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强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1993—2012年中国海海平面上升趋势被引量:6
- 2015年
- 利用AVISO高度计数据计算了1993—2012年中国海海平面上升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海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4.3mm/a,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渤、黄、东和南海的上升速率依次为3.1、2.9、3.0和4.6mm/a;渤黄东海平均为3.0mm/a;(2)首次同时计算了中国沿岸、中国海整体及中国海边界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分别为3.2、4.3、4.6mm/a;中国海边界的上升速率明显高于中国海沿岸及渤、黄和东海。初步认为:(1)渤、黄和东海及中国沿岸的平均海平面均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相当,而南海对整个中国海上升率贡献较大;(2)1993—2012年来中国海外围海域的上升可能是中国海上升的主导因素,建议在监测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的同时,必须研究、监测相邻边界海域的海平面变化机制及变化趋势。
- 张静方明强
- 关键词:海平面海平面上升速率中国海
- 对弹性弦非小振幅振动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以弹性弦的长度变化不可忽略为条件,简要推导了一 般振幅下的弦的振动方程.结果显示,弦的振动情形是复杂 的,但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弦振动方程比小振幅条件下的方程 具有更真实的物理意义,且后者是前者的极限简单情形,指 出了横振动可以向纵振动转化.此推导过程可以使人们更好 的理解弦的振动.
- 方明强
- 关键词:弦振动
- 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主成分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对西北太平洋1982--2010年NOAA系列卫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进行月平均等处理,采用Reynolds SST月平均场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数据融合等处理,建立高空问覆盖、长时间序列的SST场数据集。对月距平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分析时空模态特征,并将第一模态时间序列与相关气候时问序列进行比较。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太平洋SST存在显著的约13a周期的年代际模态和2~5a的类厄尔尼诺模态,年代际变化和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振荡相似;类厄尔尼诺模态与Nino-3.4区SST周期变化较为相关,并相对于厄尔尼诺具有约10个月的滞后。本研究显示,西北太平洋可能在多种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机制的控制之下。
- 吴凡方明强管磊
- 关键词:海表温度辐射计经验正交函数暖池
- 对厄尔尼诺事件分类结果不一致原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当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在很多研究中被分为两类—CP(Central-Pacific)型和EP(Eastern-Pacific)型,但分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比对及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化分析,联合对统一尼诺区域热中心位置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1)对于明确分类的厄尔尼诺类型,统一尼诺区域的纬向热中心位置异常与大部分文献结果吻合;2)1982年以来,所有厄尔尼诺事件,不论为哪种类型甚至未明确分类事件,在初始阶段都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中太平洋区域增温现象,显示不同种类的厄尔尼诺事件之间可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3)所有的厄尔尼诺事件中,统一尼诺区域热中心异常位置都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位置变动幅度和方向都不尽相同。本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分类可能不能局限于静态的分类,而需要进一步的动态指数以丰富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特征描述。本文首次主要从统一尼诺区域热中心的动态变化特征角度部分解释了厄尔尼诺分类过程中大部分事件不能明确或者不能统一归类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周一博方明强
- 关键词:厄尔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