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荣 作品数:62 被引量:36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3D-PSIF-DWI在腮腺肿瘤术前面神经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显微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腮腺肿瘤术前面神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手术所见作为标准,比较12例腮腺肿瘤利用4 cm显微线圈联合3D-PSIF-DWI及头颈线圈常规MRI,面神经腮腺段与肿瘤关系的情况显示率及与手术符合率。结果显微线圈和3D-PSIF-DWI面神经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颞面干分支、颈面干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75%、41.7%、50%,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而头颈线圈常规MRI平扫均未见面神经腮腺段的显示,增强扫描25%显示面神经腮腺段主干,均未见分支显示。结论显微线圈和3D-PSIF-DWI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腮腺段及主要分支与肿瘤的关系,可以用于腮腺肿瘤术前评估。 洪桂洵 周宙 饶良俊 李树荣 初建平 杨智云 孟悛非关键词:腮腺肿瘤 面神经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低电压扫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0年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发展,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探测器排数增至64排、甚至320排,大热容量X线球管及高功率高压发生器的应用,提高了时间分辨力,大大缩短了采集时间,使MSCT能够在一次注药后分别完成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数据采集。 郑少燕 李树荣 杨智云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低电压 数据采集 高压发生器 X线球管 微小表面线圈和3D-PSIF-DWI在面神经腮腺段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使用微小表面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面神经腮腺段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分别使用头线圈及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 T MR 3D-PSIF-DWI对21名健康志愿者行面神经腮腺段扫描,然后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最大强度投影(MIP),对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显示腮腺段面神经情况,并分别计算面神经/腮腺的信号强度比(SIR),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线圈及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D-PSIF-DWI对于腮腺段面神经主干、一级分支(颞面干、颈面干)、二级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7.6%、51.4%和100%、100%、83.8%,经统计学分析,对于二级分支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面神经/腮腺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7±1.06和1.89±0.8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D-PSIF-DWI可以清楚显示腮腺段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增加了面神经/腮腺信号强度比,并且在显示二级分支方面较头线圈更有优势。 周宙 潘碧涛 李卓浩 洪桂洵 李树荣 初建平 杨智云 孟悛非关键词:面神经 三维成像 低剂量扫描在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肢动脉成像中应用低管电压(kVp,100kV)设置和管电流调制减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需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61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A组(120kV)、B组(100kV)、c组(100kV+管电流调制)。比较3组患者的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辐射剂量。c组进-步按体重指数(BMI)分为c1组(BMI〈24.9kg/m2)及c2组(BMI≥24.9kg/m2),比较2组患者间的辐射剂量。结果3组患者的主.髂部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均在良好以上,且3组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的有效吸收剂量分别为8.20、5.36和7.48mSv;B组较A组有效吸收剂量减低约34.6%,C组较B组有效吸收剂量增加约39.5%,且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和c2组有效吸收剂量为7.11和9.69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c1组较c2组有效剂量减低约26.6%。C1组较A组有效剂量减低13.3%(Z=-2.822,P〈0.05),但较B组有效剂量增加了32.6%(Z=-3.900,P〈0.05);C2组较A组有效吸收剂量增加18.2%(P〉0.05),较B组有效剂量增加了80.8%(Z=-3.426,P〈0.05)。结论下肢动脉MSCTA运用低kVp设置(100kV)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其应用是可行有效的;低kVp设置(100kV)结合管电流调制技术仅对特定人群(体重指数〈24.9kg/m2)具有减低辐射剂量的价值。 周淑琴 陈一鸣 李树荣 彭振鹏 高樱 严超贵 周旭辉关键词:多层螺旋CT 下肢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低剂量 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特点(附32例报告)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MRI特点。结果32例中,71.9%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人,其中小脑蚓部10例(31.3%),小脑半球9例(28.1%),鞍区7例(21.9%),基底节区和脑干各2例(6.3%),第三脑室内1例(3.1%),右侧颞叶1例(3.1%)。MRI上分四型:单囊型14例(43.8%)、多囊型12例(37.5%);实性型5例(15.6%);完全囊变型1例(3.1%)。肿瘤实性部分平扫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2WI信号多比脑脊液信号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呈蜂窝状。