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辉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112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沿岸
  • 7篇刀鲚
  • 7篇长江
  • 5篇沿岸水域
  • 5篇水域
  • 5篇耳石
  • 4篇鱼类
  • 4篇渔获
  • 4篇渔获量
  • 4篇洄游
  • 3篇日本鳗鲡
  • 3篇生物量
  • 3篇生物量变化
  • 3篇年龄结构
  • 3篇种群
  • 3篇鳗鲡
  • 3篇物量
  • 2篇幼体
  • 2篇矢耳石
  • 2篇水质

机构

  • 2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市水生野...

作者

  • 23篇李辉华
  • 20篇唐文乔
  • 20篇郭弘艺
  • 11篇刘东
  • 6篇周天舒
  • 6篇张旭光
  • 5篇孙莎莎
  • 4篇张亚
  • 3篇魏凯
  • 3篇刘至治
  • 2篇吴嘉敏
  • 2篇黄少芳
  • 2篇郑飞
  • 1篇郑怡
  • 1篇朱浩
  • 1篇谢正丽
  • 1篇谭洪新
  • 1篇罗国芝
  • 1篇郑飞
  • 1篇孙大川

传媒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第十届长三角...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近口段沿岸刀鲚生物量的时间格局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变动状况,探讨沿岸水域对刀鲚资源的保育作用,于2002-2013年间用定制张网对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作了每月2-3个样本的采集。分析结果显示,12a采集的369份样品中,刀鲚的出现频率达94.6%,分别占总渔获数量和重量的5.18%和5.46%。刀鲚平均CPUEN和CPUEW有16.7±19.9尾和106.6±109.5g,是沿岸鱼类群聚的优势种或次优势种。但其年资源量并不稳定,最高的2010年是最低2002年的5.4陪。平均体长123.6±37.0mm,平均体重仅7.5±8.2g。0+龄组占78.9%,1+龄组占20.7%,2+龄仅出现在4、5月份,且仅占当月个体数的3.0%,幼体是沿岸刀鲚群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从0+龄个体的月度体长分布看,当年孵化的幼鱼大多栖息在河岸水域,沿岸生境在维持刀鲚幼鱼资源上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显示,4月1日至6月30日的长江禁渔期虽可保护约42.6%的幼鱼个体,但从保护效果看,还因适当延长沿岸水域的禁渔时间。维护沿岸水域的生境完整性,也是保护长江刀鲚幼鱼资源的重要措施。
郭弘艺周天舒唐文乔李辉华沈林宏陈浩洲顾树信
关键词:长江沿岸刀鲚年龄组成生物量变化
长江下游靖江段沿岸贝氏■渔获量的时间格局及ARIMA模型预测被引量:8
2009年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m、高1.8m、网目长度1.86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142尾,其中贝氏[歺又鱼]20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595.36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歺又鱼]有70176.69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g,最高2538.00g,最低32.59g。分析表明,贝氏[歺又鱼]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t=(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的渔获量。
李辉华郭弘艺唐文乔顾树信黄少芳沈林宏
关键词:渔获量长江下游
循环水工厂化淡水鱼类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朱学宝谭洪新李家乐罗国芝吴嘉敏刘艳红朱浩李辉华潘连德冯是良孙大川
该研究从鱼类集约化养殖水处理技术及合理配置入手,全面开展闭合循环淡水鱼类养殖系统的高效水质净化工艺及环境调控技术研究,重点对构成系统的主要功能单元的水处理效能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中试及生产规模上进行验证和调整,最终构建“高...
关键词:
关键词:水质净化
长江口日本鳗鲡幼体矢耳石元素的SRXRF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1-4 月,在长江河口靖江段采集了一批溯河洄游中的日本鳗鲡幼鱼,对其中5尾幼鱼的矢耳石进行了全耳石SRXRF分析。结果表明,SRXRF分析可精确测得14 种元素的含量,其中钙(Ca)和锶(Sr)的平均含量分别达240 215.928 μg/g和2 383.221 μg/g,是常量元素;其余12 种均属于微量元素,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钡 (Ba)、铁(Fe)、锰(Mn)、锌(Zn)、铬(Cr)、镍(Ni)、汞(Hg)、硒(Se)、钴(Co)、铜(Cu)、金(Au)、钒(V)。其中,钡(Ba)、铁(Fe)、锰(Mn)、锌(Zn)的平均含量在1~10 μg/g之间;铬(Cr)、镍(Ni)、汞(Hg)、硒(Se)、钴(Co)、铜(Cu)、金(Au)、钒(V)的平均含量在1 μg/g以下。从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全部测试点的含量分析来看,矢耳石内钙(Ca)和锶(Sr)的变异系数仅为10.11 %和21.83 %,是含量最稳定的元素;锰(Mn)、锌(Zn)、铬(Cr)、镍(Ni)、钴(Co)、铜(Cu)的变异系数在23.11 %~35.88 %之间;钒(V)、汞(Hg)、铜(Au)和钡(Ba)的变异系数均超过50%;硒(Se)的变异系数达134.31 %,是含量最不稳定的元素。研究还发现,日本鳗鲡幼体从海洋到淡水洄游的过程中,耳石中锶(Sr)与钙(Ca)的比值变化存在较长时间的时迟现象。
张亚郭弘艺唐文乔李辉华张旭光吴嘉敏
关键词:矢耳石
