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颖
-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表位特异性的靶向抗体库技术进行抗体的体外分子进化
- 背景:多数情况下,抗体需要进行改造以增强其生物学效应。传统的抗体体外分子进化的方法往往需要构建库容量足够大的抗体库,工作量大,成功率低,容易发生表位漂移从而丧失其生物学功能。目的:本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在保证表位...
- 乔春霞罗龙龙吕明林周李新颖耿晶黎燕张纪岩冯建男沈倍奋
- 文献传递
- 抗体可变区稳定性评价及其初步应用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抗体轻、重链间的结合能与其构象特征、理化性质间的内在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合理评价抗体分子的热稳定性,为抗体分子的设计、合理改造及亲和力成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相关方法对已有晶体结构的抗体结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距离几何学、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对抗体可变区的构象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分子间氢键形成理论、反应自由能理论,从热力学、动力学对抗体分子轻、重链可变区相互作用的动态结构及能量特征进行探讨;借助统计学原理、非线性拟合、回归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抗体轻、重链作用能与其构象特征、理化性质建立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分子模拟与统计学分析,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结合能与其轻、重链间的氢键形成数目、范德华作用均存在线性相关性;与抗体理化性质存在基于多项式的非线性相关性。基于关键位置氨基酸的使用频率以及建立的分析模型,针对无法获得稳定工程细胞株的抗蓖麻毒素人源化功能抗体进行合理的评价及优化,借助理论指导,获得抗蓖麻毒素人源化抗体稳定的工程细胞株。结论抗体可变区的自身结构(构象、理化性质)对其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抗体结构优化来提高抗体的稳定性。
- 陈宇杨静李新颖周婷婷林周罗龙龙乔春霞吕明黎燕沈倍奋冯健男
- 关键词:稳定性空间结构
- 补体过度活化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过程的影响
- 2010年
- 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研究aGVHD发病过程中补体系统的活化对病理过程的影响。选用近交系C57BL/6(H-2Kb)小鼠和BALB/c(H-2Kd)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组以前者作为供鼠,后者作为受鼠,给予受鼠8Gy60Coγ线全身照射后4-6小时进行骨髓细胞+脾细胞移植;对照组为同基因移植组。通过观察小鼠的体表特征、生存期以及体重变化跟踪模型组动物aGVHD的发生发展。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移植后模型小鼠的基因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从蛋白水平检测整个发病过程中器官组织C3a、C5a等补体相关成分的分泌表达,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从基因水平检测补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aGVHD所导致的组织损伤进行病理学分析,同时利用免疫荧光(IF)等实验技术检测补体相关成分在发病小鼠相应器官组织中的沉积,初步探讨其与组织病理损伤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典型的aGVHD特征: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皱毛、弓背、活动减少、脱毛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靶器官(肝脏)组织中补体相关成分的表达无论从蛋白水平还是基因水平上均有明显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靶器官组织中(肝脏的中央静脉和门管区)有显著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且在浸润部位有明显的补体成分C3的沉积。结论:在小鼠aGVHD发病过程中,肝组织中的补体系统持续性地过度活化,产生的补体相关成分沉积于受损的肝组织内,沉积部位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这说明补体系统的过度活化可能与aGVHD所导致的病理损伤有密切联系。
- 张及禄侯春梅魏应林李新颖孙德军冯建男黎燕沈倍奋肖鹤
- 关键词:补体补体活化移植物抗宿主病
-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炎性肠病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新型CD4+T辅助细胞亚群-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在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中的表达,探究其在IB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饮用葡聚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的方法建立IBD动物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CD4I、COS、CD40L、CXCR5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染色,分析上述TFH的表面标记在DSS诱导IBD(DSS-IBD)模型中的变化;同时提取淋巴细胞RNA,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FH的特异性转录因子Bcl-6和效应分子IL-2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DSS-IBD模型动物CD4+ICOS+,CD4+CD40L+,CD4+CXCR5+T细胞的比例,以及Bcl-6和IL-21在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显示TFH亚群的功能调节失常可能是该类IB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时凤敏周平陈国江李新颖李育蓉黎燕沈倍奋韩根成
- 关键词:炎性肠病滤泡辅助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
-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提示MDSCs促进肠炎癌变的分子机制
- 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髓系细胞在炎症、肿瘤等病理因素作用下发生分化障碍所产生的不同阶段髓系祖细胞的集合,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是炎症发生恶性癌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体内的MDSCs数量明...
- 周婷婷王柯王一侯春梅李新颖冯健男陈国江
- 关键词:MDSCRNA-SEQ
- 文献传递
- 艾洛替尼耐药肝癌HepG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otinib)耐药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erlotini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逐步递增艾洛替尼并最终给予艾洛替尼50μmol·L-1连续冲击HepG2细胞12个月,建立HepG2/erlotinib。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HepG2/erlotinib耐药倍数和耐药谱;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增殖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epG2/erlotinib细胞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BCRP蛋白表达。结果经过12个月艾洛替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艾洛替尼的IC50值为(72.3±6.1)μmol·L-1,艾洛替尼对正常HepG2细胞的IC50值为(10.6±0.3)μmol·L-1,耐药倍数为6.8±0.7,表明HepG2/erlotinib为艾洛替尼耐药细胞系。HepG2/erlotinib对顺铂、多柔比星、米托蒽醌和拓扑替康的IC50均大于正常HepG2细胞的IC50,表明产生交叉耐药性。HepG2细胞和HepG2/erlotinib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0.7±3.3)h和(26.7±1.2)h,耐药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erlotinib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HepG2/erlotinib细胞中BCRP基因和BC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建立的HepG2/erlotinib具有耐药细胞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其耐药机制与BCRP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 任志广赵青魏寅祥贾砚寒李新颖黎燕彭晖马远方
- 关键词:肝癌细胞系耐药
-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提示MDSCs促进肠炎癌变的分子机制
- 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髓系细胞在炎症、肿瘤等病理因素作用下发生分化障碍所产生的不同阶段髓系祖细胞的集合,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是炎症发生恶性癌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体内的MDSCs数量明...
- 周婷婷王柯王一侯春梅李新颖冯健男陈国江
- 关键词:MDSCRNA-SEQ
- 补体C5a受体拮抗剂体外筛选平台的建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建立稳定的补体C5a受体(C5aR)拮抗剂筛选平台。方法采集人外周静脉抗凝血,与不同浓度C5a、脂多糖及PMX-53孵育10~30 min。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溶菌酶检测试剂盒观察中性粒细胞分泌溶菌酶的能力变化,罗丹明-123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8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AKB或AKT)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考察补体C5a刺激及使用阳性药物PMX-53后对各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C5a刺激人外周血可增强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促进溶菌酶释放和IL-8的分泌,激发呼吸爆发,上调ERK、AKT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阳性药物PMX-53则能显著抑制C5a的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成功建立C5aR拮抗剂人全血体外筛选平台,为C5aR拮抗剂筛选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会会陈国江杨跃梅魏化伟王立燕彭晖李新颖王一黎燕石艳春
- 关键词:C5A
- 基于活体成像的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0年
- 李新颖侯春梅黎燕吕明
- 关键词:卵巢肿瘤活体成像荧光强度
- MTT法和CCK-8法检测悬浮细胞增殖的比较被引量:62
- 2009年
- 侯春梅李新颖叶伟亮曹曦元肖鹤黎燕
- 关键词:细胞增殖MTT法MTT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