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倩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缺血后处理通过mdm2-p53负反馈通路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反应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和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不夹闭;IR组:直视下主动脉弓夹闭14 min后去除动脉夹以模拟SCIRI;IPC组:SCIRI损伤,于再灌注5 min后给予5个循环缺血后处理。SCIRI后48 h内每12 h采用BBB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和反射功能;取L4-6节段脊髓测定组织中MDA和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组织中p53和mdm2的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BBB评分降低,后肢运动和反射能力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IPC组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MDA明显升高,SOD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IPC组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mdm2明显下降,MDA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PC组mdm2明显升高,p53明显下降(P<0.05)。上述变化在术后24 h变化最为显著。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激活脊髓组织中mdm2-p53负反馈通路,增加脊髓组织中SOD含量、减少MDA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应激的神经保护作用。
- 李晓倩陈凤收张再莉马虹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MDM2-P53
-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CNKI等数据库,收集发表于1990年至2010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行HTEA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相关参考文献。按Cocharane Handbook 5.0.1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4.2.10软件。结果共纳入16个自身对照试验,12个空白对照试验,共1 0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心功能的影响:HTEA能够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WMD=–10.28,95%CI(–14.14,–6.43)]和心输出量[WMD=–1.26,95%CI(–1.63,–0.89)],缩小左室舒张末内径[WMD=5.02,95%CI(3.72,6.32)],增加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峰)[WMD=–17.50,95%CI(–29.40,–5.59)],降低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峰)[WMD=27.36,95%CI(24.46,30.26)];②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阻滞后ST段压低、T波倒置次数(NST-T)[WMD=1.45,95%CI(1.12,1.78)]和程度总和(∑ST-T)[WMD=1.02,95%CI(0.78,1.26)]显著减少;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阻滞后能够显著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缺血[WMD=4.24,95%CI(0.48,8.00)]、心肌缺血持续时间[WMD=23.29,95%CI(4.66,42.11)]和心绞痛的发作次数[WMD=3.44,95%CI(0.92,5.97)],减少NST-T[WMD=1.10,95%CI(0.84,1.36)]和∑ST-T[WMD=1.33,95%CI(1.01,1.65)]的变化程度;④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阻滞后可显著减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率[WMD=8.44,95%CI(3.81,13.07)],降低体循环阻力[WMD=2.07,95%CI(0.81,3.34)],但不降低舒张压[WMD=2.06,95%CI(–0.52,4.64)],不影响冠状动脉灌注压;⑤对Q-T离散度的影响:阻滞后能显著降低Q-Td[WMD=9.51,95%CI(4.74,14.27)]、Q-Tcd[WMD=11.82,95%CI(5.55,18.09)]及J-Td[WMD=9.04,95%CI(2.30,15.79)]。结论 HTEA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
- 唐冰李晓倩马虹王俊科
- 关键词: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随机对照试验
- 七氟烷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鼠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 m L后机械通气4 h;LPS组股静脉注射LPS 5 mg/kg后机械通气4 h;1.0、1.5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七氟烷组:股静脉注射LPS 5 mg/kg后机械通气分别吸入1.0和1.5 MAC七氟烷4 h。实验结束时心脏放血处死大鼠,取左肺HE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及免疫组化测定CINC-1、ICAM-1,右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1 m L进行细胞计数,余灌洗液离心后取上清液ELISA法测定CINC-1及ICAM-1。结果 LPS组BALF内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七氟烷组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LPS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LPS组BALF上清液中CINC-1、ICAM-1浓度和肺组织内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七氟烷组低于LPS组,高于对照组(P<0.05);七氟烷组肺组织损伤评分低于LPS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可以降低LPS所致ALI大鼠BALF内细胞总数及CINC-1、ICAM-1浓度,以及肺组织内CINC-1、ICAM-1蛋白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
- 孙艳红崔涌孙喜家李晓倩
- 关键词:内毒素七氟烷急性肺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病理损伤
