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乔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1篇弹簧
  • 1篇导丝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室
  • 1篇心室晚电位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血液指标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患者
  • 1篇抑郁症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输血
  • 1篇影响及意义
  • 1篇预存式自体输...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治疗

机构

  • 5篇汕头市中心医...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5篇李乔
  • 3篇曾欣
  • 2篇李行勇
  • 1篇陈书盈
  • 1篇孙青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早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早期再灌注成功患者(n=28)及保守治疗患者(n=24)分别于梗死后2周及3个月时进行VLP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VLP阳性率及病理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保守治疗组和再灌注组心肌梗死后2周时VLP阳性率分别为58.3%和17.9%,3个月时分别为37.3%和7.1%,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周时保守治疗组中VLP阳性与阴性患者病理性室性早搏及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或室颤(VT/VF)发生率分别为92.8%和20.0%(P<0.05)。再灌注组则为60.0%和8.7%(P<0.05),保守治疗组和再灌组两组之间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7.9%(P<0.01)。心肌梗死后3个月复查时,保守治疗组和再灌组两组之间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45.8%和3.6%(P<0.01)。结论:早期再灌注治疗组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显著降低患者VLP的阳性率,使病理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VLP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曾欣李乔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心室晚电位心律失常
Brugada综合征漏诊误诊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被漏诊误诊情况,从而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系统回顾分析1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漏诊误诊情况。结果:11例患者在首诊时分别被漏诊误诊为其他疾病,在复诊时结合心电图特征和临床症状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结论:Brugada综合征漏诊误诊原因为心电图表现的隐匿性、多变性和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不高,加强对该病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及时诊断及治疗以改善预后。
李乔曾欣孙青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误诊漏诊
中青年焦虑抑郁患者心律失常及性别差异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焦虑或抑郁症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性别差异。方法将131例中青年焦虑或抑郁症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观察组,另选取正常男女各8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四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HRV)。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与同性别对照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增高,QT离散度增大,HR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女性患者室早二联律、室早三联律的检出率较男性患者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或抑郁症可通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而诱发和促进中青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女性患者受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
李乔曾欣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症中青年心律失常性别差异
一种用于医用导管或导丝的夹子
一种用于医用导管或导丝的夹子,包括左夹体、右夹体、转轴和扭力弹簧,上述左夹体和右夹体可相互转动地安装在转轴上,左夹体和右夹体处于转轴上方的部分为抓捏部,左夹体和右夹体处于转轴下方的部分为夹持部,上述扭力弹簧套在转轴上,扭...
李乔李行勇陈书盈
文献传递
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效果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1例拟实施较大手术的患者,59例患者接受了术前预存式自体血、术中回收自体血作为观察组;另42例患者除未实施自体输血外,其他条件如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与观察组相似,在术中、术后输异体血,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7天血液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白细胞计数,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观察组59例患者中有44例靠自体输血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15例因术中、术后出血量多而加输异体血,共输红细胞悬液38 U。对照组42例患者术中、术后全部输异体血,共输红细胞悬液165 U。(2)观察组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除WBC(P<0.01)外,其他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Hb、Hct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但无失血反应;术后第7天Hb、Hct也低于手术前(P<0.01),但已大致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后PT、APTT均延长(P<0.01)、Fib和Plt计数均降低(P<0.01),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中回收血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正常、无碎片,回收血细菌培养呈阴性。(5)两组术后第1、7天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不利影响。
李行勇李乔
关键词:自体输血异体输血血液指标大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