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泓

作品数:285 被引量:1,974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艺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8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5篇医药卫生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5篇针灸
  • 55篇电针
  • 36篇逆灸
  • 33篇关元
  • 32篇痛经
  • 28篇更年期
  • 24篇针刀
  • 24篇关元穴
  • 23篇治未病
  • 23篇缺血
  • 23篇未病
  • 22篇心肌
  • 22篇心肌缺血
  • 22篇针刺
  • 20篇针刀松解
  • 20篇针刀松解法
  • 20篇痛经大鼠
  • 20篇经穴
  • 18篇细胞
  • 17篇蛋白

机构

  • 282篇北京中医药大...
  • 31篇河北联合大学
  • 22篇中日友好医院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安徽中医学院...
  • 8篇北京医院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空军总医院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市和平里...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扬州市妇幼保...

作者

  • 285篇李晓泓
  • 140篇张露芬
  • 73篇嵇波
  • 55篇朱江
  • 51篇孙志芳
  • 49篇解秸萍
  • 45篇王洪彬
  • 45篇任晓暄
  • 37篇莫捷
  • 37篇胡琅琳
  • 36篇李志刚
  • 35篇朱世鹏
  • 35篇丁娜
  • 34篇赵雅芳
  • 33篇郭孟玮
  • 32篇翟景慧
  • 27篇田阳春
  • 25篇许咏思
  • 24篇王婧
  • 24篇郭长青