灶周无水肿28例(87.5%);4例灶周轻微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年龄及临床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李树荣 杨智云关键词:脑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低电压扫描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00kV)扫描在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将55名临床需要做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18例,平均54岁)按随机分配原则编入A、B两组(A组27例,B组2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100及120kV,管电流均采用150mAs。比较两组的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平均强化CT值(SI)、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及辐射剂量。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图像噪声(14.4HU)稍高于B组(11.5HU),且A组信噪比(SNR)略低于B组。A、B两者之间的血管强化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I:303.6HU比301.7HU,P=0.873;CNR:17.8比22.0,P=0.142)。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组图像的主客观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B组分别降低33%、38%及37%。结论 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100kV)可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郑少燕 初建平 杨智云 严超贵 范淼 周旭辉 李树荣关键词:X线计算机 低剂量 CT血管成像 颞骨64排螺旋CT扫描剂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颞骨扫描剂量与电流、电压及图像质量的关系,探讨降低剂量扫描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在电压分别为120kV、100kV及80kV时,逐渐降低电流扫描,对头颅标本行颞骨扫描,直至图像质量很差时停止。比较CT剂量指数(CTDIvol)与电流、电压及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电压固定,CTDIvol与电流(mA)呈线性关系。降低mA,可以降低剂量,同时噪声标准偏差(SD)也增加,电流降到30mA时,噪声SD120~150,颞骨内精细结构仍能显示。CTDIvol与电压(kV),呈指数型曲线关系,电流较大时,电压降低少许,即可大幅度降低剂量。获得相同图像质量,儿童较成人可以用更低的剂量扫描。结论64排螺旋CT颞骨扫描可以降低电流也可适当降低电压以降低X线辐射剂量。 杨智云 李树荣 郑少燕 严超贵 彭谦 范淼 陈星 初建平 孟悛非关键词: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颌面区Kimura病CT和MR诊断 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1例双侧肿大),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平均超出正常值约5~6倍)。CT和MRI表现为:(1)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常有多个结节;(2)累及并侵犯面部皮下组织,邻近皮肤增厚;(3)腮腺周围、颌下周围和颈深上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光滑,无坏死、囊变,几乎不融合。结论Kimura病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正确诊断。 杨智云 赖英荣 冯崇锦 蒋爱云 刘春玲 李树荣关键词:头颈部 腮腺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病 房颤患者的64层CTCA:平均心率对图像质量和最佳重建期相的影响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平均心率对最佳图像重建时相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房颤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均未服用美托洛尔。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好、中等和差。分析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判别分析法计算获得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和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结果:平均心率和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43,P=0.001);患者总体图像质量为好和中等的平均心率阈值分别为80次/min和95次/min;最佳重建时相在收缩末期的平均心率阈值为85次/min。结论:控制患者平均心率在一定阈值以下并结合舒张中期重建,能保证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周旭辉 彭振鹏 杨琳 张兆琪 李海波 张滨 李树荣 周淑琴关键词:造影 冠状动脉 心率 图像质量 膀胱DWI的初步应用:膀胱癌术后复发与术后良性改变的鉴别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在鉴别膀胱癌术后复发与慢性炎症(或瘢痕)中的价值。方法因怀疑膀胱癌复发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1例(共27个病灶)。11例患者均有一次或数次膀胱癌手术史,白手术至磁共振检查时间期限为3个月-7年。所有患者同时接受DWI-MR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且所有病灶均于磁共振检查后两周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术(TURBT)或经膀胱镜活检取得病理证实。结果DW-MRI诊断膀胱癌复发灶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25/27)、100%(16/16)、81.8%(9/11)、88.9%(16/18),DCE-MRI判断复发灶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9.3%(16/27)、81_3%(13/16)、27.3%(3/11)、54.2%(13/2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得出,DWI-MRI判断肿瘤复发的准确性明显高于DCE-MRI。且DW-MRI诊断结果与病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的肿瘤标准化ADC值为(0.697±0.219),明显低于(P〈0.05)术后炎症改变或纤维瘢痕的ADC值(1.019±0.143)。结论DW-MRI鉴别膀胱癌复发与术后良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优于DCE-MRI;建议在膀胱癌病人术后的随访MRI检查将DWI纳入常规扫描序列。 王焕军 关键 郭燕 李树荣 刘明娟 张小玲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膀胱癌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