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2篇殖民
  • 2篇女性主义
  • 2篇后殖民
  • 2篇华裔
  • 2篇《接骨师之女...
  • 1篇心灵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幻象
  • 1篇英语文学
  • 1篇英语文学研究
  • 1篇殖民语境
  • 1篇中国性
  • 1篇任碧莲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生态批评
  • 1篇生态主义
  • 1篇生态主义解读
  • 1篇圣经
  • 1篇释然

机构

  • 7篇烟台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高...

作者

  • 7篇张静
  • 1篇李晓飞
  • 1篇石聿菲
  • 1篇王月英
  • 1篇杨雪莲

传媒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柳州职业技术...
  • 1篇海外英语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后殖民语境下的华裔英语文学研究
2010年
本文探讨的是后殖民语境下研究华裔英语文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后殖民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华裔英语文学研究,可以凸现华裔作家对于再现政治的关注,更好地理解华裔文学作品对“中国性”的建构和协商,同时使读者对诸如多元文化、本质论的陷阱有所警惕。
张静
关键词:华裔英语文学后殖民性中国性
“美国梦”与后多元时代的身份认同:任碧莲的“美国故事”解读
2009年
本文从族裔属性再现的角度解读任碧莲的小说。从第一代华裔移民试图在美国建立"自己的社会"、实现"美国梦",到后来移民及其后代们自由选择"文化身份"、融入文化大熔炉,再到后多元时代在家庭和社会的民族混杂中寻找人生坐标,她笔下的人物构成了她审视族裔属性诸多命题的生动载体。他们体现了任碧莲对文化身份动态性的兴趣,但对于任何族裔属性相关的命题,这位华裔作家给出的答案都是开放式的、实验性的。
王月英张静
关键词:文化融合
寻找与安放:《骨》与《接骨师之女》的互文性阅读
2014年
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与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有着共同的主题:关注中国第一代移民与他们出生成长在美国的后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尤其注重母女之间关系的探讨。而两部小说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共同的意象——"骨"。"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两部小说中的"骨"也有着多重含义。该文以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骨"这一意象的深远意义。
张静杨雪莲
关键词:《骨》《接骨师之女》女性主义
《重返巴比伦》圣经原型解读
2018年
《重返巴比伦》是菲兹杰拉德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作者以精巧的构思、寓言式的笔调叙述了男主人公查理重返巴黎,向小姨子玛琳要回女儿的抚养权却最终失败的故事。本文从原型理论入手,剖析小说中蕴含的圣经原型意象和原型结构,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阐释小说的精巧构思和救赎主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马弋淼张静
关键词:菲兹杰拉德
《一处小地方》中殖民话语书写的修辞幻象被引量:1
2016年
牙买加·金凯德被喻为"来自加勒比海带刺的黑玫瑰",是诺贝尔文学奖极具竞争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一处小地方》以祖国安提瓜新起的"观光殖民主义"为切入点,痛斥殖民主义的遗害和安提瓜政府的腐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识贯穿行文始终。金凯德在《一处小地方》中,揭露和痛斥殖民姿态的修辞幻象,以"怒骂"式的语言予以还击,力图唤起更多人的良知,也表达出她对真正自由、平等的渴望。
佴欣欣张静
关键词:修辞幻象
打破“沉默”之枷——《接骨师之女》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5
2010年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其内容同前三部小说一样,围绕着华裔母女几代人的困境与心路历程展开。本文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文中"沉默"这一主题,并突出作者利用书写打破"沉默"之枷,为华裔女性重获话语权所作的努力。
石聿菲张静
关键词:《接骨师之女》华裔后殖民女性主义
回归自然 心灵释然——《船讯》的生态主义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安妮·普鲁的作品《船讯》深入表现了纽芬兰独特的生态环境,并从历史、社会、工业化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生态危机、生态责任等问题。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解读,能够展现其蕴涵着的深刻的生态思想。
张静李晓飞
关键词:生态批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