- CBL教学法联合多功能模拟人教学在麻醉学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联合多功能模拟人教学在麻醉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见习的麻醉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5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8人)和对照组(28人),试验组采用CBL教学法联合多功能模拟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见习结束后对学生成绩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和教学满意度调查,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46.93±1.27)分和临床技能成绩(45.07±1.39)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38.54±1.53)分和临床技能成绩(36.04±1.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满意度结果显示,提高学习兴趣方面试验组满意26例高于对照组13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试验组满意24例高于对照组14例;巩固理论知识方面试验组满意24例高于对照组16例;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试验组满意27例高于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联合多功能模拟人教学在麻醉本科生的临床见习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改善现有教学出现的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较差和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
- 曲歌李晓倩张阳
- 关键词:CBL教学法麻醉学见习教学
- 鞘内注射盐酸羟考酮下调脊髓小胶质细胞中c-JNK/CXCL1信号减弱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痛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盐酸羟考酮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阈、脊髓小胶质细胞中c-JNK/CXCL1信号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盐酸羟考酮组[Oxy组,结扎前3d鞘内注射盐酸羟考酮(5μg/30μl)]、米诺环素组[Mino组,结扎前3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5μg/30μl)]及c-JNK抑制剂组[SP组,结扎前3d鞘内注射S1P600125(5μg/30μl)].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各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于L5-6鞘内置管并连续注射3d.术后1、3、5、7、14 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取第4~6节腰段脊髓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小质细胞的活化状态,Westo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Ⅰ ba-1、p-c-JNK以及CXCL1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各观察点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损伤后7d脊髓组织中Ⅰ ba-1、p-c-JNK和CXCL1的表达增加(P<0.05);与CCI组比较,Oxy组、Mino组和SP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脊髓组织中p-c-JNK、Ⅰ ba-1和CXCL1的表达降低(P<0.05).损伤后7d,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CI组脊髓背角内可见Ⅰ ba-1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加(P<0.05),外形由静息多分支样转变成变形虫样,而Oxy组、Mino组、SP组小胶质细胞多呈树枝样,Ⅰ ba-1阳性细胞数目减少.Oxy组、Mino组和SP组三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盐酸羟考酮可以通过下调脊髓小胶质细胞中c-JNK/CXCL1信号减轻坐骨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为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李晓倩张再莉马虹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下调脊髓Toll样受体3及下游细胞因子减弱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痛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阈、脊髓组织Toll样受体3(TLR3)mRNA及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鞘内注射30μl生理盐水)、DEX—pre组(坐骨神经结扎前2d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30μl)、DEX—post组(坐骨神经结扎后7d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30μl)及DEX+ATIP组(坐骨神经结扎前2d鞘内注射10μg右美托咪定+10μg阿替美唑共30μl),每组15只。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各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于L5-6鞘内置管并连续注射7d。术后1、3、5、7、14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取第4—6节腰段脊髓(L4-6)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TLR3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术后各观察点CCI组大鼠热痛阈(F=12.73,P〈0.05)及机械性痛阈(F=14.65,P〈0.05)降低、脊髓TLR3mRNA(F=11.03,P〈0.05)以及IL-1β(F=9.67,P〈0.05)、TNF—α(F=8.78,P〈0.05)表达增加;结扎前2d鞘内注射10μgDEX(DEX—pre组)可抑制坐骨神经结扎所引起的热痛觉过敏(F=11.03,P〈0.05)及机械性异常性疼痛(F=15.03,P〈0.05),降低脊髓TLR3mRNA表达(F=14.65,P〈0.05)和炎性因子释放(IL-1β:F=12.51,P〈0.05;TNF—α:F=9.01,P〈0.05),而DEX-post组和DEX+ATIP组与CCI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脊髓组织TLR3mRNA表达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释放,进而预防坐骨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但不能减轻已经存在的疼痛。
- 李晓倩马虹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右美托咪啶脊髓TOLL样受体3病理学病理学
