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奎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0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折麦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对无脂代谢紊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用常规降压药物组(常规组,n=47)和常规降压药物+依折麦布(10~20 mg/d,睡前)组(联合组,n=53)。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及随机治疗后10个月各测一次血压、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165.3±10.2)、(91.4±7.2)vs(132.6±8.8)、(84.5±5.1)mmHg和(164.6±9.5)、(90.5±5.7)vs(127.1±8.2)、(80.1±4.9)mmHg;联合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常规组大[(36.6±3.5)、(10.5±1.6)vs(33.1±2.2)、(6.5±1.3)mmHg,p<0.05]。②联合组治疗10个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31.5±21.7)vs(23.1±19.7)mg/g、(0.94±0.31)vs(0.83±0.27)mm和(2.34±2.12)vs(1.70±1.67),p<0.01];而常规组治疗10个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明显下降并进一步降低血压。
- 张荣奎林泽鹏彭晓玲张志伟
- 关键词:依折麦布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重构与心功能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及与血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63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药物加比索洛尔(5mg,比索洛尔组,n=83)和常规药物(对照组,n=80),随访12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12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明显减少,二尖瓣返流明显减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明显增高,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明显降低;尤以比索洛尔组较甚。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VEGF及hsCRP亦明显降低。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脏重构和心功能。
- 彭晓玲林泽鹏张荣奎张志伟
- 关键词:心力衰竭高敏C反应蛋白比索洛尔
- 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瑞舒伐他汀是新型他汀类药物,比现有他汀类药物作用更强。瑞舒伐他汀能否减少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损害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前有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EH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EH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单用常规降压药物组(常规组,氨氯地平5mg/d+替米沙坦80mg/d,n=37)和常规降压药物+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组(联合组,n=39)。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及随机治疗后8月各测1次血压、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联合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36.6±3.5)/(10.5±1.6)mmHg]比常规组大[(33.1±2.2)/(6.5±1.3)mmHg,P<0.05];联合组治疗8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IMT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均显著下降[尿白蛋白/肌酐(31.6±21.8)比治疗后(23.2±19.8)mg/g;IMT(0.95±0.32)比治疗后(0.84±0.28)mm;CS(2.35±2.13)比治疗后(1.71±1.68),均P<0.05];而常规组治疗8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IMT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使EH患者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IMT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明显下降并进一步降低血压。
- 彭晓玲林泽鹏滕红张荣奎张志伟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瑞舒伐他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替米沙坦对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替米沙坦组(n=120)和雷米普利组(n=120),随访12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替米沙坦组患者用替米沙坦治疗12个月后,C-反应蛋白及TNF-α显著下降(P<0.01),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提示,C-反应蛋白、TNF-α的降低幅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41和r=-0.45,P<0.01);雷米普利组患者用雷米普利治疗12个月后,C-反应蛋白及TNF-α明显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的变化。替米沙坦组患者用替米沙坦治疗12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同时,能够降低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以及显著改善左室功能。
- 张志伟张荣奎
- 关键词:替米沙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糖尿病
- 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对左室肥厚、冠状动脉钙化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与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人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5例,随机分4组:A组、B组、C组及D组,A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mg/d)+替米沙坦(40mg/d),B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C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C组及D组患者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及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组(A组)的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在治疗12月后显著下降(P〈0.05),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0.01);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B组)治疗12月后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及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2月后,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及LN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
- 林泽鹏彭晓玲张荣奎吴仕琴舒平春
- 关键词:反应蛋白钙质沉着症
