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吾训

作品数:77 被引量:370H指数:11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股骨
  • 25篇骨头
  • 25篇股骨头
  • 23篇坏死
  • 15篇形态发生蛋白
  • 15篇细胞
  • 15篇骨形态
  • 15篇骨形态发生蛋...
  • 13篇头坏死
  • 13篇细胞生长
  • 13篇细胞生长因子
  • 13篇纤维细胞
  • 13篇纤维细胞生长...
  • 13篇骨头坏死
  • 13篇股骨头坏死
  • 12篇碱性成纤维
  • 12篇碱性成纤维细...
  • 12篇碱性成纤维细...
  • 11篇血性
  • 10篇骨折

机构

  • 37篇贵阳医学院附...
  • 24篇昆明医学院第...
  • 20篇贵州医科大学
  • 14篇贵州省疾病预...
  • 7篇贵阳医学院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云南会泽铅锌...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贵阳医学院第...

作者

  • 74篇彭吾训
  • 23篇龚跃昆
  • 23篇李世和
  • 19篇王蕾
  • 19篇邓进
  • 11篇张健
  • 10篇李彦林
  • 7篇刘钢
  • 6篇王鑫
  • 6篇殷富裕
  • 6篇李青
  • 6篇胡蕴玉
  • 5篇李晓辉
  • 5篇董文涛
  • 4篇刘劲松
  • 4篇包美玲
  • 4篇罗开俭
  • 4篇宋沈超
  • 4篇李彪
  • 4篇龚翔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贵州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2007年贵...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红药胶囊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云南红药胶囊,疗程为14天。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天和14天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收集住院期间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组死亡2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天和14天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脏器功能障碍数、脓毒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升高严重创伤和感染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DE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降低脏器功能障碍和脓毒症发生率。
彭吾训王蕾
关键词:创伤云南红药胶囊免疫调理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7
2016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且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的内科疾病,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20%左右。现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有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主要有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伴有骨质疏松,其发生率达92.9%。
张飞彭吾训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保守治疗老年患者内科疾病人口老龄化
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的康复训练,采取Harris髋关节评分方法,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现象。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张健彭吾训殷富裕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人工关节
AACB/BMP/bFGF复合物修复犬股骨头中再血管化与新骨形成的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骨缺损后的修复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模型,以AACB/BMP/bFGF作为材料充填骨缺损处。术后行组织学大体和光镜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进行血管计数和新生骨面积图像分析,并分析再血管化作用与新骨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免疫组化血管计数:术后第3周移植孔隙内大量血管增生;第6、12周时血管数量进一步增加。②组织切片光镜观察:术后第3周移植物周围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新骨开始形成;第12周充填区广布成熟骨小梁。术后第3周新骨面积占视野的7.73%;第6、12周时新骨面积进一步加大。③血管形成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术后所有时间点血管数与新骨形成面积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AC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AAC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bFGF促进再血管化的同时,加速新骨形成。这一疗法有望成为FHN治疗的一种手段。
龚跃昆彭吾训李彪刘劲松李世和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双相陶瓷生物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的效果。方法 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6侧。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取材4侧股骨头。行股骨头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体解剖:12周时,A组有1侧股骨头塌陷,缺损区只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和C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D组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植骨区骨密度及骨结构接近宿主骨。X线摄片:12周时,A组缺损仍然存在,有1侧股骨头塌陷;B组和C组骨移植区呈高密度影,骨移植区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骨移植区密度与宿主骨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组织学观察:4周时,A组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有少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C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D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自体骨移植大部分吸收。4周、8周和12周时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D组和C组优于B组和A组,B组优于A组(均P<0.05),C组和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免疫组化染色:2周、4周和8周时,C组血管面积大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和成血管能力,对FHN的修复能力与自体骨相当。
王蕾彭吾训张爱华邓进龚跃昆李世和胡蕴玉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修复
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04年
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是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基础 .就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
龚跃昆彭吾训李世和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病因病理机制
bFGF/BMP/AACB复合物修复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制备bFGF/BMP/AACB复合物,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并将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制成bFGF/BMP/AACB复合物,植入通过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通过大体解剖、X线片、组织学染色、图像分析、血管免疫组化染色、X线能谱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手段观察缺损坏死模型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动物均无毒性反应和炎症反应。A组(空白缺损组)术后12周缺损仍未愈合;B组(AACB组)虽然优于A组,但成骨作用不及C组(BMP/AACB组);而D组(bFGF/BMP/AACB组)成骨和成血管作用优于A、B、C组。早期(3、6周)甚至优于E组(自体骨组),后期(12周)的骨修复及骨改建效果与E组相当。结论bFGF/BMP/AACB复合物具有明显促进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再血管化及新骨形成的作用,可望成为新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修复材料。
龚跃昆彭吾训李彪刘劲松李世和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
FGF-2基因转染r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FGF-2基因转染r 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rBMSCs,并检测与XACB的生物相容性。用FG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转染rBMSCs,并检测FGF-2基因在rBMSCs成功过表达后,与XACB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将成功建立的激素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control)、B组(XACB)、C组(XACB+r BMSCs)、D组(XACB+rBMSCs+Lv-GFP)、E组(XACB+rBMSCs+Lv-FGF2/GFP),进行组织工程骨移植。术后3、6、12周分点取材,进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片检查、HE染色评估新骨形成面积,评价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可获取高度均一的rBMSCs,与XACB的生物相容性良好。FGF-2基因转染rBMSCs(MOI=100),其效率在95%以上,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BMSCs可稳定过表达FGF-2。组织工程骨植入术后6周,大体标本观察及X线片检查显示E组缺损区修复面积在80%以上,术后12周缺损区完全修复,其成骨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各组,而且X线评分及新骨形成面积也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FG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转染rBMSCs与XACB复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有效促进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效果。
张飞彭吾训王蕾张健董文涛吴建华张槐王健波赵胤李青邓进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干细胞
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指,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8指,吻合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7指。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结果 5种手术方式得到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指端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王强彭吾训
关键词:指端缺损
组织工程骨BCBB/BMP/bFGF的成血管作用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植入兔股部肌袋内的成血管过程,评价bFGF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股部肌袋内植入BCBB/BMP/bFGF;B组:植入BCBB/bFGF;C组:植入BCBB/BMP;D组:植入BCBB。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取材5例标本,进行组织学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组织学大体观察,术后各时间点A组所取标本较B组、C组和D组色泽红润,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术后各时间点A组血管数和血管面积均大于B组、C组和D组,B组大于C组和D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B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BCB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BMP能够促进bFGF的再血管化作用。
彭吾训王蕾王鹏邓进李彦林修晓光龚跃昆李世和胡蕴玉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