- 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反应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的气管插管反应。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Ⅱ、Ⅲ、Ⅳ组,I组静注舒芬太尼0.4μg/kg,II组静注地佐辛0.1mg/kg,lff组静注地佐辛0.15mg/kg,1V组静注地佐辛0.2mg/kg,各组均于药物静注3min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后四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降到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min(T2)、插管即刻(L)、插管后3min(rr4)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HR、SpO2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T2~T4时BIS均明显低于T,时(P〈0.05)。Ⅱ、Ⅲ组T3时的MAP明显高于T1时(P〈0.05),B时Ⅱ组的MAP明显高于Ⅳ组和姐(P〈0.05)。B时Ⅱ、Ⅲ组的HR明显快于T1时(P〈0.05),L时Ⅱ组的HR明显快于Ⅳ组和I组(P〈0.05)。Ⅳ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mg/kg地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较0.1mg/kg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
- 张再莉刘海梅李晓倩吕黄伟
- 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男性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羟考酮组(A组)、奥布卡因凝胶组(B组)、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组(C组)、对照组(D组)。记录四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T1、T2、T3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术后30 min内患者躁动、尿管留置不适的发生情况以及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发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1时MAP、HR低于B组和D组(P<0.05),T2、T3时MAP、HR低于A组、B组和D组(P<0.05),各时点的VAS评分低于B组和D组(P<0.05),尿管留置不适发生率低于A组和D组(P<0.05)。四组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的使用能够减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尿管留置不适,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
- 陈凤收李晓倩周泓旭王丽美马虹
- 关键词:羟考酮全麻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增加神经元自噬改善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在体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神经元自噬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鞘内注射30μL生理盐水)、Dex组(缺血前3 d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30μL)、Dex+ATIP组(缺血前3 d鞘内注射10μg右美托咪定+10μg阿替美唑共30μL)。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结扎,其他各组开胸后无创动脉夹夹闭主动脉弓14 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模型。各组手术前均于L5-6鞘内置管并连续注射3 d。损伤后48 h内每12小时取5只大鼠,采用Tarlov法评价大鼠下肢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和计数损伤后48 h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和数量;Western blot和RT-PCR法测定损伤后48 h大鼠脊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各观察点IR组下肢运动功能明显受损,Tarlov评分下降,脊髓组织中Beclin1、LC3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损伤前3 d鞘内注射10μg DEX(Dex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提高Tarlov评分,改善脊髓Beclin1、LC3 mRNA蛋白的表达(P<0.05),而Dex+ATIP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8 h,HE染色显示,Sham组脊髓前角神经元轮廓清晰,结构完整,无出血、水肿等异常表现;IR组、Dex+ATIP组细胞质中的尼氏体消失,神经元胞核出现固缩或溶解,广泛空泡形成;而Dex组神经元形态明显规整,且正常神经元数量增多。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通过上调Beclin1、LC3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神经元自噬,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下肢运动功能。
- 李晓倩方波马虹
- 关键词:鞘内注射BECLIN1LC3
- 不同剂量羟考酮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留置反应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考酮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留置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6~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非泌尿系统手术苏醒期出现导尿管留置不适的男性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各30例。A、B、C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0.03、0.05、0.07 mg/kg,所有药物统一稀释至5 mL,D组患者静脉注射5 mL生理盐水。观察四组患者用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生命体征变化、导尿管留置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A、B、C组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D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D组(P<0.05);B、C组患者过度镇静发生率高于A组(P<0.05)。A、B、C组对全麻苏醒期导尿管留置不适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D组(P<0.05)。四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小剂量(0.03 mg/kg)羟考酮能够治疗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尿管留置不适,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不增加过度镇静及恶心呕吐的发生。
- 陈凤收李晓倩马虹
- 关键词:羟考酮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