- 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单用及合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单用及合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门诊高血压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10 mg/d,睡前)、普罗布考治疗组(500 mg/d)和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组,治疗随防8个月。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检查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检查。结果治疗8个月后,三个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明显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明显减少;尤以联合治疗组较甚(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结论普罗布考与瑞舒伐他汀合用,可进一步缓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其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关。
- 林泽鹏张志伟张荣奎舒平春吴仕琴
-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瑞舒伐他汀
-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心肌摄取分数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对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心肌摄取分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6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4组:单支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42例)、双支病变(44例)、多支病变(39例)组和对照组(无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50%,37例);常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加比索洛尔治疗,随访12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加、病变支数越多,负荷后1h及负荷后4h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FMD、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摄取分数越小。比索洛尔治疗12月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的负荷后1h、负荷后4h肱动脉FMD和99Tcm-MIBI摄取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仅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治疗后99Tcm-MIBI摄取分数较治疗前分别增加0.54±0.07及0.68±0.16,负荷后1h及负荷后4h肱动脉FMD分别增加2.72±0.51、4.20±1.47及2.50±0.65、4.31±1.85,尤以多支病变组较甚(P<0.01)。结论比索洛尔可明显提高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FMD和心肌摄取分数。
- 林泽鹏张志伟张荣奎舒平春
- 关键词: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比索洛尔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左室肥厚(LVH)、颈动脉壁增厚(IMT>0.9mm)、冠状动脉钙化(CS)及尿白蛋白/肌酐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7例根据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低BNP组(BNP<600ng/L)102例;中BNP组(BNP600~883.5ng/L)116例;高BNP组(BNP>883.5ng/L)99例。分别测量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尿白蛋白/肌酐,对比分析各组上述指标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EH患者在三个不同分层切点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上LVMI、IMT、CS及尿白蛋白/肌酐的差异比较显著;而且随着BNP水平增加,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91.09±18.71)比(102.8±23.12)比(123.9±26.47)g/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4±0.28)比(0.95±0.32)比(1.16±0.37)mm]、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尿白蛋白/肌酐均明显增加。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VMI、IMT、CS及尿白蛋白/肌酐与Lg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0.43、0.39及0.41,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收缩压、BNP、空腹血糖、尿白蛋白/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M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结论 EH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 彭晓玲林泽鹏张荣奎张志伟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B型利钠肽靶器官损害
- 瑞舒伐他汀对轻度胆固醇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20mg/d,睡前),非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不用他汀类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mmol/L。入组时和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及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hs-CRP、左室功能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他汀组12月后,LDL-C较入组时下降33.2%,非他汀组较入组时无变化。他汀组12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较入组时明显增加(P值<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LN及IMT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林泽鹏张志伟张荣奎舒平春吴仕琴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脉压相关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脉压(PP)。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330例,依据 PP 水平,相应地分为4组:≤48(n=77)、49~58(n=82)、59~68(n=84)、>68mmHg(n=87)4个分位组,靶剂量(从1.25 mg/d 逐渐增到10 mg/d)比索洛尔治疗3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随着 PP 逐渐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明显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增高。比索洛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虽然4个组 BN P都有明显下降(P<0.01),但是LVEF 和 LVPFR 只在较高的2个分位组(59~68 mmHg 与>68 mmHg)明显增加。与≤48 mmHg 相比,两组ΔLVEF 分别增加(3.3±2.4)%、(4.1±3.1)%(P<0.05),两组ΔLVPFR 分别增加(0.37±0.26)、(0.53±0.37)(P<0.05);ΔPP 明显下降[(8.2±3.1)、(9.4±4.3)mmHg,P<0.01]。与此同时,只有 PP 高的2个组炎症指标与细胞因子ΔVEGF 明显下降[(18.4±8.4)、(26.8±14.3)ng/L,P<0.01],hsCRP 明显下降[(0.26±0.13)、(0.33±0.16)mg/L,P<0.01],两个低的4分位组 VEGF 与 hsCRP 治疗后都没有变化。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用比索洛尔治疗,PP 较大(PP 为59~68,>68 mmHg 组)的患者对比索洛尔治疗更为敏感;比索洛尔使PP 较大(PP 为59~68,>68 mmHg 组)的患者 PP 及血清 VEGF、hsCRP、BNP 水平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
- 林泽鹏孙新华彭晓玲张志伟张荣奎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比索洛尔脉压C反应蛋白左心功能