传媒

  • 2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6篇第三届国际针...
  • 15篇中华中医药杂...
  • 13篇针刺研究
  • 13篇中国针灸
  • 1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1篇针灸临床杂志
  • 8篇辽宁中医杂志
  • 7篇中医药学报
  • 7篇中医杂志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上海针灸杂志
  • 6篇山东中医药大...
  • 6篇第四届中医药...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医药学刊
  • 3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12篇2014
  • 36篇2013
  • 49篇2012
  • 17篇2011
  • 21篇2010
  • 13篇2009
  • 16篇2008
  • 7篇2007
  • 12篇2006
  • 18篇2005
  • 8篇2004
  • 15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2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正常人的经穴脏腑相关临床研究情况分析
经穴-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反映了体表经脉穴位与五脏六腑之间的一种双向性联系。针灸体表不同穴位对相应脏腑器官有调节作用,而内脏器官疾病可在相应体表穴位上有反应。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一经验奠定了针...
嵇波李晓泓张露芬
文献传递
逆灸“关元”穴对大鼠更年期血浆、子宫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通过生物化学途径观察逆灸对大鼠更年期机体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80只,其中4月龄10只,为年轻正常组;10月龄70只,根据阴道细胞涂片按动情周期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这7组分别为逆灸12月龄组、逆灸14月龄组、逆灸16月龄组、12月龄对照组、14月龄对照组、16月龄对照组及10月龄对照组。逆灸组在10月龄时预以艾炷灸“关元”穴,每次1壮,每周2次,共灸8周。分别于12、14、16月龄时与同月龄对照组及年轻正常组、10月龄对照组一起取血浆、子宫,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①大鼠更年期血浆NOS活性的变化及逆灸“关元”穴对其影响:对照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14月龄组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逆灸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逆灸14月龄组比同月龄对照组NOS活性增加,P<0.05。②大鼠更年期子宫NOS的变化及逆灸“关元”穴对其影响:对照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14、16月龄组NOS活性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逆灸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14、16月龄组NOS活性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逆灸16月龄组比16月龄对照组NOS明显升高,P<0.05。结论:逆灸能升高更年期大鼠血浆及子宫中NOS活性,其早期类似于预处理效应,中后期表现为明显的调节效应,类似预适应的延迟效应,体现了逆灸“关元”穴的保健作用。
解秸萍李晓泓张露芬翟景慧张惠李蔚贾君君农艳陈旭
关键词:逆灸更年期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建立的探讨
目的:探讨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的3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空...
朱世鹏张玲申松希张露芬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嵇波朱江李晓泓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针灸治未病思想在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外感伤寒、温病、中风、哮喘、消渴等内科疾病方面,在人体未病时、疾病的先兆期和早期、疾病发作间期介入针灸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
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关键词:针灸治未病内科疾病
文献传递
抑郁症与中医肝脏关系探讨被引量:83
2001年
首先论述了中医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以及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得出如下推论 :肝郁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环节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抑郁症和肝失疏泄证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认为抑郁症与中医肝脏有诸多联系 ,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肝脏”
韩毳李晓泓
关键词:抑郁症脏腑肝脏神经内分泌功能
谈谈对电针疗法及电针仪的一些看法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刺激,以期提高疗效,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最初的考虑,发挥电流的刺激或治疗作用;再者替代手法运针,能够长时间的予以刺激,以节省人力;三者由于传统手法的不确定性或随意性,即尚...
田阳春田丽芳李晓泓
关键词:电针疗法电针仪经络穴位针灸理论适应症
文献传递
浅析女性更年期针灸辨质治未病被引量:15
2011年
根据中医体质学及治未病理论,系统分析更年期女性体质特征为肾虚、冲任不足及血少气余,初步探讨更年期前或早期辨质介入针灸的方法,以补肾调冲、调和气血为原则,穴取三阴交、肾俞、关元、百会等,采用适宜的针灸刺激,以期为我国更年期妇女防病保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关键词:更年期针灸治未病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枢阿片受体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动物不同"得气"状态下,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动物得气的不同调节机制。方法:动情间期SD雌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方法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诱导动物"得气"状态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偏于避免"得气"的干预方式即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留针20 min后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大鼠中脑及脊髓组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κ、μ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中脑κ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与刺激量A组比较刺激量B组表达显著减弱(P<0.05);2中脑内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3脊髓内κ受体、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刺激量A组及刺激量B组κ、μ受体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κ、μ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不同"得气"状态下镇痛机制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能通过增强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脑及脊髓内阿片受体表达起到镇痛效应,且整体较刺激量B组增强更为显著。
齐丹丹张梅郭孟玮刘珍珍章庆庆任晓暄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关键词:针刺痛经得气
关于“得气”的古今认识和近10年研究情况的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从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可量化的方面切入,探寻这些因素与"得气"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关于"得气"的古文献以及近10年关于得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文献。结果:(1)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得气量表应用为近10年最常用的"得气"量化指标;(2)影响针灸"得气"因素很多,涉及个人生理状态、疾病性质、穴位下解剖特点、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其中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因素对"得气"的影响及机制不同。结论:(1)"得气"不等同于针感;(2)对隐性针感需要重新认识;(3)应重视施针者的针下感;(4)需要重新定义和理解"得气"的含义。
许咏思嵇波张鹤宋艳刘亚利张平张露芬李晓泓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朱江
关键词:得气针感针刺
针刀松解法、电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兔IL-1β、IL-6、TNF-α含量影响的比较被引量:41
2009年
目的:IL-1β、IL-6及TNF-α在骨关节炎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针刀松解法、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兔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骨关节炎模型组、针刀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应用伸直位制动兔膝关节制备兔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分别应用针刀松解法和电针治疗3周,治疗结束1周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骨关节炎模型组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骨关节炎模型组相比,针刀治疗组、电针治疗组中的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针刀治疗组与电针治疗组之间的IL-1β、IL-6、TNF-α含量均无显著差别(P>0.05);针刀治疗组或电针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均能阻抑膝关节骨关节炎兔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的生成,提示两种疗法可能通过减少上述细胞因子的生成,在减轻关节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的结构损伤、功能改变,阻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成及减轻软骨基质的降解等方面可能发挥作用。
嵇波刘清国符永鋆覃蔚岚秦谊郭长青李晓泓任晓暄
关键词:关节炎针刺疗法电针细胞因子类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