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晖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多民族国家建构视角下游牧与农耕族群的互动被引量:3
- 2014年
- 游牧和农耕是东亚地区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由此而形成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族群,而这两大族群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能够对这两大族群的互动给予科学的解释,将其纳入到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似乎更客观。
- 李大龙李元晖
- 关键词:民族国家
- 是“藩属体系”还是“朝贡体系”?——以唐王朝为例被引量:13
- 2014年
- 关于历史上东亚存在的政治秩序,以往学者有不同的命名和解读。本文在梳理已有观点的基础上,以唐王朝构建的政治秩序为例,认为朝贡活动只是唐王朝构建和维持"天下"秩序运转的政策之一,其存在的前提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东亚历史上藩属体制的存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多样化,既有中原王朝主导的一个大藩属体制,也有数个藩属体制并存的情况,而在大的藩属体制之下也经常会存在着若干个小的藩属体制,其内部也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朝贡现象。但无论是册封,还是朝贡,都是历代王朝维持这一体制运转的具体治策和措施,本意是"藩卫"核心地区的安全,而且从"藩臣"、"属国"区域共同构成"边疆"的角度,称为藩属体系也更为恰当。
- 李元晖李大龙
- 关键词:藩属朝贡唐王朝
- “约”与西汉的民族政策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对"约"在西汉民族政策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探讨。认为"约"贯穿于西汉王朝民族政策的始终,对不同时期"约"的类型及其内容探讨后认为,"约"应用于民族政策所施用的对象都是势力强大且对西汉及其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政权,"约"的形成是双方势力对比的结果,而一旦势力对比发生变化,"约"的废除和重新订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汉对周边民族统治不断加强的表现,反映着西汉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轨迹。
- 李元晖
- 关键词:民族政策和亲汉匈关系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多民族国情认识的深化及其意义
- 2016年
- 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面系统地深化了对多民族基本国情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贡献,在党的民族工作思想和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认识、全面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化对多民族基本国情认识的丰富成果,不仅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而且对于正确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李元晖孙懿
- 关键词:国情
- 隋唐时期游牧行国体制与藩属体系的碰撞和重组——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游牧和农耕族群的互动研究
- 2016年
- 在多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下审视游牧和农耕族群的互动,可以得出和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作者在概述隋唐时期两大族群所建政权关系的基础上,认为从游牧行国和农耕王朝藩属的互动看,无论是游牧行国体制还是唐王朝的藩属体制,都不是静止不变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双方关系的发展,受到空间的限制,两种体制也必然经历不断的重组和整合,构成了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阶段。
- 李元晖
- 关键词:隋唐时期
- “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实践——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发展被引量:17
- 2016年
- "大一统"思想对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大一统"思想虽然萌芽于先秦时期,但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其核心是"汉为天下宗",董仲舒等对"大一统"的解读是对这一观念的完善。"大一统"思想形成后为后代所继承,隋唐两朝是积极的实践者,但边疆族群尤其是游牧族群的继承和发展则使其成为了缔造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主导者。兴起于东北地区的清王朝则更加继承和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最终促成了多民族主权国家的定型。
- 李元晖李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