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1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疫霉
  • 5篇致病疫霉
  • 4篇尿激酶
  • 4篇激酶
  • 2篇蛋白
  • 2篇修饰
  • 2篇院校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胃癌
  • 2篇离体
  • 2篇连接蛋白
  • 2篇紧密连接蛋白
  • 2篇化学修饰
  • 2篇机电
  • 2篇发酵
  • 2篇防病
  • 2篇复合发酵
  • 1篇导课
  • 1篇电化学分析

机构

  • 17篇邢台医学高等...
  • 5篇河北大学

作者

  • 17篇李岩
  • 6篇李兵
  • 5篇蒋继志
  • 2篇卫茹
  • 2篇张志华
  • 1篇宋香全
  • 1篇王晓凌
  • 1篇张俊会
  • 1篇李军改
  • 1篇孟翠丽
  • 1篇李妤蓉
  • 1篇郭玉娟
  • 1篇赵贵栋
  • 1篇刘现云
  • 1篇李朝献
  • 1篇刘宏新
  • 1篇张颖
  • 1篇陈亚
  • 1篇沙海天

传媒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食品与发酵科...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才智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5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素修饰尿激酶的制备方法
2014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肝素对尿激酶进行化学修饰的方法,以改善其稳定性。经肝素修饰的尿激酶对蛋白酶有较强的抗水解能力,对热及pH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肝素修饰尿激酶比活为1.25×105u/mg,分子量为58kDa。该修饰法获得的尿激酶半衰期明显延长,可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
李岩
关键词:尿激酶肝素化学修饰
2015—2017年北方5省(区)致病疫霉抗药性监测及与嘧菌酯交互抗性被引量:9
2018年
为明确2015—2017年采自北方5省(区)马铃薯主产区的致病疫霉菌株对甲霜灵抗药性的频率及分布,探索甲霜灵与嘧菌酯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本试验使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检测致病疫霉对甲霜灵的抗性,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高抗甲霜灵菌株培养在不同浓度嘧菌酯的含药平板上,通过EC50值评价其交互抗性。结果显示,2015—2017年采自北方5省(区)的致病疫霉菌株以中抗类型为主,3年分别为75.3%,73.3%和72.0%;高抗菌株在5省(区)均有分布,且出现频率由2015年的12.7%上升到2017年的19.5%,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辽宁省,增长了15.30%。高抗甲霜灵的致病疫霉菌株对嘧菌酯均表现为敏感,EC50值在0.0106~0.2317μg/mL之间。这表明虽然北方5省(区)致病疫霉对甲霜灵的抗性以中抗菌株为主,但高抗菌株均有分布,且出现频率逐年上升,嘧菌酯与甲霜灵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可以与甲霜灵交替使用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李成斌张红霞李岩沙海天田荟遥蒋继志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抗药性交互抗性
“三全育人”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
2023年
就业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也是最大的民生,要将稳定就业、保民生放在第一位。大学生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医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随后阐述了医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最后提出了“三全育人”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李岩孟翠丽李兵宋香全徐迅迅
关键词:三全育人医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45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我院体检中心经体检合格的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的sIL-2R和sIL-6R水平并与对照组做对照。结果:胃癌患者化疗前血清sIL-2R和sIL-6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6个月后,观察组未复发病例中sIL-2R,sIL-6R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者又回升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sIL-2R和sIL-6R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胃癌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考。
卫茹刘现云陈亚李兵李岩赵贵栋
关键词:免疫测定胃癌白细胞介素类
紧密连接蛋白在食管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李岩李兵张俊会姬明礼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laudin-3、claudin-4、claudin-7、claudin-10蛋白在正常食管组织、胃黏膜及食管癌组织、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关系,以探讨其在食管癌、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研...
关键词:
关键词:食管癌胃癌
