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华
- 作品数:43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论杨匏安《西洋史要》对史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被引量:2
- 2006年
- 杜艳华朱佳
- 关键词:史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
- 论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他的中西文化观。毛泽东文化思想突出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精神特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开放精神的有机结合;广采博取的精神与辩证思维的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有机结合。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对20世纪中国文化及历史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今天中国文化建设中依然发挥着实际作用。不论是从政治的还是从学理的角度观察,也不论是从理论的还是从实践的角度衡量,毛泽东的文化思想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 杜艳华
- 关键词:毛泽东文化思想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建设
-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被引量:7
- 2009年
- 现代化要求政治稳定,而在不同历史文化及不同时代条件下,政治稳定对民主的发展速度、民主模式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首先在党内民主上下功夫,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民主政治发展途径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化水平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性选择。它的基本立足点是既要民主,又要政治稳定;根本目的是推进中国现代的顺利推进。
- 杜艳华
- 关键词:政治稳定党内民主人民民主
- 论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现代性思想家的主要特征
- 2012年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资本论》的问世和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使马克思、恩格斯成为具有先见之明的伟大的现代性思想家,奠定了他们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现代性思想家的主要特征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现代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走向而展开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已构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性思想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和鲜明的实践性。因此,他们的思想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杜艳华
- 关键词:恩格斯
- 多重超越铸就“中流砥柱”──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 2015年
-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本是一个精准的历史定位,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质疑和认识上的分歧。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仅关系到一段历史、两个政党的评价,也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核心价值的塑造,更关系到对青年一代进行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大问题,必须加以认真对待。而要彻底澄清这一历史问题,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避免简单化。如果从本质上看问题,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的时间和空间上、政治上、理论上、政党形象上等多方面实现了对国民党的超越,铸就了中流砥柱的历史地位。
- 杜艳华袁志平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中流砥柱
- “四自”能力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法宝
- 2017年
- 依靠“四自”能力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这突出表现在:一是依靠“四自”能力纠正了自身发生的各种错误。我们党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左”和右的错误,其中任何一次错误如果得不到纠正,都会葬送党的事业。
- 杜艳华
- 关键词:党的建设化解风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形成的理论轨迹被引量:3
- 2009年
-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七大这30年中,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勇气和创新思维,开创了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形成的大体理论轨迹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初具形态;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十三大后,经过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入了全面总结的阶段;从十五大后,经过十六大到十七大这一模式最终确立起来。这一理论轨迹与中国3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互相印证。
- 杜艳华
- “中国现代化模式”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被引量:5
- 2011年
- "中国现代化模式"问题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密切相关。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人在模仿西方以及苏联现代化模式过程中,缺少理论创新,犯了照搬照抄的错误,未能形成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最终形成主要是在近30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创新的结果。未来"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与完善还要靠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来实现。
- 杜艳华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现代化文化发展战略被引量:1
- 2008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根据各个阶段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制定和调整文化发展战略。纵观30年来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总的出发点在于解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它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 杜艳华李玉华
- 关键词:文化发展战略
- 深刻认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一个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必须正确处理治党与治国的关系。我们党高度重视治党与治国的关系,一方面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另一方面强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这些要求深刻揭示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
- 杜艳华
- 关键词:治国治党执政使命党的建设政治路线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