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46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护理
  • 7篇沙坦
  • 7篇替米沙坦
  • 6篇乳腺
  • 6篇腺癌
  • 5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抵抗
  • 4篇乳腺癌
  • 4篇手术
  • 4篇主动脉
  • 3篇蛋白
  • 3篇直肠
  • 3篇死亡时间
  • 3篇肿瘤
  • 3篇显微拉曼
  • 3篇显微拉曼光谱
  • 3篇静脉

机构

  • 45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湖南省第二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5篇张静
  • 12篇张劭
  • 6篇李汉贤
  • 5篇熊平
  • 5篇茹小玲
  • 4篇胡弼
  • 4篇陈亚奇
  • 4篇肖婉琴
  • 3篇郭萍
  • 3篇赵小春
  • 3篇凌宏艳
  • 3篇方向军
  • 3篇郭芳
  • 2篇姜志胜
  • 2篇孙文清
  • 2篇邱琼
  • 2篇张伟
  • 2篇范坤
  • 2篇程俊
  • 1篇朱晓峰

传媒

  • 7篇南华大学学报...
  • 3篇中南医学科学...
  • 2篇中国法医学杂...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低位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辅助灌肠的护理19例
2003年
张静张劭李汉贤黄韬茹小玲杨林
关键词:手术吻合口漏灌肠护理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Tel)对高脂高果糖饲料(HFFD)喂养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标准饲料组(SCD)、HFFD组和HFFD+Tel组,每2周末测定空腹血糖(FSG)和空腹血胰岛素(FSI),第12周末测量体重,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称重,部分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胰腺结构,另一部分胰腺组织RT-PCR检测胰腺组织中葡萄糖转运体2(Glut 2)mRNA的表达。结果HFFD组与SCD组比较,FSG和FSI水平升高,葡萄糖耐量受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缺失,β细胞数目减少,胰腺组织Glut 2 mRNA表达降低。HFFD+Tel组与HFFD组比较,FSG和FSI显著降低,葡萄糖清除率得到明显改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存在,β细胞数目增加,胰腺组织Glut 2 mRNA表达升高。结论Tel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低FSG和FSI、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腺β细胞的作用。
陈亚奇肖婉琴田绍文张静张伟凌宏艳周寿红胡弼
关键词:替米沙坦2型糖尿病Β细胞SD大鼠
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主动脉APN及其受体、CRP、TNF-α表达的影响
2010年
郭芳张静孙文清姜志胜
关键词:大鼠主动脉替米沙坦APNCRP胰岛素抵抗动脉血管壁
实视系统结合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病理学是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实验教学在病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实践教学能加强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分析疾病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并且依赖于玻璃切片及光学显微镜的结合,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的完成实验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2008年起.
张小丽张静孙智路
关键词:形态学科课堂知识病理学实验病理教学数字切片实践教学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回访的实施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出院回访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与家庭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出院回访;对照组只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其复诊,未实施出院回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调查两组的遵医行为、造口康复情况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造口康复情况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出院回访延伸了健康教育,满足了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和遵医行为,促进了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
彭丽彬邱琼张静王雪辉罗红霞
关键词:直肠肿瘤出院电话回访家庭回访
子宫内膜炎淋球菌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炎淋球菌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分离出50株淋球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mtr基因测序,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结果不耐药菌株6株,单纯耐药菌株8株,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为36株。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数明显少于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与标准菌株相比,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未见mtr基因改变,36株多重耐药菌株均可见mtr基因突变。结论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发生率较高,淋球菌mtr基因突变在其产生多重耐药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常旺燕程俊张静
关键词:淋球菌多重耐药性
替米沙坦与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与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血糖、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果糖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4周建立IR大鼠模型,并通过检测相应的指标判断模型是否成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IR+替米沙坦组、IR+罗格列酮组。每两周检测各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第8周末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与IR组相比,IR+替米沙坦组、IR+罗格列酮组大鼠的收缩压下降(P<0.01),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也显著降低(P<0.01),ISI则明显提高(P<0.01)。(2)IR+替米沙坦组与IR+罗格列酮组相比,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及ISI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替米沙坦与罗格列酮都能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ISI,改善IR,纠正糖脂代谢的紊乱,且两者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
张静肖婉琴凌宏艳陈亚奇张伟胡弼
关键词:替米沙坦罗格列酮胰岛素抵抗果糖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采用修改的Piper疲乏评估量表,对其围手术期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评估;用自行设计CRF相关因素调查表,分别于手术前1日、手术后第7日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测评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手术前疲乏程度总体较手术后轻,相关因素除癌症分期、担心经济、社会支持不足、不适应医院环境、照护问题、医疗服务工作六项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其诱因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疲乏,促进康复。
欧玉兰张静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护理
乳腺癌的钼靶X线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40~60岁为乳腺癌的高发年龄(34例,53.1%)。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多见(38例,59.40%)。乳腺癌的直接征象:肿块58例(90.1%),多形性不规则密集钙化18例(28.1%),乳腺结构紊乱4例(6.2%)。间接征象:异常血管20例、厚皮征22例、乳头凹陷12例、漏斗征6例。结论钼靶X线乳腺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结合乳腺癌各种X线征象分析,一般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张静旷野方向军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
人脾组织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显微拉曼光谱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应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探讨人体死亡后脾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间隔(PMI)的变化规律,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检测依据。方法:选取8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脾脏置于特定环境下,在死后48 h^72 h范围内不同时间点提取人脾组织样品,利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在拉曼位移测试范围800 cm-1~3200 cm-1内检测样品的化学基团的构建及含量变化。结果:人死后48 h^72 h内,随着PMI的推移,脾组织显微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峰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特征峰峰高有明显变化;与核酸有关的峰位1094 cm-1处峰强度随PMI有明显下降趋势;与脂类有关的峰位1454 cm-1、2923 cm-1处的峰强随PMI变化不明显;每条谱线的相对峰强(I1094/I2923)随死亡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结论:人死亡后脾组织细胞DNA含量与PMI有明显的相关性。
郭萍熊平张静
关键词:显微拉曼光谱脾组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