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辉

作品数:47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动脉
  • 18篇心肌
  • 16篇梗死
  • 15篇心肌梗死
  • 14篇冠状
  • 14篇冠状动脉
  • 11篇血管
  • 9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血友病
  • 6篇血友病因子
  • 6篇主动脉
  • 6篇介入
  • 5篇血分
  • 5篇血管性血友病
  • 5篇血管性血友病...
  • 5篇射血分数
  • 4篇动脉瓣
  • 4篇心功能
  • 4篇型心
  • 4篇细胞

机构

  • 45篇新疆维吾尔自...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苏州高新区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彭辉
  • 10篇李国庆
  • 8篇赖红梅
  • 8篇戴晓燕
  • 6篇郭自同
  • 6篇雷建新
  • 5篇周立英
  • 5篇杜蓉
  • 4篇余小林
  • 4篇赵强
  • 3篇赵熹
  • 3篇程慧
  • 3篇陶静
  • 3篇许中兴
  • 2篇马丽
  • 2篇阿木提
  • 2篇陈建平
  • 2篇孙惠萍
  • 2篇王凤霞
  • 2篇张翔

传媒

  • 5篇新疆医学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与心血管风险相关因素的综述被引量:5
2018年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占心律失常住院病人的34.5%,男性的患房颤风险约为26.0%,女性为23.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房颤的防治作为一个难题更加突出,因此被预计将成为21世纪新生的心血管流行疾病。我国在房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多局限于横断面的研究,无大规模纵断面的临床研究,缺乏可以预防心房颤动的确定因素。
努尔巴哈尔.热木图拉彭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低密度脂蛋白心血管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与肺动脉高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与肺动脉高压(PH)在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HFpEF及PH相关靶点,将两组靶点通过Venny 2.1分析得到关键靶点,并于STRING 12.0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通过Cytoscape 3.10.1软件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然后用R语言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得到HFpEF相关靶点113个,PH预测靶点7667个,交集出关键靶点109个。经STRING数据库及Cytohubba插件筛选出13个核心靶点,导入DAVID平台筛选出224项生物过程、21项细胞组分、33项分子功能及37条KEGG信号通路(P<0.05)。其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缺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与心肌细胞的改变、心肌肥厚与纤维化以及心力衰竭和PH的进展密切相关。结论HFpEF与PH的分子机制密切联系,炎性、缺氧相关靶点及通路可影响两种疾病进展,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借助疾病数据库在分子层面进行探讨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可更深层次探索复杂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开拓诊治新的思路。
迪丽达·木拉力刘欢赵云飞彭辉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分子机制
心肌存活及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梗死区心肌存活性对左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2月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接受静息状态下18氟-脱氧葡萄正电子断层显像进行心肌代谢显像检查,根据基线梗死区心肌有无存活分为两组,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血运重建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心肌存活状态对于左室重构以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PCI术后12个月,有存活心肌组左室射血分数(46.7±6.98)%高于无存活心肌组(45.1±7.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存活心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17±3.89)mm小于无存活心肌组(55.46±4.7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两组随访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后的患者,在有存活心肌的情况下,心功能改善明显;而梗死区无心肌存活的患者,12个月后,心功能减低,左室重构更加明显。
依力米努尔.阿合买提江彭辉
关键词:存活心肌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血栓抽吸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8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41例,应用抽吸导管后再行PCI),直接PCI组(45例,直接行PCI),观察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PCI后血栓抽吸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PCI组(4.9%∶11.1%,P<0.05),ST段回落率(66.67%、75.61%)、LVEF[(54.02±8.93)%∶(49.23±9.12)%]均优于直接PCI组(P均<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雷建新王钊戴晓燕彭辉李国庆阿木提穆叶赛米热古丽阿德力江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抽吸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不同射血分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治疗不同射血分数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A-TAVR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纳入射血分数保留组,将LVEF<50%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纳入射血分数降低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0例患者,射血分数保留组24例,射血分数降低组36例。两组患者术后1 d的主动脉瓣口反流容量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LVR)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LVPW)、LVEF]于术后1 d即显著改善,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LVR指标的改善于术后3个月才得以显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术前降低,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之后保持稳定,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术后12个月较前升高;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12个月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高于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欧洲三水平五维健康量表健康效应值(EQ-5D-3L)平均得分、整体健康感知(EQ-VAS)平均得分均低于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心房颤动发生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永久起搏器植入率、脑卒中发生率、瓣叶血栓发生率、瓣周漏发生率、生存率、部分药物使用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TAVR可有效解除不同射血分数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主动脉瓣反流、促进左心室逆重构,且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TAVR术后的预后更佳。随着心功能的进一步下降,TAVR术后的预后也逐渐变差,因此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避免出现因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后再�
孔璨郭自同祖丽皮耶姆·希尔彭辉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
高龄患者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右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被引量:2
2021年
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82岁,身高155 cm,体重60 kg。因"摔倒不能行走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不慎摔倒,右髋部着地,伤后右髋部疼痛,不能行走,X光检查显示右侧股骨颈骨折。
万婷婷许川雅李民张喆李杨杨建军徐桂萍刁玉刚王晓斌梅伟王朝东彭辉郭连瑞郭向阳薛张纲王天龙
关键词:高龄患者正中切口髋部疼痛围术期管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X光检查
硝酸甘油的生物转化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硝酸甘油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100多年。持续或频繁给药会导致硝酸甘油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减弱甚至消失,或者需要更大剂量来维持有效的作用即硝酸甘油耐药现象。关于硝酸甘油的生物转化和耐药机制,近年来获得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和氧化应激学说。现将对它们进行重点介绍和讨论。
荆程桥彭辉
关键词:硝酸甘油氧化应激
线粒体动力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9年
线粒体通过不断地融合与分裂来保持线粒体稳态,即线粒体动力学,由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蛋白精确调控完成的,包括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protein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1/2((mitofusin-1/2,MFN1/2)及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atrophy1,OPA1)等。当心肌细胞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过程失衡时则会引起自身形态和功能紊乱,进而损害心脏结构和功能,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及糖尿病性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与进展。
努尔巴哈尔.热木图拉彭辉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
静脉用地尔硫卓与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静脉用地尔硫卓与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卓治疗组68例和硝酸甘油对照组72例,地尔硫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地尔硫卓,硝酸甘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静滴硝酸甘油,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肌耗氧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戴晓燕彭辉芦颜美张翔
关键词:心绞痛地尔硫卓硝酸甘油
急性STEMI患者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直接PCI术后院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早期积极地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细胞.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1],具有开通效率高、疗效明确等优势.
马丽王燕李国庆戴晓燕彭辉
关键词:急性STEMI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血尿酸再灌注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