基于渔捞日志的长江靖江段刀鲚渔获量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江苏靖江段位于近长江口段,是长江刀鲚渔汛最集中的水域。为了弄清靖江段刀鲚的渔汛特征,本文于2008-2009年和2012-2013年对16艘持刀鲚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作了渔获量监测,分析了渔获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靖江段单船日渔获数量NB和重量WB分别为(21±38)ind./d和(2.0±4.1)kg/d,单船全汛总渔获尾数Nt和重量Wt为(890±929)ind.和(92.3±91.1)kg。NB和Nt具有一致性的年变化趋势,以2013年的最大,其他年份比较接近。但WB和Wt的年变化趋势与渔获数量的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表现为2008-2012年间持续下滑,2013年显著增长。NB和WB在2-3月间均极低,但4月增至(23.0±31.3)ind./d和(2.4±3.5)kg/d,5月达(78.0±81.0)ind./d和(7.7±9.1)kg/d。ANOVA分析显示,西水域的年NB和WB分别为东水域的2.5和2.7倍。研究亦显示,靖江段刀鲚的WB与同日水温和最高潮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长江口外的水温提升,可能是刀鲚开始生殖洄游的重要环境诱导因子。而高潮期在靖江段出现最高渔汛,可能是因为所采用的固定刺网过滤了更多的江水所致。
郭弘艺沈林宏唐文乔陈浩洲顾树信李辉华
关键词:刀鲚生态因子
靖江沿岸秋季鱼类群聚的组成特点及其丰度生物量变化被引量:18
2013年
长江靖江段位于长江河口的近口段,每天有两涨两落的不规则半日潮,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渔业资源养护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弄清靖江段沿岸水域鱼类群聚的组成特点及其丰度生物量变化,我们于2002–2011年对靖江沿岸秋季的鱼类群聚作了调查。结果显示,10年间79个样本共有鱼类91种,隶属于12目23科,其中鲤形目47种,鲈形目17种,鲇形目10种;从生态类型来看,洄游鱼类4种,河口鱼类13种,淡水鱼类74种。10年间,平均每年秋季出现鱼类47种,平均Jaccard物种相似性系数仅53.72%,处于中等相似水平。IRI≥100的优势种和常见种合计有42种,年均19种,占当年数量的92.26%。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y)、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等小型种类,以及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等中型种类的幼体是优势种和常见种的主体,整个鱼类群聚的个体均重仅6.99 g。丰度生物量曲线显示,除2010年外的其他年份,第一优势种均为极小型鱼类,2002–2009年的前面几个优势种也是小型鱼类,仅2010和2011年有几种较大体型的种类加入到主要优势种行列。研究还显示,最近10年来,靖江沿岸水域秋季整个鱼类群聚的生物量、个体均重以及62%的优势种与常见种的种群数量,在总体上有随年份而增加的趋势,这预示着这一水域渔业资源可能已改善。
孙莎莎唐文乔郭弘艺李辉华刘东周天舒陈浩洲沈林宏顾树信
关键词:长江沿岸水域
ARIMA模型在预测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渔获量时间格局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长江靖江段处于长江下游及河口段的交汇地带,是长江河口地区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水域。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用一部定置张网每日采集,共获得鱼类3514.84kg。5年的月平均渔获量为58.59kg,以6月最高,达108.61kg;12月最低,仅为31.57kg,呈现出典型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月渔获量经自然对数转换和一次季节差分后,获得了一组平稳的随机序列。按照残差不相关原则确定模型结构,依据Akaike信息准则(AIC)与Schwarz贝叶斯信息准则(SBC)确定模型优度,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月渔获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结果表明,模型为ARIMA(1,0,0)(0,1,1)12(不含常数项),方程为(1—0.327B)(1-B^12)Lnyt=(1—0.825B^12)et的残差是白噪声(P〉0.05)。该模型对2003—2006年渔获量的拟合精度为71.49%~83.28%,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段的渔获量。对2007年逐月渔获量预测的相对精度为58.64%~99.44%,年相对精度达81.60%,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应用于长江口沿岸渔获量的预测。
李辉华郭弘艺唐文乔顾树信黄少芳沈林宏魏凯
长江靖江段沿岸水域的江海洄游性鱼类
根据2002年-2011年在长江靖江段沿岸水域用定置张网逐月采集的307份渔获物样本,对该水域出现的江海洄游性鱼类进行了分析。10年共记录鱼类118种,其中江海洄游性鱼类6种,即刀鲚、凤鲚、日本鳗鲡、暗纹东方鲀、松江鲈
孙莎莎唐文乔郭弘艺李辉华
关键词:洄游鱼类长江口
文献传递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发育时相及其迁徙路径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早的进入了南方的水域,抵达广东沿海;变态较早的进入了中部的东海水域,抵达闽浙沿海;变态最晚的则被送到长江口及其以北的沿海河口。结果还显示,最北部大丰的平均柳叶鳗龄[(106.00±3.22)d]比最南部新会的平均柳叶鳗龄[(91.87±1.36)d]大14.13 d,其与黑潮流速(约96 km/d)的乘积(1 350 km)同两地的距离大致相等,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的玻璃鳗在柳叶鳗阶段是随着黑潮暖流自南向北被动地迁移。
郭弘艺魏凯唐文乔李辉华谢正丽刘东刘至治
关键词:日本鳗鲡变态耳石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仅为76.9%。而运用傅里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凤鲚和刀鲚物种间的识别率高达100%,2个刀鲚生态型间的识别率也提高至86.8%。可见,两种耳石形态分析法对鲚属种间的识别效果均很好,但对种群分析而言,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李辉华郭弘艺唐文乔郑飞
关键词:矢耳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