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朝合

作品数:97 被引量:55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3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3篇页岩
  • 22篇油页岩
  • 16篇盆地
  • 13篇油砂
  • 8篇苏北盆地
  • 8篇溱潼凹陷
  • 8篇凹陷
  • 7篇热解
  • 6篇压裂
  • 6篇页岩气
  • 6篇油气
  • 6篇准噶尔盆地
  • 6篇干馏
  • 5篇地热开发
  • 5篇供暖
  • 5篇含水
  • 5篇含水饱和度
  • 5篇饱和度
  • 4篇地层
  • 4篇地热能

机构

  • 79篇中国石油天然...
  • 14篇中国石油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西南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北京国电富通...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94篇方朝合
  • 29篇郑德温
  • 27篇王红岩
  • 25篇葛稚新
  • 20篇薛华庆
  • 16篇王义凤
  • 11篇李小龙
  • 11篇刘洪林
  • 11篇姚建军
  • 10篇曾博
  • 8篇游利军
  • 8篇康毅力
  • 7篇刘德勋
  • 7篇张枝焕
  • 6篇黄志龙
  • 5篇肖红平
  • 5篇拜文华
  • 5篇刘人和
  • 5篇张福东
  • 5篇孙粉锦

传媒

  • 8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化工科技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广州化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国际石油经济
  • 1篇石化技术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力学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6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砂特征及成藏模式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该区多处发现油砂露头,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该地区油砂特征和成藏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砂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为例,采用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及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对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油砂的富集模式,发现该区砂体空间展布和物性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这两个主控因素对该区油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方朝合李剑刘人和拜文华王义凤
关键词:油砂资源量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
一种地热供暖项目热泵调峰占比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供暖项目热泵调峰占比的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地热供暖项目不同热泵调峰比条件下的综合投资额和生产成本;并计算不同热泵调峰比条件下的现金流出量,以及不同热泵调峰比条件下的现金流入量;根据预设的...
王社教冯学坤方朝合闫家泓曹倩熊波刘人和肖红平郑元超
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富钾锂层系沉积演化规律及储卤层响应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随着国内钾锂盐需求不断增大,浅层盐湖卤水勘探开发技术趋于成熟,深层卤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矿产目标。四川盆地在三叠系发育了面积广泛且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了优质且丰富的富钾锂卤水储层。针对以往岩相古地理"盐味"不足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四川盆地蒸发岩分布规律、岩相古地理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明确了膏盐盆的形成具有"多期多区"特征,揭示了三叠系嘉四段—雷三段重点成盐期的膏盐盆规模、分布、迁移规律;同时基于地质、测井资料,明确了四川盆地富钾锂卤水储层的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认为四川盆地富钾锂卤水储层质量受层位、相带、孔隙类型的控制,表现出中-高伽马、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的耦合特征。研究成果将对国内外深层海相层系的富钾锂卤水储层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洪宇张兵方朝合杨凯曹倩张赛民林晓杨
关键词:四川盆地岩性组合
一种地热储层致裂增渗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地热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热储层致裂增渗的方法及其装置,包括管组及设于管组底端的开合组件,管组包括外管及内管,外管管体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环设有套环,内管可转动插设于外管体内,内管的外周壁开设有贯穿于其内周壁...
辛福东方朝合王社教熊波莫邵元杜广林薛亚斐
原位开采油页岩电加热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14
2011年
随着中国油页岩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油页岩地面干馏工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受实验设备和分析技术的限制,对油页岩地下干馏工艺的研究却很少,在当前的油页岩原位开采工艺中以电加热工艺较为成熟。因此,从油页岩原位开采电加热技术的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油页岩电加热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电加热器的选择和设计、加热井的设计、加热井的布置与操作等),总结出电加热工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未来的原位开采电加热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简化工艺,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以及综合技术等方面。
王盛鹏刘德勋王红岩赵群方朝合郑德温
关键词:油页岩电加热加热器
一种地热流体系统及其除垢方法
一种地热流体系统及其除垢方法,其地热流体系统,包括热能主机、除垢装置、换热器、控制器,热能主机的出口与除垢装置的入口相连通,除垢装置的出口与换热器的入口相连通,换热器的出口与热能主机的入口相连通,换热器的入口设有第一流量...
熊波方朝合王社教辛福东莫邵元薛亚斐朱冬雪
地热能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石油公司的建议被引量:11
2020年
地热能因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利用系数高、清洁环保等特点,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0年来,全球地热直接利用快速增长,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和年利用热量分别增长122%和141%,中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受高温地热资源和经济性局限,地热发电增长缓慢,10年来增长39%。地热直接利用和高温地热发电技术成熟,干热岩开发利用技术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基于国内外地热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重点探讨了石油公司发展地热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在能源变革时期,石油公司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地热产业、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资源、人才、技术、装备和区位优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做好地热发展布局,做大做强地热全产业链。要加快建设地热重点实验室,培养专业化人才,高质量发展地热产业,在实现能源替代和提质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社教陈情来闫家泓方朝合
关键词:地热能地热产业
工作液浸泡对页岩裂缝扩展及力学性质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页岩浸泡实验直观地观测了页岩与流体之间的反应和裂缝延展情况,结合电镜扫描实验中页岩微观结构变化,分析了工作液浸泡下页岩裂缝扩展的机理。研究发现,由于工作液碱度较高和页岩中黏土矿物的存在,页岩在工作液中浸泡后,岩石强度降低,力学参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弹性模量减小,泊松比增加;浸泡时间越长,强度值降低越大。由此得出,浸泡下页岩微裂缝沿层理面和弱结构面不断扩展延伸是引起页岩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
方朝合黄志龙葛稚新王义凤郑德温
关键词:页岩浸泡岩石强度
中深层地热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开发对策被引量:10
2017年
随着绿色能源开发需求的日益迫切,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浅层地热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但由于受到地表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而缺乏稳定性。中深层地热能热源充足,可利用价值高,必将成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在简述了国内外中深层地热勘查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所需的关键钻井、回灌、除垢等技术,并结合我国地热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技术对策。加大政府引导,鼓励石油企业介入,建立综合能源开发企业,重视地热能开发基础研究,提高经济开发地热能水平。
方朝合宿方儒
关键词:地热资源勘探技术
地热能结合生物质能耦合双热源制冷干燥系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热能结合生物质能耦合双热源制冷干燥系统,其包括热源系统、制冷循环管路以及冷冻水外循环管路,其中,所述热源系统包括生物质能热源和地热水热源;所述制冷循环管路管道连通所述生物质能热源和所...
朱冬雪方朝合 王社教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