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作品数:9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甘薯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6 2009年 甘薯根腐病是由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 Clure,简称FSB]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山东、河南等北方薯区,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近年有向长江流域以南传播的趋势,对甘薯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甘薯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发病机理、危害及对甘薯根腐病的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和综合防治作了综述,并展望了甘薯根腐病的研究前景。 李鹏 马代夫 李强 张安关键词:甘薯 根腐病 甘薯近缘野生种的抗病性鉴定与新型种间杂种的获得 被引量:21 2009年 为了发掘甘薯近缘种抗茎线虫病、病毒病基因资源,改良栽培种抗性,拓宽甘薯遗传基础,本文利用田间自然病圃对30份甘薯近缘野生种进行抗茎线虫病鉴定,利用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NCM-ELISA)对20份野生种进行了抗病毒病筛选。以筛选到的抗性材料为父本、栽培种徐薯18为母本,采用生长调节剂处理方法进行种间杂交,结果得到8份高抗、10份抗茎线虫病野生种,5份高抗、8份抗病毒病材料;获得4个新型种间杂种。经过染色体计数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证实了所得杂种的真实性。表明甘薯近缘野生材料中存在着栽培种所需要的抗性基因,通过有性杂交手段可以获得含野生种染色体组的种间杂种新类型,为渐渗野生抗性基因起到"桥梁"作用。 曹清河 张安 李鹏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王欣 马代夫关键词:甘薯 野生种 种间杂交 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趋势 被引量:40 2009年 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手段,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甘薯种植区的26份主要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10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24.1条多态性谱带,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203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20.3条多态性谱带,2种标记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以用于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②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77~0.7743,平均0.5640,表明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遗传相似程度高,遗传基础狭窄。通过UPGMA聚类分析,26份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处可分为2类。③南方薯区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高于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北方薯区,北方薯区和长江中下游薯区主要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与南方薯区主要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④1990年前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程度高,1990年后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程度依然很高,遗传多样性程度没有明显改变。因此,在未来甘薯遗传改良中,可以通过加强不同薯区育种亲本的交换,逐步改变目前中国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局面。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李鹏 李秀英 王欣 曹清河 翟红关键词:甘薯 育成品种 ISSR AFLP 甘薯近缘优异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及种间杂种新类型的创制 为了拓宽甘薯栽培种遗传基础、发掘甘薯近缘野生资源优异抗性基因,分别对30份甘薯近缘野生种进行了抗茎线虫病鉴定,对20份野生种进行了抗病毒病筛选。结果发现有8份高抗、10份抗茎线虫病野生种,有5 份高抗、8份抗病毒病材料。... 曹清河 张安 马代夫 谢逸萍 李秀英 王欣 李鹏关键词:甘薯 野生种 种间杂种 文献传递 中国北方薯区甘薯育种核心亲本初步构建与利用 被引量:12 2010年 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手段,分析中国北方薯区主要育种亲本的遗传差异,初步构建中国北方薯区甘薯育种核心亲本。根据育种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结合综合农艺性状,分别构建以高淀粉、食用和综合性状为育种目标的核心亲本群,所构建的核心亲本群分别保持了供试品种多态性条带93.61%、94.12%和93.73%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核心亲本群配制授粉组合,选择出后代入选率高的重点组合。 李强 马代夫 刘庆昌 李鹏 王欣 张允刚 后猛 唐维 李秀英关键词:甘薯 育种利用 东亚甘薯品种AFLP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16 2008年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由于遗传背景知识的缺乏,甘薯遗传改良受到限制,东亚是世界上甘薯种植最集中的区域,因此有必要了解东亚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和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AFLP标记对43份来自东亚地区的甘薯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0对AFLP引物扩增出30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占71.7%,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2.0条多态性带,表明AFLP标记是一种甘薯遗传多样性分析的高效方法。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938~0.3359,平均为0.2302,利用UPGMA法可以将供试品种聚为5个组群,表明供试品种遗传多样性程度丰富,东亚甘薯育成品种之间具有较明显的遗传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高于国家或地区品种内的遗传距离。韩国品种与其它东亚国家或地区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供试品种中,中国大陆品种平均遗传距离最小。作者认为我国甘薯品种改良,应注重与韩国资源的交换,同时在亲本组配中避免少数品种人为过度利用,以保持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甘薯品种改良进度。 李强 李鹏 刘庆昌 马代夫 李秀英 王欣 曹清河 翟红关键词:甘薯 AFLP标记 我国北方薯区甘薯育种核心亲本构建及其初步利用 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块根作物,甘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近年来,中国甘薯年总产量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以上. 李强 马代夫 刘庆昌 李鹏 王欣 张允刚 后猛 唐维 李秀英关键词:甘薯 育种利用 Ipomoea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正>Ipomoea属在我国被称为甘薯属或番薯属,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中较大的属,包含600-700个种[1],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20种,大部分产于华 张安 曹清河 马代夫 李鹏文献传递 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园林植物的滞尘效应 被引量:6 2010年 探讨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4—5月以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滞尘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存在较大差异,针叶植物表现出极强的滞尘能力。不同类型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针叶乔木>灌木>阔叶乔木。 周瑞玲 庄强 李鹏 赵雅文 程雨薇关键词:滞尘效应 园林植物 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