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龙云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间歇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除磷性能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通过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使生物膜系统交替处于厌氧/好氧状态,据此研究了不同进水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质量浓度、运行周期以及反冲洗条件下生物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实验中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3 h,进水流速为5 L.h-1,气水比为8∶1,进水平均COD负荷、氨氮负荷和磷酸盐负荷分别为4.7、0.41和0.095 g.(L.d)-1.结果表明,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生物滤池能有效实现释磷和吸磷;当进水VFAs质量浓度(以COD计)为100 mg.L-1、运行周期为6 h时,生物滤池除磷性能最佳,曝气阶段滤池出水磷去除负荷可达0.059 g.(L.d)-1,同时COD和氨氮的去除负荷分别为3.8 g.(L.d)-1和0.28 g.(L.d)-1,出水平均磷、COD和氨氮质量浓度为1.8、43.6、8.7mg.L-1,滤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氮流失;中止反冲洗使生物滤池除磷性能迅速下降,2 d后滤池除磷效率低于40%,随即恢复反冲洗使滤池除磷效果出现短暂增强,再经2 d反冲洗后除磷效率又回到原有水平.可见,在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下生物滤池成功实现了生物除磷并具有较好的磷负荷去除效果,充足而稳定的进水VFAs质量浓度、适当的运行周期以及较高频率的反冲洗有利于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
- 曾龙云杨春平郭俊元罗胜联
- 关键词:间歇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除磷反冲洗
- 单级间歇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研究
- 通过采用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使生物滤池中生物膜内部交替处于厌氧/好氧状态,据此研究了进水中不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含量、运行周期、氨氮负荷条件下滤池的生物脱氮除磷性能。...
- 曾龙云
-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滤池间歇曝气脱氮除磷工艺
- 有机合成中氧化锰废渣的氧化—活化法再生回用工艺
- 有机合成中氧化锰废渣的氧化—活化法再生回用工艺。它以有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锰废渣为原料,通过氧化—活化联合工艺,即先采用氯酸钠进行初步氧化,制得纯度为80%~85%的初级二氧化锰,接着使用高锰酸钾对初级二氧化锰进一步活...
- 杨春平杨娟娟罗胜联何慧军陈雄柯杰曾龙云易鸣罗旭彪
- 回流比水力负荷对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污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6
- 2010年
-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其中回流比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50%、100%、200%、300%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回流比从50%提高至300%的过程中,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0%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去除TN的影响较为显著,回流比为200%时,对应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7%、90.50%和80.50%.在保持回流比100%的条件下,随水力负荷从1.52m.h-1增加到2.82m.h-1的过程中,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8m.h-1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力负荷为2.08m.h-1时,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2%、90.29%和74.45%.COD、NH4+-N和TN主要在BAF(DN)缺氧环境内得到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8%、68.02%和58.21%.
- 郭俊元杨春平曾龙云何慧军邓征宇
- 关键词: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回流比水力负荷
- 有机合成中氧化锰废渣的氧化—活化法再生回用工艺
- 有机合成中氧化锰废渣的氧化—活化法再生回用工艺。它以有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锰废渣为原料,通过氧化—活化联合工艺,即先采用氯酸钠进行初步氧化,制得纯度为80%~85%的初级二氧化锰,接着使用高锰酸钾对初级二氧化锰进一步活...
- 杨春平杨娟娟罗胜联何慧军陈雄柯杰曾龙云易鸣罗旭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