分析和比较怀孕和断尾对雌性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体温选择的影响,于2012年6月和8月,通过野外捕捉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和辽宁省宽甸县的2个黑龙江草蜥种群进行体温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20℃),黑龙江草蜥可以自行通过热源来进行体温调节;非妊娠期,雌性黑龙江草蜥的平均体温为(32.49±0.705)℃,妊娠期时,雌性黑龙江草蜥的平均体温为(33.90±0.674)℃,即怀孕后雌性黑龙江草蜥的体温明显升高(F1,61=65.600,P<0.001)。不论在妊娠期还是在非妊娠期,黑龙江草蜥尚志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33.39±0.909)℃明显高于宽甸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32.91±1.021)℃,这说明纬度较高地区的种群,体温调节的能力较强。断尾后,宽甸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为(31.94±0.590)℃,尚志种群雌性的平均体温为(31.60±1.268)℃,两个种群的平均体温差异不显著(F1,18=0.591,P>0.05),但显著低于完整尾个体的平均体温(F1,18=9.854,P<0.05),表明尾部对体温调节具有一定作用。
- 杜青霖马涛赵文阁刘鹏
- 关键词:断尾怀孕体温调节地理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