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龙
-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医学检验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体会被引量:4
- 2010年
- 仪器分析是利用一些复杂结构的特殊仪器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操作方法以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由于仪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较强,因此常常被学生认为它是一门内容不易理解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被视为难点。尤其在高职高专的教学过程中最为突出。
- 马青徐建龙
- 关键词:《仪器分析》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分析仪器高职高专
- 0.04%丝裂霉素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手术效果的影响
- 史建江袁耀欣任明玉徐建龙赵素霞
- 准分子激光近视眼LASEK术后通过长时间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来减少Haze的发生,但因长期使用可引起激素性青光眼、白内障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通过术中使用MMC可以明显缩短术后激素的使用时间,明显减少...
- 关键词:
- 关键词:近视眼
- 不同药物与材料在降低眼部手术并发症中的应用
- 袁耀欣任明玉李静史建江徐建龙郭萌
- 课题关键技术与创新点:关键技术:1.观察不同浓度丝裂霉素对角膜的影响2.观察壳聚糖膜眶内结构的影响3.观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对眶内结构的影响4.观察壳聚糖膜在眼眶组织粘连中的初步应用创新点1.在LASEK术中分别应用0....
- 关键词:
- 关键词:壳聚糖膜动物实验
- 临床医学眼科方向专业眼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1
- 2010年
- 眼的免疫学是临床医学眼科方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眼科基础与临床的纽带,该课程教学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当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
- 马青徐建龙
- 关键词:眼科疾病眼免疫学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
- 眼视光专业眼科学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在眼视光专业专科层次的教学中,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打破常规将眼科学基础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精心组织教学,采取一系列教学模式,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和板书结合,多途径进行社会实践等,以临床实践需要为动力推动基础医学理论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现代眼科学基础发展趋势的授课体系,在学生中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徐建龙马青
- 关键词:眼视光专业眼科学基础教学改革
- 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1
- 2020年
- 为探讨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DR患者168例(21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10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光凝治疗间隔为1周,持续4周完成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情况,以及血清VEGF和ET-1水平。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ET-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VEGF、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力严重下降、眼压升高、黄斑水肿明显增加或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表明改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有助于促进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退,降低VEGF水平,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 徐建龙马青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比较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中高度近视患者110例159只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患者55例78只眼,采用LASEK手术治疗,波长193 nm,治疗功率8~10 mW;观察组患者55例81只眼,采用Trans-PRK手术治疗,波长193 nm,治疗功率8~10 mW。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和5 d的改变;观察术前和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角膜光密度,记录术后感染、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眼压升高、散光、角膜穿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裸眼视力和角膜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和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眼压升高、散光、角膜穿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P<0.05)。结论与LASEK比较,Trans-PRK更有利于中高度近视患者视力的早期恢复,改善角膜光密度、疼痛更轻,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建龙马青
- 关键词:中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