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峰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肌钙蛋白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肌钙蛋白
  • 2篇肌肌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钙蛋白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途径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机构

  • 5篇沈阳医学院沈...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徐海峰
  • 2篇徐崇泽
  • 2篇邵冰
  • 1篇何军
  • 1篇苗志林
  • 1篇黄丽
  • 1篇孔宏亮
  • 1篇徐萍
  • 1篇吴蔚
  • 1篇邵兵
  • 1篇张利群
  • 1篇张湘兰
  • 1篇石磊

传媒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肌钙蛋白I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10例为试验组;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但未能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cTnI和vWF。结果试验组术前和术后的cTnI值分别为(0.04±0.03)μg/L和(0.10±0.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的cTn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和术后的vWF水平分别为(123.75±32.77)%和(175.35±36.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WF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vWF水平及cTnI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cTnI与vWF呈线性相关(r=0.80,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cTnI和vWF值升高,提示有心肌的微小损伤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存在。
吴蔚徐海峰邵冰苗志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肌肌钙蛋白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0~3 h、4~6 h内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79.41%,特异性为96.15%,准确度为85%,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6.77%,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徐海峰邵冰徐崇泽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缬沙坦对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和左房内径(LAD)的影响。方法将96例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胺碘酮)和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12个月。研究的一级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的Pd、LAD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Pd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37.7±1.6)mm]显著高于观察组[(35.9±1.3)mm](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胺碘酮治疗特发性心房颤动较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减少心房颤动复发,此种效应可能与缬沙坦改善心房重构有关。
张利群孔宏亮张湘兰徐海峰邵兵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心房重构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1年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32例(TRA组)、经股动脉组(TFA组)32例。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3月,评估术侧桡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管穿刺成功率、鞘管置入时间、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经股动脉途径。
徐海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经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疗效和血清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对围操作期心肌梗死、血脂水平(TG、TC、LDL-C)、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为找到更适合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80例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术前口服安慰剂,术后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24周)、实验2组(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40mg、术后10mg/d口服24周)、实验3组(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40mg、术后20mg/d口服24周)、实验4组(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20mg/d口服24周),每组均为45例。观察PCI围操作期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在各组间的差别;观察术前及术后多个时点的血脂水平及APN、hs-CRP、IL-18的表达在各组间的差别。结果实验2组、3组、4组的围操作期心肌梗死少于实验1组(P〈0.05)。在术后4、12、24周,1~3组降低TC、LDL-C的效果好于4组,其中3组效果最佳。hs-CRP及IL-18水平在术后48h时2、3、4组均低于1组,其中3组最低;在术后4、12、24周时1、2、3组均低于4组,仍为3组最低。脂联素在术后4~24周逐渐升高,升高幅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3组、2组和1组、4组。结论 PCI术前服瑞舒伐他汀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的围操作期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具有比等效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更好的降脂、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IL18及升高APN的作用,从而具有更好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临床应用20mg/d瑞舒伐他汀比10mg/d具有更好的效果。
徐崇泽何军石磊黄丽徐海峰韩思淼徐萍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PCI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