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鹏云
- 作品数:109 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阻断PD-L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正>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因其强大的抗原递呈功能和激活抗原特异性 CT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反应,成为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重要载体。以 DC 为基础...
- 王春燕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PD-L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文献传递
- DIC 300例诊治经验
- <正>目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组以出血为标、凝血为本的出血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微循环障碍、栓塞等症状。是由于各类严重疾病状态诱发的促凝物质进入血流、进而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以过量凝血酶形成为其...
- 张连生易良才柴晔曾鹏云李莉娟吴重阳岳玲玲
- 人源性防御素对脂质体膜非特异性靶向作用的研究
- 本文选用四种不同性质的磷脂和其他细胞膜成分,建立大单室脂质体(LUV)生物膜模型,利用荧光检测分析方法,结合荧光淬灭探针和膜探针,定量考察人源性α-防御素对脂质体膜渗透作用和初步探讨α-防御素对脂质体膜作用所能到达的部位...
- 曾鹏云
- 关键词:作用位点肺靶向微球肺组织损伤
- 文献传递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取传代培养第7代的hUC-MSC,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PBMC,分为3组:空白组(hUC-MSC),对照组(AA-PBMC),实验组(分别以1∶10、1∶1及10∶1的比例将hUC-MSC与AA-PBMC共培养7天),RT-PCR法测定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Foxp3/β-actin),3色流式细胞仪测定Treg细胞(CD4+CD25+Foxp3+)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hUC-MSC不表达Foxp3mRNA,无Treg细胞存在。实验组Foxp3mRNA相对表达量、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与AA-PBMC比例为10∶1时,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其来源广泛,目前已产业化,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柴晔刘瑛孙媛媛张连生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熊彬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调节性T细胞
- 浆样树突细胞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免疫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浆样树突细胞(pDC)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SR)中的免疫作用.方法 分离白血病S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选择双次分选法,获得纯化的人pDC和髓样树突细胞(mDC).将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养,观察其活化情况,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能刺激白血病SR患者pDC分泌大量IFN-α,孵育48 h,pDC上清液中IFN-α水平分别为(15.34±2.91)ng/ml和(10.38±1.41)ng/ml,较阴性对照组(脂多糖+pDC)[(1.36±0.13)ng/ml]明显升高(P值均<0.01).活化的pDC能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培养上清IFN-γ水平分别为(2.16±0.37)ng/ml和(2.73±1.11)ng/ml,平行对照组(脂多糖活化mDC+T细胞)为(2.55±0.23)ng/ml,P>0.05],并使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4.36及4.05,高于非活化组的1.23及0.13(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健康人来源pDC具有同样的活化能力.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白俊郝正栋胡婉丽陈慧玲郭晓嘉
- 关键词:白血病树突细胞
- Flt3配体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来源树突细胞及其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高霞张连生柴晔张玉芳易良才宋飞雪刘瑛曾鹏云赵丽唐文茹
- 关键词:树突细胞FLT3配体白血病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染色体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调节性 T 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Treg)是近年来鉴定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细胞,它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特征,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多种肿瘤患者外...
- 侯静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 文献传递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唯一能激活未致敏 T 细胞(naive T cell s)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白血病源性 DC(L...
- 田发青张连生柴晔宋飞雪刘瑛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HL-60细胞树突状细胞CD1D
- 文献传递
- 细菌活化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作用
- 2014年
-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R患者中观察到pDC数量明显增多并伴有IFN-α水平升高,推测细菌感染激活了pDC,在S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能否活化pDC并观察其功能。选择健康献血员及白血病SR患者,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分选法,得到纯化的人pDC和mDC。将所得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育,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共培育后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6和HLA-DR)及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IL-2、IL-4、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激活pDC分泌大量IFN-α并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经细菌激活的pDC表面分子CD40、CD86表达明显增高,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具有活化pDC的能力,活化的pDC能够产生大量干扰素,发挥初始免疫效应,提示细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活化pDC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白俊郝正栋胡婉丽陈慧玲郭晓佳
- 关键词:白血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细菌
- 环孢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环孢素A (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24例MDS患者(RCUD 8例,RAS 2例,RCMD 9例,MDS-U 3例,RAEB-1 2例,IPSS积分为0-1.5).口...
- 曾鹏云岳玲玲张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