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萍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电图
  • 1篇电图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心包
  • 1篇心包囊肿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改变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缺血

机构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杜萍
  • 4篇王俊杰
  • 2篇刘金秋
  • 2篇朱皓
  • 1篇王珂
  • 1篇刘岩
  • 1篇常栋
  • 1篇陈畅
  • 1篇高连君
  • 1篇程超
  • 1篇栾超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B型钠尿肽与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cardiac adverse events)及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超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 Tn I)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6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8例HCM患者预后及临床资料。以BNP>100 pg/ml定义为BNP升高,hs-c Tn I>0.1μg/L(0.040μg/L为99%分位值)定义为hs-c Tn I升高。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对比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然后,依据BNP和hs-c Tn I水平将患者分为BNP和hs-c Tn I均升高组与BNP和hs-c Tn I均正常组。对比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1)资料完整且完成随访的48例患者中有16例(33.3%)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1例因心力衰竭进展死亡,1例因缺血性脑卒中死亡;11例患者进展至纽约心功能分级III-IV级,2例患者曾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患者曾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相对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HCM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HCM患者确诊年龄更大(t=2.20,P=0.033),女性所占比例更多(χ2=7.24,P=0.007),有更多人合并房颤(χ2=4.55,P=0.033)及存在BNP和hs-c Tn I均升高(χ2=9.52,P=0.002)。(3)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发现BNP和hs-c Tn I均升高有意义(P=0.026)。(4)与BNP和hs-c Tn I均正常的HCM患者相比较,BNP和hs-c Tn I均升高的HCM患者中有更多人合并房颤(χ2=7.28,P=0.007),最大室壁厚度更厚(t=6.33,P<0.01),有更多患者使用过胺碘酮或普罗帕酮(χ2=7.71,P=0.005)。(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M患者BNP和hs-c Tn I因素,发现最大室壁厚度(P=0.001)和房颤(P=0.009)均有意义。结论 (1)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2)确诊年龄大、女性、房颤与BNP
曾星杜萍朱建志龚芳艳刘金秋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血管不良事件B型钠尿肽
假性高血压
2016年
文章对假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进行介绍。
杜萍
关键词:假性高血压
20例心包囊肿的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心包囊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心包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胸部正位片13例,MR I检查4例,超声检查8例。其中病变发生在右心膈角区11例(55%),左心膈角4例(20%),不典型位置心包囊肿5例(25%);囊肿约1.0 cm×2.0 cm^9.8 cm×14.0 cm。20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3例选择胸腔镜方式,7例选择常规开胸方式。术中完整切除肿物,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可作为诊断的主要方法,确诊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王俊杰杜萍朱皓
关键词:心包囊肿胸部CT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n=18)、缺血再灌注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阿托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选取8只小鼠进行Evans blue和TTS染色,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梗死的面积,制备大鼠心肌组织匀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于术后14 d检测剩余30只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室重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与再灌注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未梗死面积大于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占缺血总面积的比例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及阿托伐他汀组MDA、TNF-α和MPO均增加,但阿托伐他汀组增加较少。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梗死面积,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
杜萍常栋陈畅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紫杉醇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紫杉醇药物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植入火鸟(F组)或垠艺(Y组)单一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4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发生支架内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死亡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出现支架内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病死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药物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安全性相似。
杜萍王俊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已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38例和利多卡因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评价其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1%、不良反应率为42.1%、病死率为7.9%;利多卡因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0%、病死率为13.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除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较好。
杜萍王俊杰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
左房粘液瘤合并Brugada心电图改变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就诊,心电图示Brugada心电图Ⅱ型改变。有间断发热、多汗病史。心脏超声示左房大,左房内见5.3 cm×3.2 cm略强回声团块,有蒂附着于房间隔中部,提示左房粘液瘤,控制感染后于入院后第10天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切除粘液瘤,并经病理学证实其诊断正确。普罗帕酮试验阴性,说明此患者为Brugada心电图改变。
杜萍程超栾超刘岩王珂高连君刘金秋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左房粘液瘤
139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临床分析
2010年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DHV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一种重要心血管疾病.SDHVD是一种以增龄性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钙化及纤维化为特点,从而出现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由于该病本身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起病隐匿,同时又常常合并其它疾病,临床易于漏诊、误诊.
王俊杰薛金岭杜萍朱皓
关键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