复合发酵菌液的离体防病效果及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为进一步明确Sy11、W-7、SR13-2、ST-1和HT-6这5株拮抗菌复合发酵得到的菌液(CFBF-Ⅱ)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潜力,本试验采用浸泡、浇灌等方法探讨了CFBF-Ⅱ对马铃薯种薯萌发、植株生长、离体叶片防病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CFBF-Ⅱ处理后种薯芽高、芽直径和萌发率均明显优于4株拮抗菌(Sy11、SR13-2、ST-1和HT-6)的复合发酵菌液(CFBF-Ⅰ)以及单一菌株HT-6菌液的处理;CFBF-Ⅱ在离体叶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也最好,达到94.6%,显著优于HT-6和甲霜灵锰锌处理;叶片中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总含量以及叶绿素b的含量以CFBF-Ⅱ处理最高,与甲霜灵锰锌处理和LB对照之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植株生长至第55天,CFBF-Ⅱ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比LB对照分别增加了14.8%,26.5%,16.6%和32.9%,也明显优于HT-6的促生效果。此外,CFBF-Ⅱ处理后第50天,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与对照基本一致,但显著高于甲霜灵锰锌处理,真菌数量显著低于甲霜灵锰锌处理和对照,放线菌数量均与甲霜灵锰锌处理相近但均显著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这5株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能更好地直接抑制致病疫霉生长、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并促进植株生长,还能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申芬蒋继志侯宁李成斌田荟遥李岩
关键词:复合发酵致病疫霉促生作用
尿激酶的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化学修饰研究
李兵李岩王晓凌张志华卫茹
课题研究采用的双水相萃取技术,建立了以乙醇/(NH4)2SO4组成的双水相萃取体系分离纯化尿激酶的新方法,周期短、成本低,可放大生产。溶栓酶筛选所采用的"平板法"进行改良,创建了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尿激酶活性...
关键词:
关键词:尿激酶
医学职业院校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如何,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则成为检验高等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1,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八大措施,
李兵李岩李军改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事业专业技能水平教学评估
东北三省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鉴定分析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明确东北三省马铃薯致病疫霉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和分布以及不同线粒体单倍型与其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2017年从东北三省分离纯化的137株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类型,并比较4种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产孢量、生长量以及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致病力。结果显示,Ⅱa型为主要单倍型,占71.5%,其次是Ⅱb型,占21.2%,最少的为Ⅰa型,占7.3%,没有检测到Ⅰb型。4种线粒体单倍型菌株均在20℃时生长最快,其中Ⅱa型菌株的生长速度最快(6.43mm/d)、平均产孢量也最多(33.5×10~4个/mL),I b型菌株生长速度最慢(3.41mm/d),产孢量也最少(6.4×10~4个/mL),且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侵染马铃薯离体叶片后形成的病斑面积也以II a型菌株的最大(53%),约占叶片面积的一半以上,而I b型菌株的最小。这些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致病疫霉线粒体单倍型有3种,且不同类型单倍型与其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尤其是致病力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田荟遥蒋继志李成斌侯宁申芬李岩
关键词:致病疫霉生物学致病力
5种拮抗菌复合发酵对致病疫霉的抑制及离体防病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克服单一拮抗菌抑菌活性不够稳定、防病效果较差等不足,采用对峙培养法对HT-6、SR13-2、W-7、ST-1和Sy11这5株拮抗菌进行复合发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复合发酵菌液I(4株拮抗菌)和复合发酵菌液Ⅱ(5株拮抗菌)在抑菌活性、菌丝体致畸、离体组织防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5株拮抗菌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可进行复合发酵;在与致病疫霉同时对峙培养至第11天时,与5株菌中抑菌活性最强的HT-6相比,复合发酵菌液Ⅱ的抑菌作用较强,抑菌率为83.77%,与复合发酵菌液I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致病疫霉预先生长1d后再对峙培养,发现复合发酵菌液Ⅱ的抑菌作用在对峙培养的第7天和第9天也显著优于复合发酵菌液I和HT-6,并与复合发酵菌液I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镜检发现复合发酵菌液Ⅱ处理的病菌菌丝体畸变率最高(73.96%),其次是HT-6菌液,畸变率为49.47%;预先以菌液处理马铃薯块茎切片2d后接种致病疫霉,发现至接种后第9天,复合发酵菌液Ⅱ处理的块茎切片只出现轻微褐变,未出现或仅出现少量菌丝体,病情指数最低(28.13),与复合发酵菌液I有显著性差异(P<0.05),保护率达63.83%。这表明复合发酵菌液Ⅱ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潜力明显优于复合发酵菌液I。
申芬蒋继志侯宁李成斌田荟遥李岩
关键词:复合发酵致病疫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