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塑化技术在眼眶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研究生物塑化技术在眼眶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10月学习眼科学课程的大连医科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16名学生和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和住院医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生物塑化标本教学,对照组采用普通标本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进行考核,同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结果学生中试验组眼眶解剖考试成绩为(79.68±8.84)分,对照组为(62.28±12.64)分;住院医师中试验组眼眶解剖考试成绩为(81.25±4.27)分,对照组为(71.50±7.0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生中试验组教学效果的评分为(89.19±5.60)分,对照组为(71.48±5.60)分;住院医师中中试验组教学效果的评分为(94.82±2.95)分,对照组为(80.13±5.8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相对于普通标本,生物塑化标本能够让学生和住院医师更加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眼眶解剖结构,从而提高眼眶解剖教学效果。
- 柳姝伊李岩淳璞隋鸿锦卢苇
- 关键词:生物塑化眼科教学
- 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对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稳定性的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评价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为选择最佳内固定方式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眶颧颌骨折(Zingg B型)的患者1例,术中固定颧额缝、眶下缘,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咬合功能正常、无复视、无内固定植入物移位、面部外观对称。收集术前眼眶CT图像,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baqus软件对健侧镜像处理模拟构建正常的颅面部骨骼有限元模型(FEM/intact)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骨折位置进行分割、装配,结合临床手术固定位点构建骨折内固定模型,分别为固定颧额缝有限元模型(FEM/ZFS)、固定眶下缘有限元模型(FEM/IOR)、固定颧额缝及眶下缘有限元模型(FEM/ZFS+IOR)和固定颧额缝、眶下缘及颧上颌缝有限元模型(FEM/ZFS+IOR+ZMS)。对不同内固定模型加载咬肌牵拉力,分析材料与骨折段的应力及位移、计算颧骨的旋转角度。并根据患者实际的手术情况建立术后模型(FEM/Post),与术前模拟的FEM/ZFS+IOR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建立的FEM/intact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模型通过准确性验证。FEM/ZFS+IOR与FEM/ZFS+IOR+ZMS内固定钛板的最大应力分别为396 MPa和426 MPa,均低于其屈服强度483 MPa,骨折线最大位移分别为0.10 mm和0.06 mm,均≤0.1 mm,颧骨旋转角度均<2°;FEM/ZFS与FEM/IOR内固定钛板的最大应力分别为730 MPa和501 MPa,均高于其屈服强度,骨折线最大位移分别为0.27 mm和0.15 mm,均>0.1 mm,颧骨旋转角度均<2°。FEM/Post应力及位移情况与FEM/ZFS+IOR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在术前对眶颧颌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进行数字化分析评价从而选择出最佳固定方式,为眶颧颌骨折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量化依据。
- 李岩吴鹏森马越唐美婷曾薛颖唐媛媛于申卢苇
- 关键词:颧骨骨折眶骨折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