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出血
  • 3篇脑出血
  • 2篇岛叶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入路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手术治疗
  • 2篇脑梗
  • 2篇基底
  • 2篇基底节
  • 2篇基底节区
  • 2篇基底节区脑出...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基底节...
  • 2篇侧裂
  • 2篇侧裂-岛叶入...
  • 1篇动脉

机构

  • 10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0篇李鹏
  • 8篇蔡德成
  • 8篇张洪良
  • 5篇刘健
  • 4篇贾映海
  • 4篇吴伟
  • 3篇蔡毅骁
  • 3篇谢轩贵
  • 3篇周学斌
  • 2篇温天明
  • 2篇吴伟
  • 2篇周莉
  • 2篇饶萍
  • 1篇唐宇红
  • 1篇薛平
  • 1篇徐荣华
  • 1篇刘建敏
  • 1篇茅敏
  • 1篇郭文莉
  • 1篇刘建敏

传媒

  • 5篇四川医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
亚低温治疗对缺血性和外伤性脑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亚低温治疗(31-35℃),脑的耗氧量为正常的50-55%,脑脊液压力较降温前低56%,亚低温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1.能降低脑耗氧量,维持...
刘建敏贾映海刘健蔡德成张洪良吴伟李鹏
文献传递
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对比研究
贾映海刘健饶萍刘健敏周莉温天明张洪良蔡德成李鹏吴伟
该项目采用前瞻性随即对照研究,观察了动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中风生活质量量表,目的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动脉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静脉组的60.65%。治疗后3个月进行生...
关键词:
关键词:溶栓早期脑梗塞
自发性脑干出血配合脑室外引流、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讨论自发性脑干出血配合脑室外引流、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确诊为自发性脑干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均行脑室外引流+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
李鹏
关键词:自发性脑干出血气管切开手术临床疗效
颅内脑膜瘤的术前栓塞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通过对45例脑膜瘤患者术前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探索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效果。方法 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行颈外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证实血供来自颈外动脉且无颅内危险吻合存在后,用15 0~3 0 0 μm的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结果 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5例。术中见肿瘤实质明显变软,瘤体呈黄色,切除肿瘤过程中几乎无出血。估计术中平均失血量约为40 0ml。术中输血16例,输血量为40 0~80 0ml,平均5 5 0ml。无1例发生休克。显微镜下见肿瘤实质内有大量坏死区,其中心部位可见明胶海绵微粒。结论 脑膜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全切率。是脑膜瘤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映海刘健陈富涛张洪良蔡德成吴伟李鹏
关键词:手术治疗术前栓塞
气体状态方程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介绍一种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中简易负压控制的方法.方法利用气体状态方程求出当前大气压下10ml等温气体在不同负压下的体积,并实测负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时取20ml注射器先在当前大气压吸入10ml气体,再与引流管连接妥当,抽吸血肿,保持注射器体内气体体积≤15ml(负压≤30.51kPa).术后每日同样抽吸两次,抽吸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000U/3ml,持续引流2~5天,共应用36例.结果血肿初次吸出体积3.8~16.5ml不等,平均占血肿总量的22.86%,72h内拔管者共32例(88.89%),血肿共排出86.49%.术中及床旁共抽吸181次,仅4次引流管内少量鲜血排出,CT复查血肿未增大.结论采用调整气体体积法控制负压行血肿抽吸安全可靠,能有效排出血肿,与尿激酶联用能促进血肿排空.
张洪良刘健刘建敏蔡德成吴伟李鹏
关键词:血肿抽吸脑出血气体状态方程
超选择插管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索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 纳入3 2例发病6h内的脑梗死病例,采用超选择脑动脉插管,将Tracker 18多孔微导管插入血栓,注入尿激酶溶液1万U/ (ml·min) ,并监测凝血指标。血管开通后,在凝血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再追加2 5万U尿激酶。3个月后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并评定患者总的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采用巴氏指数)。结果 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定显示:基本治愈2 3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87.5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显示:独立者2 6例(81.3 % ) ,轻度依赖者2例。脑出血3例(9.4% )。结论 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血管再通后继续给予2 5万U尿激酶溶解迁徙的栓子,起到了增强溶栓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防止迁徙性栓塞有关。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及尿激酶最大用量不超过12 5万U是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张洪良温天明贾映海刘健饶萍周莉蔡德成吴伟李鹏钱伟华唐宇红郭文莉茅敏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溶栓
胫神经缩窄术在治疗脑瘫下肢痉挛肢体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胫神经缩窄术在治疗脑瘫下肢痉挛肢体及矫正内翻马蹄足中的应用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12月对27例脑瘫患儿53肢下肢痉挛肢体行胫神经缩窄术,单侧1例,双侧26例。术前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对下肢挛缩肌肉及神经支配进行详细分析。术中以神经电刺激对运动神经肌肉支配进行定位。手术显微镜下行胫神经缩窄术。结果共行胫神经缩窄术27例(53肢)。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年3个月,平均10.3个月。术后手术肢体功能全部改善。踝关节增加15~50度背屈,改善率96%。内翻足19例,16例足改善,改善率84.2%。27例患儿术后足底位置正常(足底完全着地)11例(40.8%),基本正常(与地面夹角小于10度或足底外侧3分之2以上着地)13例(48.1%),尚不正常3例(11.1%)。随访期间下肢肢体随意运动功能改善22例(81%),其中显著改善7例(26%)。术后下肢肢体无感觉障碍。3例(11%)肌力不同程度下降,康复训练后肌力均有恢复和增强。结论胫神经缩窄术可有效矫正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性瘫痪及内翻马蹄足,改善脑瘫下肢运动障碍。
谢轩贵李鹏蔡德成张洪良周学斌蔡毅骁
关键词:脑瘫胫神经
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10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06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 L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开颅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脑出血血肿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第1d行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量90%以上者76例(71.7%),70%~90%者21例(19.8%)。住院期间死亡11例,死亡率10.4%。存活的95例患者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完全恢复)7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29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41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13例,Ⅴ级(植物生存)5例。结论早期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徐荣华谢轩贵张洪良蔡德成李鹏周学斌蔡毅骁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显微手术
干细胞因子SOX2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脑胶质母细胞瘤发生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脑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OX2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探讨SOX2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GB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脑立体定向仪定向注射C6细胞至70只SD大鼠脑尾状核建立GBM动物模型,处死大鼠取脑肿瘤组织分离、鉴定GBM干细胞将其传代培养,20只正常SD大鼠脑组织作为对照,应用SP免疫法检测模型组GBM干细胞组织和正常组脑组织大鼠SOX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GBM干细胞组织中SOX2和β-Catenin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二者在GBM干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SOX2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GB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针对GBM干细胞治疗该病提供了新靶点。
吴伟李鹏薛平
关键词: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S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26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脑出血血肿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第1d行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量均在90%以上。住院期间死亡3例,病死率11.5%。生存的23例患者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0例,Ⅱ级6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9例(45.67%),Ⅳ级6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结论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谢轩贵张洪良蔡德成李鹏周学斌蔡毅骁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显微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