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颐黎
- 作品数:21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有风情况下半弹道式载人飞船返回轨道的计算方法
- 1998年
- 文中给出了有风情况下半弹道式载人飞船返回轨道的精确计算方法。
- 李颐黎
- 关键词:载人飞船坐标系航天飞船
- “神舟号”飞船总体与返回方案的优化与实施被引量:12
- 2011年
- 文章介绍了中国"神舟号"飞船的总体技术方案与返回技术方案的演变、优化和实施的历程;重点介绍了1992年的飞船总体构形方案(三舱方案及两舱方案)的选择以及1993至2008年间对飞船总体方案与返回方案几个方面的优化和实施结果。最后,给出了"神舟号"飞船和"联盟TM"飞船的技术水平的比较。
- 李颐黎戚发轫
- 舱外活动气闸技术综述被引量:1
- 2008年
- 气闸(airlock)是舱外活动(EV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载人航天器舱外活动气闸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以及航天员通过气闸出舱的准备事项。
- 朱仁璋王鸿芳王晓光李颐黎
- 关键词:舱外活动
- 神舟飞船应急救生分系统研制与飞行结果评价被引量:1
- 2004年
- 应急救生分系统是载人飞船最具载人特点的分系统之一,该分系统的任务是在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中,一旦出现危及航天员安全的致命性故障或危险时,采取救生措施,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介绍了应急救生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技术方案,以及飞行试验验证结果。
- 李颐黎张书庭柯伦
- 关键词:神舟飞船应急救生系统飞行结果评价
- 神舟飞船逃逸救生分离动力学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针对神舟飞船建立了三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大气层内逃逸飞行器与返回舱分离过程中前、后体气动特性,对不同马赫数、前体攻角、前体与后体滚动角,计算前、后体的相对运动,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后体是否飞离前体尾流区,为飞船应急救生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 朱仁璋汤溢李颐黎张书庭
- 关键词:神舟飞船马赫数
- 交会对接远距离导引精度分析被引量:14
- 2006年
- 为确定交会对接任务地面远距离导引控制可达到的精度,分析了影响精度的误差因素;提出了利用简化动力学模型、采用拟平均根数法和协方差法进行误差传播计算的方法;推导了误差传播和误差分析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远距离导引终点精度主要由传播误差决定,在一定初始条件下,当外推时间小于6h时,终点位置精度可达到2~5km,速度精度可达到2~3m/s;误差传播中,沿迹和径向误差因素占主要成份,且随外推时间增加沿迹误差影响逐渐增大;终点精度的提高应从抑制沿迹、径向误差着手.提出的地面导引控制精度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各种误差因素,计算便捷,适用于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的精度分析与估计.
- 张丽艳戚发轫李颐黎
- 关键词:交会对接协方差
- 空间交会V-bar接近冲量机动运动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从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两方面全面阐述空间交会V bar接近冲量机动变轨的运动规律。交会接近段的起点与终点为绝对运动转移轨道通径的两个端点 ,转移轨道半长轴略大于机动变轨前的轨道半径 ,转移轨道偏心率以及追踪星对目标星缩减的地心角取决于径向速度增量 。
- 朱仁璋林彦李颐黎
- 关键词:偏心率
- 钱学森与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开创
- 2011年
-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工程的涉及面很广,文章的论述仅限于1966年到1976年钱学森在中国返回式卫星工程方面的工作,重点论述了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在研制中国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目的是揭示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对开创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历史性贡献。
- 李颐黎
- 关键词:航天工程返回式卫星
- 航天器交会飞行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针对半自主飞行追踪星,阐述航天器交会总体设计方法。根据对接点的地理位置范围、共面轨道倾角以及目标星轨道周期与追踪星入轨点地理位置,确定交会飞行时间和两星初始相位差范围。考虑最小轨道机动动力要求与飞行轨迹安全性等因素,并兼顾地面测控条件,设计追踪星远程导引段与相对导航段的轨道机动与飞行轨迹,特别是选择与比较不同的初始轨道、调相轨道与漂移轨道以及保持点停泊时间与最终逼近段飞行时间等交会飞行要素,调整飞行时间、相位差与对接点位置,确定最佳交会飞行方案,完成空间交会任务。
- 朱仁璋汤溢李颐黎林彦
- 关键词:交会航天器
-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工程的开创——以探空火箭工程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工程为例被引量:4
- 2010年
-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工程的涉及面很广,本文的论述仅限于钱学森在中国探空火箭工程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工程方面,重点论述了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在研制T-7M、T-7探空火箭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目的是揭示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对我国航天工程开创的历史性贡献,揭示这些研制工作对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学形成的影响,同时为读者提供翔实的中国探空火箭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工程的资料。最后,本文给出了几点启示。
- 李颐黎
- 关键词:航天工程探空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