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珊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3篇铜矿
  • 3篇黄铜矿
  • 2篇生物浸出
  • 2篇浸出
  • 1篇英文
  • 1篇中等嗜热菌
  • 1篇嗜热
  • 1篇嗜热微生物
  • 1篇酸性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浸出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细菌
  • 1篇细菌浸出
  • 1篇细菌培养
  • 1篇细菌培养基
  • 1篇浸出过程
  • 1篇精矿
  • 1篇黄铜矿精矿
  • 1篇斑铜矿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邱冠周
  • 3篇覃文庆
  • 3篇赵红波
  • 3篇朱珊
  • 3篇王军
  • 2篇李旖旎
  • 2篇庄田

传媒

  • 2篇Transa...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生物浸出Pb-Zn-Sn黄铜矿及其生物群落的演替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Pb-Zn-Sn黄铜矿精矿在混合中度嗜热微生物槽浸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并监测浸出体系中金属离子浓度、溶液电位、溶液pH值变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最终铜浸出率高达85.6%,在浸出前期,Acidithiobacillus caldus为优势群落,从第18天开始到浸出结束,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为优势群落,但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丰度变化较小。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较高的溶液电位和合适的铁离子浓度对黄铜矿精矿的生物浸出作用很关键。
王军赵红波庄田覃文庆朱珊邱冠周
关键词:黄铜矿微生物群落
黄铜矿与斑铜矿在酸性细菌培养基中的电化学溶解对比(英文)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电化学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分析黄铜矿与斑铜矿在酸性细菌培养基中的电化学溶解过程。斑铜矿直接氧化反应比还原反应更容易发生,但黄铜矿既难被氧化,又难被还原。斑铜矿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从而比黄铜矿更容易被溶解。铜蓝(CuS)是黄铜矿与斑铜矿溶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因此,斑铜矿的溶解途径主要为直接氧化过程,中间产物铜蓝(CuS)可能限制其进一步溶解。黄铜矿的溶解途径包含了还原-氧化过程,其中,黄铜矿首先被还原为与斑铜矿类似的中间产物,再进一步被氧化,并产生铜蓝(CuS),而黄铜矿的最初还原过程是其溶解过程的主要限制步骤。
赵红波胡明皓李旖旎朱珊覃文庆邱冠周王军
关键词:黄铜矿斑铜矿细菌浸出
黄铜矿精矿中等嗜热微生物浸出过程及其优化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3种中等嗜热微生物: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A.c)、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L.f)、嗜热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对黄铜矿精矿进行浸出。探讨浸出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优化及搅拌反应器浸出条件优化。微生物最佳生长条件如下:生长温度为45℃、初始p H为1.5。驯化过的浸矿细菌的生长及浸出率明显高于未驯化的,驯化后浸出率在矿浆浓度为50 g/L时达到最大,为94.00%;当矿浆浓度达到100 g/L时,铜的浸出率稳定在80%左右。搅拌反应器的最优化浸出条件如下:搅拌速度350 r/min,充气强度500 m L/min。在此条件下,对黄铜矿精矿进行浸出,浸出时间为30 d时,最终铜离子浓度为17.36 g/L,铜的浸出率为85.60%。
王军李旖旎庄田赵红波朱珊覃文庆邱冠周
关键词:黄铜矿中等嗜热菌生物浸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