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国胜
- 作品数:114 被引量:1,18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循环荷载下天津吹填土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对天津滨海吹填土开展的循环荷载下的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振动频率、固结比、动应力幅值的大小、静偏应力、循环振次等因素对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天津滨海吹填土存在临界循环应力比,且与固结围压成线性关系,以临界动应力作为归一化因子,建立了考虑固结围压与循环振次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方程。
- 毕雪梅赵瑞斌曲国胜
- 关键词:循环荷载吹填土动三轴试验
- 福建沿海盆地第四纪构造运动模式与动力学环境被引量:14
- 2007年
- 对福建省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城市所在盆地沉积和断裂的研究表明,自漳州地区向北东和向南西各盆地起始沉积、沉积间断和全新世海侵等事件是时间上依次发生的序列沉积事件,漳州及其以北各第四纪盆地构成向南西掀斜的箕状盆地。基于上述规律性,提出了自漳州向北东和向南西依次扩展的第四纪以来地壳隆张的运动模型。分析了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关系和相互作用,认为菲律宾板块的作用是该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巴士系构造是该区地壳运动的触发构造。
- 张路曲国胜朱金芳李亦纲黄宗林
- 关键词:盆地构造
- 关于城市地震应急避难系统设计的探讨
- 对地震应急避难场地和疏散道路的合理选取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过程建模,以提高震后的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避难场地选择模型,主要利用居民社区和避难场地之间的距离作为判断依据,并在计算过程中,不断将社区中未疏散人数和场地剩余...
- 王海鹰曲国胜宁宝坤
- 关键词:城市地震应急避难系统设计
- 文献传递
- 唐山古冶、滦县地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构造关系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小震活动与断层运动紧密相关,小震定位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断层破裂、发震构造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地区1978—2011年内发生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以地震学与构造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唐山地震构造系统与滦县地震构造系统的交汇区,对连续、丰富的地震数据进行时间、空间综合分析,发现古冶东侧出现一条新生地震带。开滦煤矿地质资料证实了该新生地震带展布与徐家楼—王喜庄基岩断层完全重合,推测2010年MS4.2地震与2012年MS4.8地震均由徐家楼—王喜庄断层活动引起,应加强该区地震监测工作。
- 刘亢曲国胜房立华李红光
- 关键词:发震构造双差定位
-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被引量:77
- 2009年
- 在各时期沉积构造格局及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分析了加里东运动末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等不同时期盆地基底-盖层、前陆盆地变形的动力学演化,提出了盆地构造的变形响应及其组合样式;褶皱基底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前陆冲断带-前陆凹陷-前缘隆起带-中央隆起带构成了晚二叠-早三叠世准噶尔盆地的整体变形格局;晚三叠-中侏罗世末期盆地基底-盖层经历了东西向挤压-盆地剪切拉分-南北向挤压的动力学环境;晚侏罗世西北缘推覆构造为南北向挤压造成,盆内陆梁隆起以斜冲-走滑构造变形为特征;喜马拉雅运动期盆地周缘构造定型为6个样式不同的构造段。
- 曲国胜马宗晋陈新发李涛张宁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动力学演化
- 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75
- 2003年
- 大量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和深部构造解释表明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由多组倒转复式背斜、复式箱状背斜构成的推覆体及其前缘逆冲断裂组成 ,由寒武系—第四系组成的推覆体由北向南逆—斜冲 ,平面上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推覆构造 ;普昌断裂由各不相连的逆冲斜冲断裂段组成 ,而不是完整的一条走滑断层 ,各推覆体前缘逆冲断裂与各推覆体的普昌断裂段共同构成统一的前缘逆冲斜冲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系统 ;普昌断裂段以西的推覆体具有向东抬升、向西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断裂段以东的推覆体具有向西抬升、向东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基底隆起带是巴楚隆起隐伏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之下的部分。各推覆体前缘断裂在深部均归并于统一的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 ,其南浅北深 ,东浅西深 (普昌隆起带以西 )或西浅东深 (普昌隆起带以东 ) (6 10km ) ,埋深较大区发育多组滑脱面。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形成时期为晚第四纪 ,为现今活动的推覆构造系统。文中认为各推覆体向南西的倾覆端基底滑脱面和中新生界内部的滑脱面没有贯通 ,是未来 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部位。
- 曲国胜李亦纲陈杰宁宝坤李岩峰李军尹军平
- 关键词:柯坪塔格
- 塔里木盆地西南前陆构造分段及其成因被引量:54
- 2005年
- 大量野外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构造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西南凹陷周边前陆盆地带具有沿前陆走向构造分段的规律性,即在西昆仑-帕米尔和西南天山前陆发育了一系列相间分布的由山系向盆地逆冲的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及由塔里木盆地西南凹陷向山系反冲的弧形反冲构造系统,逆冲与反冲构造间以走滑或斜冲断层相隔;塔西南凹陷基底的北东向隆起和凹陷与前陆构造分段具成因联系,发现薄皮弧形推覆构造段对应基底构造上隆区(小于10km),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段对应基底构造下凹区(大于8km).沿造山带走向隆升幅度和速率或变形格局的差异、前陆盆地多个沉降中心及巨厚沉积盖层、盆地基底构造中隆起带和凹陷带及前陆盆地沉积盖层中存在多层膏岩层等软弱层是塔西南盆地前陆构造分段产生的控制因素,而晚第三纪以来西昆仑-帕米尔与西南天山再造山隆升与塔里木盆地基底构造深浅部不同耦合变形作用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前陆构造分段的主因.
- 曲国胜李亦纲李岩峰J.Canerot陈新发尹军平陈新安张宁J.Deramond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质构造运动学
- 准噶尔盆地褶皱基底三维构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8年
- 简要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的研究进展。在现有各类地形、构造和深部勘探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GOCAD三维建模软件,对准噶尔盆地各构造层数据中存在的穿层现象进行校正,建立各构造层的层序-构造模型。根据准噶尔盆地褶皱基底与盖层的接触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褶皱基底的初始模型,并利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对初始模型进行约束和校正,建立了准噶尔盆地现今褶皱基底构造模型,为准噶尔盆地盖层和基底构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张宁曲国胜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基底三维模型
- 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与地壳分层结构被引量:29
- 2008年
- 基于4条盆地转换波剖面、1条人工地震深反射-折射剖面和重磁反演以及相关深部探测结果,将准噶尔盆地地壳结构划分为3个构造层,即沉积盖层、古生界褶皱基底层和结晶地壳层,确定了B、G、C(1或G1)、C和M界面及其参数特征。盆地具褶皱基底与结晶基底的"双层基底"构造特征,为陆壳性质。现今总体表现为东侧、北侧和西侧埋深较浅,盆地中部由北往南呈倾斜加深;褶皱基底北厚南薄,三个泉凸起带以北厚度为4~10km,以南为0~4km,昌吉凹陷一带最薄,为0~1km.盆地的莫霍面存在卡拉麦里-乌伦古北西西向上地幔隆起区、卡拉麦里-帐北和加依尔-四棵树南北向上地幔隆起区以及由此分割的凹陷区和斜坡带。
- 曲国胜马宗晋邵学钟张先康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结晶基底地壳分层
- 准噶尔盆地深部构造人工地震探测被引量:8
- 2008年
- 穿越西准噶尔造山带、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布设了奇台—克拉玛依—额敏、五彩湾—三台—博格达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二维速度结构、深部地壳构造和沿探测剖面的地壳分层结构,确定了B、G、C1、C、M等界面和P波、S波分层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包括准噶尔盆地基底之上的沉积层(G界面之上)、G-C1、C1-C界面,下地壳介于C和M界面之间;沿剖面发现了达尔布特、克拉玛依、大拐东、阜康和博格达北缘地壳深断裂带以及盆地腹部4条产状近陡立的超壳断裂,发现了西准噶尔造山带之下T界面埋深11.6~12.4km,向西倾的加依尔冲断推覆构造底部逆冲断层面;确定了博格达山壳幔分界面的明显不连续性,M面埋深由50.6km向南急剧倾斜加深至69.0km,博格达山北缘断裂带浅表倾角较缓,向深部倾角变陡,形成深浅部造山的不协调。
- 张先康曲国胜赵金仁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人工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